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之一,同時提出了三大方向:一是支持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二是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三是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推廣,已成為當前全球汽車領域投資的主要“風口”。當前,隨著在傳統內燃機汽車有巨大優勢的國際車企加速“覺醒”,逐漸發力新能源汽車業,中國新能源汽車業面臨挑戰。
專家表示,近年來,國際車企在新能源汽車業發力迅猛,相關產品正加速進入中國市場并尋求國產化。正在蓬勃發展中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業急需培養自身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加快轉型。
記者采訪獲悉,特斯拉、豐田、本田等多家國際車企已在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以及配套基礎設施等方面取得了較高的技術水平,部分車型已經在全球實現規模化量產量銷。
特斯拉除了多款整車進入中國外,還在中國建成了貫穿南北沿海地區,僅次于美國的全球最大汽車充電網絡。
“特斯拉隨時保持互聯網連接狀態,會自動更新,為手機APP遠程控制車輛甚至今后的無人駕駛打下基礎。”特斯拉中國區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說:“我們還在研發特斯拉停進車庫后,充電槍自動插入充電口的功能,目前這個功能已經在實驗室實現了。”
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小川哲男介紹,混合動力汽車的優點是無需外部充電,尾氣排放干凈,比同級別普通乘用車節油40%,因此得到豐田的高度重視。
截至去年7月,豐田混合動力汽車已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銷售800多萬輛。豐田目前正在以混合動力技術為基礎,研發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輕燃料電池車,在中國也已經進行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及純電動車的實證實驗。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常務執行董事、中國本部長倉石誠司說,本田公司在日本已經開始進行氫燃料電池汽車和氫燃料基礎設施的驗證試驗——集成型智能加氫站。這是一種小型、簡便、智能型的加氫站,可以讓工廠里組裝好的加氫站方便地通過卡車運送到設置地點,一天之內就可以完成安裝,而且接通水電之后,馬上就可以進行氫氣制造。
業內人士認為,國際車企由于在傳統內燃機汽車的優勢巨大,因而此前在新能源汽車研發和推廣上的投入力度并不大,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環境也不算激烈。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市場規模越做越大,國際車企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已經開始加速進入中國,并尋求國產化,以優良的技術、可靠的質量口碑和低成本搶占市場。
其中,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會成員、執行副總裁張綏新就曾表示,大眾在中國制定了一個完整的新能源汽車戰略,未來4-5年內,大眾會在中國市場投放大約15款新能源汽車,其中既有純電動車,也有插電混合動力車,這些車不僅要實現模塊化的批量生產,而且所有的關鍵零部件都將最大限度的國產化,以降低成本。而特斯拉、本田、豐田等公司也各有中國拓展計劃。
工信部統計顯示,中國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接近38萬輛,市場規模已經做大。專家表示,面對國外車企競爭,本土車企要想在該領域爭取一個有競爭力的地位,必須在制造業上發力,不僅重視數量,更要重視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之一,同時提出了三大方向:一是支持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二是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三是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原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宏任認為,這三個方向應該成為下一步中國新能源車企牢牢把握的重要發展方向。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