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方政府出臺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等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產生積極推動作用。動力電池等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不斷發展、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綠色消費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有利的客觀條件。為改善空氣質量,減少機動車尾氣污染,國家和各地政府分別出臺了相應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措施,有力推動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但是,應該清醒看到,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還處在探索階段,市場和技術尚待進一步成熟,行業整體產業水平還不夠高,需要加強培育和引導。
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一)基礎設施配套不足,相關標準尚不統一。以北京市為例,截至2015年底,電動汽車保有量為3.58萬輛,其中2015年新增2.33萬輛。已建成充電樁2.1萬根,其中專用3700根,公用5008根,自用1.2萬根,遠不能滿足需要。此外,由于國標統一工作滯后,企業各地為政,各行其是。例如不同的充電樁要用不同的充電卡、不同牌子的車需要用不同的充電樁等,既浪費了資源又制約了行業發展。
(二)核心技術有待提升,行業門檻過低。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在續航能力、充電時長等方面與公眾需求仍有差距。國內新能源汽車,一般設計續航里程在100公里——200公里之間,實際里程可能更短;充電方面,慢充要兩小時以上,快充也要30分鐘,不能滿足現代快節奏生活。此外,由于行業門檻過低,很多企業患了政策依賴癥,如出廠價幾十萬元車,實際賣十幾萬元,還能贏利。行業出現了低水平的盲目擴張現象。
(三)環境意識有待提升,隱形污染仍需重視。很多人購買新能源汽車不是由于其環境意識的提高,而是被不用搖號、不受空氣重污染應急管制等政策吸引。如果政府逐步取消鼓勵政策,新能源汽車很難立足市場。此外,電動汽車雖然零排放,但其隱形污染不容忽視,如蓄電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等。如果對可能產生污染的零配件生產不嚴加管理,將會留下嚴重隱患。
二、全國兩會代表對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建議
(一)全國政協委員、滄州市政協副主席何香久認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應上升為國家戰略。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體現國家競爭力的標志性產業。新能源汽車基于驅動技術的重大升級和轉型,是汽車產業應對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環境保護和結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應理所當然地成為國家戰略。
針對新能源汽車目前存在的電池安全隱患、核心技術研發相對滯后等問題,建議國家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完善新能源汽車準入管理規則,從源頭上進行制度創新,將一些不具備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廠家淘汰出局,并高度關注電池系統安全問題,嚴格執行充電樁生產的國際標準。
何香久表示,重視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研發,創建新能源自主品牌,讓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成為體現國家競爭力的標志性產業是中國工業的當務之急。
當前最重要的問題是重視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的研發,創建新能源汽車的自主品牌。他建議生產企業應力戒浮躁,把注意力放在技術創新上來,致力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國家補貼應向研發單位和有重大研發項目的生產廠家傾斜,同時也要清理門戶,提高行業準入門坎,完善新能源汽車準入管理規則,從源頭上進行制度創新,將一些不具備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廠家“淘汰出局”。
另外,何香久委員還建議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面再擴大一些,要惠及大型汽車、惠及普通老百姓,把補貼先給買車的人,而不是先給企業。
(二)全國人大代表,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發展新能源汽車迫在眉睫。在空氣污染中,尾氣排放雖然只占到三分之一,但是,它是最接近地面的污染源,也是對人的呼吸影響最直接的污染源,而且不容易擴散。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車的零排放,對優化空氣質量貢獻極大,所以發展新能源汽車迫在眉睫。徐和誼希望借助“兩會”,呼吁全社會都來關注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優先選擇新能源汽車。同時,他預測,2016年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說,保守估計增速不會低于2015年。
(三)全國人大代表、江淮汽車集團董事長安進:對于消費者來說,充電不方便是影響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重要因素。建議利用政策優勢,加強充電樁的鋪設,先把配
套設施建設逐步做起來。對于汽車充電樁企業,建議把握機遇,把國家給予的政策充分利用好,在致力于為社會做貢獻的同時構筑新的發展優勢。如果充電樁建設比較充分,消費者的選擇空間就會變大,這樣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也會降下來,一些節省下來的補貼也可以補給充電樁企業。
(四)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徐平:對新能源汽車生產應加強一致性監管。徐平強調,必須按照五大發展理念邁開大步。“首先去產能。如果不馬上控制,以后汽車產業就會像鋼鐵、水泥等產業一樣;其次是提質增效;三是加強創新驅動,增強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加大汽車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四是深化改革。具體包括員工持股改革、創新發展一批、清理整頓一批等等。五是國有汽車企業自身進行改革,加快走出去步伐。六是加強黨建工作。”
為了促進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徐平建議,一是由國家組建成立新能源和智能汽車實驗室。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是未來新興汽車產業。目前,很多實驗室都在自行研發,技術路徑不一樣,目標多元,力量分散,建議建立國家實驗室,力爭在核心技術上集中突破,在重大領域有突破。一汽和吉林大學也可聯合擔當此任務。
第二是建議對當前新能源汽車加強生產一致性監管。國家對研制生產新能源汽車的企業有補貼,促進發展,形勢很喜人,但在發展過程當中存在產業發展粗放、盲目擴張的問題。比如說去年生產新能源汽車的廠家有230多家,但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是不符合生產條件的,無產品生產體系,研發能力欠缺,所以導致產品水品不高,存在安全隱患。
三是在調研中發現有少數企業存在騙補的問題。對于國家的補貼資金,企業沒有用在研發上,而是用在企業內部的循環上。建議由政府牽頭,成立專家核查組,對問題企業進行糾正,保證新能源汽車產業平穩發展。
(五)全國政協委員鄒先榮建議建立電動汽車電池安裝的行業標準
鄒先榮認為,未來電動汽車采取“換電”模式更能發揮新能源汽車的優勢,他說,換電模式可以利用遺棄掉的谷電建能源站,采用移峰填谷完成電池充電,再將充好的電池送往加油站,電動汽車可以在這里實現3分鐘換電池。同時,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實現電動汽車換電模式,車主只需下載app,就可以用手機找到最近的換電加油站。
鄒先榮因此建議,要從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同時,在行業內建立起一套電池安裝的規范標準,還要多方合作建立起電動汽車線上線下的服務產業鏈。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