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第十三屆廣州車展開幕,此次展會獨立設立了電動汽車展覽會。一些早就吊足消費者胃口的新車在廣州車展上紛紛登臺亮相。在中國高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背景下,對比去年和上半年的上海車展,這些新車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和提升,特別是三大明星車型——吉利帝豪EV、江淮IEV6s和北汽EU260,在引發朋友圈和qq群刷屏的同時,也意味著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高度關注和認可。作為一個草根觀察者,我想從這幾款車出發,談談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的預判,與大家分享。
趨勢一:產品多元化
縱觀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車型和車企的單一化是不爭的事實。在插電新能源汽車領域,對照1-10月的銷量,市場在售的僅有三款車型,比亞迪的秦、唐一家獨大,占據了90%左右的市場份額,上汽榮威550插電混合則銷量低迷,僅占據了6%的市場。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競爭明顯要更加激烈一些,雖然總量上眾泰E20、眾泰云100、康迪熊貓等微型電動車銷量增速明顯,但在北京市場,這些微型車尚未能進入。目前,占有地利的北汽E系列銷量高居榜首,比亞迪E6、江淮IEV系列緊隨其后,騰勢、啟辰晨風、奇瑞qq等暫時淪為小眾車型。而特斯拉、知豆等由于不久前才通過北京新能源汽車目錄備案,銷量未知。從北京在售車型看,并沒有很大的區分度,大多為兩廂車,三廂車只有江淮IEV4、IEV5,長安逸動和北汽價格高高在上的ES210四款,平均續航里程均在200公里左右,同質化現象明顯。這就導致消費者在選車過程中,陷入無車可選,僅通過續航里程來選擇車輛的境地。
而廣州車展上,隨著多款新能源汽車上市,有效地改變了這一局面。此次首發的8款純電動車、9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中,涵蓋了SUV、MPV、三廂、兩廂、微型車等。特別是中國消費者更為偏愛的三廂車和SUV車型,終于從紙面設計變為了量產。正如前文提到的三款明星車型,江淮的IEV6s成為相當吸睛的純電動SUV車型,相對于雷聲大雨點小的華泰、野馬等曾展出過SUV純電汽車的廠家,江淮則要務實的多,IEV5從首發到上市僅僅一年的時間,SUV版的6S又快速走向了市場,更新速度可以類比蘋果了,而且很好地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部分車友也終于實現了購買純電動SUV的夢想。SUV車型外形、空間、通過性無疑是國人最為看重的三點,相信SUV在汽油車市場的熱銷同樣將傳導至新能源汽車市場。
而帝豪EV和北汽EU260同屬B級車則同樣為三廂車型,工況續航里程分別為256公里和260公里,價格也相當接近,補貼后價格都在14-15萬元的區間。可以預計,在北京市場,這兩款車型必將激烈競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新玩家——吉利,從其新能源汽車發展路線圖看,李書福無疑用好了后發優勢,不僅省去了大筆培養市場的費用,也充分汲取了新能源市場先行者的經驗教訓,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并重的技術路線選擇,中高端和高性價比并行的定價策略,既凸顯了實力,也彰顯了野心。從新上市的帝豪EV來看,無論是定價、續航里程還是做工,筆者認為都是非常有誠意的。如果能加快推進速度,實現盡快落地銷售,并做好市場推廣及售后服務工作,相信在北京市場一定能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摘取銷量冠軍的桂冠。
趨勢二:系統智能化
互聯網公司與傳統汽車公司的融合,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大鮮明特征。在獨立造車之前,互聯網公司通過與傳統汽車公司的合作,進軍車聯網市場,無疑是試水熱身的好方法。在此之前,”北汽+樂視“,”長安+華為“,”上汽+阿里“的組合頻繁出現,已經讓人充滿了期待。前不久阿里與吉利康迪的合作,就將云os帶到了定制公交康迪K17上。而此次北汽與樂視的首款產品——EU260,則搭載了“i-link™智能網聯”。據相關新聞透露,這款系統把樂視生態引入了車機互聯之中,用戶通過9寸人機交互屏,語音控制,不僅能夠進行語音通話、音樂廣播、車輛導航,還可將車機系統與手機連接,實現預約充電、定時充電,還可通過車內屏幕觀看樂視生態系統上的影音娛樂節目等。甚至前2600名購買EU260的用戶還可獲贈樂視超級手機一臺及樂視會員一年的試用資格,把車與手機以及樂視生態更為緊密地集合在了一起。
