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機構預計,全球鋰離子
電池材料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213億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1232億美元。看好該市場發展潛力,近日,韓國三大
電池制造商SK Innovation、LG化學、三星SDI均對電池材料進行了擴產。
據外媒報道,8月1日,SK Innovation表示,到2023年將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能力從14億平方米增加到21億平方米,2025年將增加到40億平方米。
與此同時,SK集團正在加大對電池材料的采購。今年5月,該集團旗下銅箔子公司SK nexilis曾表示,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在波蘭新建一座銅箔工廠,并表示,到2025年,其生產能力將從目前的43000噸擴大到每年20萬噸,以滿足對可充電電池基本材料日益增長的需求。
LG化學計劃投入2.7萬億韓元(約合23.5億美元)用于開發先進的電池材料,并提高國內制造能力,以穩定電池材料的供應。
7月29日,LG化學宣布,董事會已批準以5250億韓元收購LG電子業務解決方案(BS)旗下化學和電子材料(CEM)業務的計劃。LG電子的 CEM 部門生產電池材料,如隔膜和顯示屏材料,并在清州,中國杭州和波蘭弗羅茨瓦夫設有生產設施。
該公司透露,將積極推進分離膜事業,包括收購波蘭弗羅茨瓦夫的LG電子分離膜涂層加工廠,以及國內外工廠等程序。該公司的目標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池材料公司。
三星SDI計劃到2030年將其正極材料自供占比提升至50%,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公司任命了其ESS業務團隊的負責人領導其正極制造部門STM。
此外,三星SDI正在與EcoPro BM共同研發鎳含量達92%的NCA正極材料,開發能量密度更高的動力電池,并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去年2月,雙方簽署協議,成立了一家合資正極材料工廠。該工廠預計每年可生產3.1萬噸NCA正極材料,生產的正極材料將獨家供應三星SDI,兩家公司將通過合資企業保持技術壟斷。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政府計劃到2030年向其電動汽車電池產業投資40.6萬億韓元(約合350億美元)。其在7月8日發表的聲明中提到,該國電池制造商LG Energy Solution、三星SDI及SK Innovation將成為該計劃的關鍵參與者,推動有關電池研發和生產方面的投資。
韓國如此大力發展電池產業,是為了確保該國成為該行業的全球主要力量,并與占主導地位的中國和日本公司競爭,但目前來看,韓國企業想要超過我國的寧德時代等企業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7月29日,能源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發布了6月份以及1-6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數據。
6月份,全球電動汽車電池裝機量為25.4GWh ,同比增長124.7%;1-6月份,全球電動汽車電池總裝機容量為114.1GWh,同比上漲153.7%。
今年上半年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是寧德時代、LG新能源、松下、比亞迪、三星SDI、SKI、中航鋰電、國軒高科、AESC、PEVE,10家企業合計占比94.2%。
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34.1GWh,同比增長234.2%,市場占有率為29.9%。
排名第二的LG新能源動力電池裝機量28.0GWh,同比增長183.7%,市場占有率為24.5%。
三星SDI和SK創新各以5.2%的市占率排名第五和第六,動力電池裝機量都為5.9GWh,同比增長分別為107.3%和162.3%。
可以看出,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基本上是中國和韓國的較量,日本企業在陪跑。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最新的一份報告指出,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可能會在2025至2026年間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屆時電池產能利用率將達到85%。
美銀預計,隨著所有市場的電動汽車滲透率持續上升,全球電池短缺的局面將在2026年至2030年間進一步加劇,這反映出電動汽車行業的前景“日益樂觀”。
總之,“電池荒”已成全行業問題,這對于中韓等國來說,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可以預見,未來的電池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