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件渠道壟斷無處不在、根深蒂固,想要打破不是那么容易的。”零部件行業中持這種悲觀看法的人不在少數。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在調查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研究起草了《關于汽車業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反壟斷指南》),現已結束征求意見。4月13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制定《反壟斷指南》,有利于進一步增進執法透明度,穩定市場預期,預防和制止汽車業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和消費者利益,促進汽車業健康發展。
《反壟斷指南》指出,不得限制雙標件生產和同質件流通,旨在打破配件渠道壟斷。自2014年以來,國家一直致力于打破汽車配件壟斷,交通部等十部委發布《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 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劍指配件渠道壟斷。
但從實際調查來看,落實效果有限,汽車配件渠道壟斷依然存在。那么,汽車反壟斷政策落地難究竟難在哪?近日,記者采訪了參與起草《反壟斷指南》的相關專家、零部件企業及汽車行業資深專家。
一難 難在根深蒂固
北京易智永咨詢有限公司研究總監王勇從配件渠道形成的歷史解釋了配件渠道壟斷。他認為,目前的配件渠道是過去的政策、執法、經濟社會環境、所有市場參與者等多種因素長期角力的結果。盡管2014年國家開始重視配件渠道反壟斷的宣傳,但時間仍然太短,且處罰也是在短時間內處罰了極少數廠商,并沒有對市場上普遍存在的壟斷行為和壟斷企業進行處罰。而且,反壟斷處罰的結果在某種程度上只是選擇性執法,敲山震虎而已。
“整車廠肯定不會同意同質配件合法化,因為會觸及他們的利益。”衡水龍杰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向陽對記者說。
蘇州安智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建認為,配件反壟斷的阻力來自于整車企業對自身產品獨特DNA的訴求,也是整車企業希望避免自身前瞻技術知識儲備流失采取的方法。
郭建進一步解釋道,國內整車企業受限于前期核心技術研發不足,無法在產品導入前期提供完善的產品需求定義,從而導致國內整車廠完全聽命于外資零部件的產品導入,各家產品性能同質化,無法體現各自產品的DNA特性。
二難 難在不均衡的整零關系
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總工程師寧曉陽認為,從目前我國汽車工業現狀來看,僅靠《反壟斷指南》肯定解決不了配件渠道壟斷的問題。他告訴記者,新車在三包期90%以上都是去授權的4S店進行維修保養,這就很難逃離整車企業的配件壟斷。此外,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同步研發時,有資金投入以及知識產權,且與零部件企業有供貨約定,很難跳出。
對于《反壟斷指南》中提出的雙標件和同質件,王勇認為,雙標件質量上就是原廠件。確實有部分原因是壟斷造成其不能銷往售后市場,但雙標件并不一定有市場競爭力(價格、銷售渠道等);配件生產商并不一定有意愿或能力銷售雙標件給后市場(銷量、利潤、投入和收益的核算、銷售能力等)。最主要的是,配件生產商與整車廠利益相關,為維護共同利益,即使整車廠不強迫,配件生產商也可能不去制造和銷售雙標件,因為現實情況下,整車廠往往處于強勢地位,配件生產商也不愿冒著失去訂單的巨大風險去生產或銷售雙標件。而對同質配件,絕大部分配件的認證工作是難以完成的。
三難 難在政策執行
王勇表示:“反壟斷相關的法律和政策缺乏詳細的、可執行的條款,也缺乏明確的懲罰規定,讓很多企業認為有機可乘,這就是無法可依。”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打破配件壟斷難,這是行業共識,但不能因為難,我們就不做。
高向陽表示,現在被整車企業控股的配套零部件企業越來越少,這是破除壟斷的一個有利條件。
王勇告訴記者,當前市場情況已經發生改變,一是很多整車廠給其經銷商的商務政策和經銷協議已經按照反壟斷的要求進行了改變;二是許多投資商和企業看到配件流通渠道被打破的希望,已經在投資和設立相關企業,希望獲取未來渠道打破和重新洗牌后的新機會;三是政府、協會及第三方認證機構正在積極推動同質配件認證等關鍵問題的解決;四是反壟斷已經迫使整車廠取消對配件經銷商、供應商的外采和外賣限制,對售后市場影響很大。
王勇進一步說:“如果真能做到違法必究,再加上舉報有獎等鼓勵措施,對破除渠道壟斷會有很大的推動。”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