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家出臺多項政策為電動汽車發展助力,電動汽車會是未來汽車發展的趨勢之一。但作為電動車行業的后起之秀,低速電動車銷量與迅猛的市場發展令傳統新能源車企瞠目結舌。其作為三四線城市熱銷的商品,受到了廣大城鎮居民與農民的高度認可。然而,曾一度作為電動車行業“反面教材”存在的低速電動車,真的能夠如愿“轉正”嗎?
低速電動車問題頻發
品質良莠不齊。市場上,低速電動車不光品類繁多,售價也相差極大,從目前銷量最好的2-3萬元級別到5千元的三輪電動車。價格之間的差距造成質量與制作工藝的懸殊,非法生產的低速電動車,在研發和生產環節都不具備任何安全效能。甚至有的低速電動車采用木板作為內飾,單薄鐵皮做車身結構件。
危害現有交通。低速電動車因為動力與車輛限制,最高時速僅能達到50km/h。而在城市交通中,機動車平均時速即為50km/h。而混亂的低速電動車行駛車道,造成了低速電動車在非機動車道的行駛不便,機動車道的行駛阻礙。如若較多的低速電動車在中大型城市的主干道上行駛,必將造成一定的交通秩序紊亂與交通危害。
低質電池二次污染。低速電動車與傳統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的事情常有發生。每次發生交通事故之后,低速電動車中采用的傳統鉛酸蓄電池必將導致電解質泄漏。對低速電動車綠色環保的優勢造成極大的沖擊。
期待出臺管理辦法
盡快實行分類管理,引導和規范行業科學發展。工信部也曾表示:小型電動車,應疏堵結合,實施分類管理,采取“升級一批、規范一批、淘汰一批”的方法,引導產業轉型升級,規范行業有序發展。“升級一批”已經在按照純電動乘用車管理的辦法實施,但對于量大面廣的“規范一批”的部分,管理辦法遲遲未出臺,亟需盡快出臺低速電動車分類管理辦法,規范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規范電池材料
作為微型汽車,低速電動車一直以來被人詬病的要屬安全性能。現有的低速電動車與傳統微小型汽車在安全性方面相比尚有不足。若能夠采用現有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制造工藝,從根源上解決低速電動車安全性低的危害。同時,規范零亂的零配件供應體系,解決品質低劣的問題。
低速電動車與傳統電動車在車身重量方面有較大的優勢。然而,電池材料的選擇則成為低速電動車最為頭疼的問題。受限于車輛的受眾人群與市場定價,目前低速電動車大部分采用鉛酸蓄電池作為動力來源。試想一下,若換成更加輕便且更加環保的鋰電池,低速電動車的優勢將會淋漓精致體現出來。
上路掛牌有待正規化
在部分欠發達的省份,低速電動車已經被要求掛有指定電動車車牌方可上路。但購買人群的不集中與購車交易的不規范,導致地區性政策無法落實。此時,國家應采用地方相應的處理辦法,新增或修改現有機動車上牌制度。使低速電動汽車真正達到交易規范化,上牌制度化,管理法制化。
就目前國內的新能源車市場來看,低速電動車不應采取一刀切式拋棄,綠色、環保、小型、輕便的優勢應得到最大程度的關注。而自身存在的相應問題也應該在引導與自身不斷努力下獲得突破。如此龐大的低端消費市場,低速電動車的未來應該在于升級和規范,把低速電動車納入新能源汽車管理,那對于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將增添更多市場空缺。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