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江蘇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與韓國LG新能源集團進行投資意向簽約。總投資約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7.82億元)的新項目主要涉及動力
電池、儲能
電池等生產項目。
LG新能源CEO金東明表示,LG新能源集團在濱江投資的工廠是目前集團最先進的工廠,良品率、效率都是最高的,今后集團將不斷加大對南京江寧濱江項目的投資。
資料顯示,早在2018年7月,LG新能源便正式落戶江寧濱江開發區,項目總投資33億美元,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的生產與銷售,重點為大眾汽車等企業提供新能源電池。
去年,江寧濱江開發區又與LG新能源簽署新增項目——LG新能源通用汽車項目,主要為通用汽車生產專屬動力電池,全面達產后,預計新增年銷售(產值)約4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LG新能源于2020年12月從LG化學分拆出來,專門負責電池業務,公司業務涵蓋動力電池、小型電池、儲能系統三大領域,客戶包括特斯拉、通用汽車和大眾汽車等。
據韓國SNE Research最新統計,2024年1月,在除中國市場以外的全球其它市場,電動汽車(含純電、插電混動、油電混動)用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22.2GWh,同比增長30.1%。當期海外市場裝機量TOP10企業中,寧德時代超越LG新能源,摘得桂冠;中創新航、比亞迪、孚能科技同比增幅位列前三,中國電池企業整體勢頭強勁。
海外市場裝機TOP10排名中,3家韓國企業合計市占率約為44.7%,同比變化不大。LG新能源裝機量5.4GWh,同比增長28.5%,市占率為24.4%,排名降至第二位。其主要配套特斯拉Model3 /Y、福特野馬Mach-E、通用Lyriq、大眾ID.3/4等車型。
綠研院注意到,近年來,LG新能源在電池領域的動作不斷:
去年底有消息稱,LG新能源目前正與印度尼西亞電池公司(簡稱IBC)進行談判,目標是在位于中爪哇省的巴唐綜合工業區內建立一個陰極制造工廠。
LG新能源今年1月26日在監管文件中透露,與日本五十鈴汽車簽署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協議,有效期至2026年年底。
同在1月,LG新能源表示,將向美國初創公司Sion Power進行股權投資,以開發下一代電池。這筆投資將用于開發鋰金屬電池的技術合作。
今年3月,LG新能源與澳大利亞鋰業公司(Lithium Australia)全資子公司澳大利亞Envirostream簽署了一項新的為期三年的獨家回收協議,在澳大利亞回收召回的鋰離子電池。協議初始期限為3年,截止日期為2027年3月10日。
此外,據外媒報道,LG新能源近日宣布與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合作,在鋰金屬電池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解決了電池壽命和安全性方面的關鍵難題。這項新技術的相關論文目前已發表在期刊《Nature Energy》。
未來電池領域的規劃上,去年年初,LG新能源宣布,未來其全球電池產能的近一半將用于北美地區。預計到2025年底,其電池產能將達到約540GWh。截至目前,LG新能源在北美擁有八個正在運營及建設中的生產基地。
去年3月,LG新能源的首席執行官(CEO)Kwon Young-soo在股東大會上表示,該公司將從2025年開始生產電動汽車用LFP電池。去年2月份,外媒報道稱,LG新能源正在開發電動汽車用LFP電池。該公司開發的LFP電池將使用無鈷陰極,并且采用的是軟包類型。該公司的目標可能是向特斯拉供應LFP電池。
韓國一位電池業內人士預測:“未來LFP電池的需求預計將擴大,尤其是在歐洲市場,短期內寧德時代將穩居第一。韓國三家電池公司較晚進入LFP電池開發階段,將于2026年開始LFP電池商用化。
資料顯示,2023年,LG新能源綜合收益達到33.7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802.95億元),營業利潤為2.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17.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31.8%和78.2%。
據介紹,該公司連續兩年實現了超過30%的高年度收入增長。同時成功實現了78%的年度營業利潤同比增長。”
LG新能源還宣布了其關鍵業務舉措,公司的目標是在所有細分市場中確保無與倫比的技術領先地位。在高端電動汽車領域,將進一步提升高鎳(Hi-Ni)NCMA電池的品質;在主流電動汽車領域,將加快高壓中鎳NCM和LFP電池的技術開發。在移動性和IT電池領域,今年下半年,LG新能源將成功實現46系列的量產,爭取市場領導地位。在ESS領域,將擴展去年末開始生產的LFP電池業務以及ESS系統集成解決方案。
公司還計劃加快開發能量密度和成本競爭力都較強的干電極,并開始采用新的堆疊工藝生產產品。
此外,公司計劃持續擴大其在北美的生產基地,包括田納西州的GM合資企業(Ultium Cells)工廠、Stellantis合資企業(NextStar Energy)和本田合資企業,這些被視為其未來增長引擎。今年符合IRA稅收抵免資格的估計產能將達到約45-50GWh,是去年的兩倍多。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