雖然聽起來并沒有什么大的突破,那些高端互聯網專屬名詞背后,也沒有突破我們對樂視進軍車聯網領域的預判,但是,借助這一合作,樂視生態系統終于擴展到了車載終端上,而國產新能源汽車,也第一次成為了互聯網系統中的一個平臺。這一前景是無限的,代表著汽車廠商理念的轉變,車載屏幕不再作為汽車的一個附件,而是成為核心和主體,有了這個平臺,智能硬件、物聯社交、半自動甚至自動駕駛都已不再遙遠,甚至將日新月異。
展望未來,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廠商通過聯姻的方式,與互聯網公司產生更多交集,從而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水平。而隨著樂視、蔚來汽車、車和家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開始嘗試真正獨立造車,明后年第一批試制車將走上各大車展的舞臺,這些預謀的顛覆者和變革者,將生產出什么樣的新能源汽車,有什么獨特的亮點,又有什么絕招讓消費者心甘情愿地買單呢,讓人無比期待。我想,這才是未來汽車業發展甚至智能工業時代最值得期待的地方。
趨勢三:競爭激烈化
一個成熟的市場,應當是充分競爭的,這樣消費者才能有更多選擇,從而得到更多實惠。隨著國內外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殺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相信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在插電混合動力市場,德系廠商,如寶馬、奔馳等的發力,再加上沃爾沃的多款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將對高端市場產生更大沖擊,不缺錢又愛插混的土豪們終于不用屈尊購買比亞迪之內的國產車了。對于國內廠商,也有越來越多的競爭者開始威脅比亞迪在插電混動一家獨大的地位,上汽不斷豐富插電混動的車型,廣汽的新車型也繼續亮相,吉利、奇瑞、長城,甚至江淮、北汽等也沒有放棄插電混合汽車的研發推廣,而作為目前市場贏家的比亞迪,除了秦、唐之外,繼續深耕細分市場,比亞迪元作為小型SUV的代表將上市亮相,這款繼續以朝代命名的新車,能否像成吉思汗一樣,在“疆域面積”即市場銷量上“遠邁秦唐”呢,值得期待。
而在純電動汽車市場,廝殺則更為激烈。就北京市場而言,比亞迪起步最早,電池技術儲備最為豐厚,可謂占有天時;北汽作為地頭蛇,占據地利;江淮以高性價比,暫時占有人和。雖然北汽銷量暫時居首,但在私人消費市場,優勢并不明顯。就筆者朋友圈中,追求里程者選擇比亞迪新款E6,追求品牌和做工的選擇了騰勢和晨風,追求性價比的選擇了江淮。若非北汽的宣傳力度更大,更敢于降價、舍得燒錢,恐怕競爭的格局又將改寫。在廣州車展上,吉利帝豪的強勢亮相,無疑又為北京市場添加了一位強有力的競爭者。此外,小巧玲瓏的知豆,續航里程升級、價格下降的榮威E50,以及虎視眈眈的寶馬i3、特斯拉,都擁有獨特的優勢,同樣將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從新上市車型的基本參數看,工況續航里程普遍上升到了250公里的起跑線,吉利、江淮、北汽三大明星車型都在250公里的區間,還有此次車展并未露面,但已進入北京測試的秦EV,據稱工況里程也在260公里。可以預計,熱銷車型的戰場將從續航150-200公里進入續航200-250公里的區間,北汽EV160、江淮IEV4、奇瑞qqev等車型逐步淡出主流市場。新能源汽車的迭代速度將遠超傳統燃油車,這也意味著新能源錢汽車保值率和二手車殘值的下降將更為驚人。伴隨著續航里程的上升,主流車型的售價卻并沒有增長,仍然穩定在13-15萬區間。隨著續航里程的接近,各家廠商的競爭,也將從拼里程轉向拼做工、拼調校、拼服務、拼口碑。對于消費者來說,新能源汽車逐漸從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研發一款車就上市圈錢、包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必將擁有更大的選擇權和話語權。
在這個新能源汽車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在北京市暫時不搖號的政策預期下,對于暫時沒有急迫需求的消費者,筆者建議,不必像過去那樣,為了占號而匆匆搶購。仔細觀察、持幣待購,坐看風起云涌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選擇那輛最適合自己的“它”,也許另是一種幸福吧。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