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再次鎖京城,而且此番霧霾肆虐京津冀地區似乎比以往來得更“準時”,同時也第一次引起了環保部與北京市兩大關鍵部門的協同響應。盡管國家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和北京市代市長蔡奇都主動面向媒體,進行了坦承的溝通與交流。但揮之不去的霧霾和北京這個冬天的灰色記憶,還是在人們心頭留下了又一筆“不可磨滅”的印象。
關于霧霾,機動車排氣污染,石化能源的消耗等問題,探討了一輪又一輪,相關文件也下達了一個又一個,但實際效果恐怕都沒有白紙黑字說得那樣好。有沒有一個更加接地氣、更加親民的解決方案呢?此次一個是環保部的部長、一個是北京市市長,兩位政府官員出來答疑解惑,不可謂不親民,從中也讓人們看到了未來解決霧霾問題的更多希望。
此外,中國工業報記者注意到,新年伊始國務院剛剛出臺的《“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也可稱得上是一個比較接地氣和親民的文件。
文件開頭,在肯定“十二五”節能減排工作成效的基礎上,重筆寫的并不是成績多么突出,而是社會各界要充分認識做好“十三五”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及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驅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和加強對節能減排工作的組織領導。
當然,以上說的是一些標題性的內容。實質往下看下去,《方案》中提及的與汽車相關的內容還真是不少。
用生態能源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
在優化產業和能源結構的“加快新興產業發展”條目下,《方案》確定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和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分別提高到15%和56%,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節能環保、新能源裝備等綠色低碳產業總產值突破10萬億元,成為支柱產業。
在“推動能源結構優化”條目下,有一項以煤炭為計量單位的總體目標,即到2020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下降到58%以下,電煤占煤炭消費量比重提高到55%以上,非石化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5%,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10%左右。更為重要的是,此處強調了因地制宜發展海島太陽能、海上風能、潮汐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安全發展核電,有序發展水電和天然氣發電,協調推進風電開發,推動太陽能大規模發展和多元化利用,增加清潔低碳電力供應。尤其重要的是,提出了一條對新興能源方式超好的政策———對超出規劃部分可再生能源消費量,不納入能耗總量和強度目標考核。
在此記者想說的是,以往在業界多有討論的新能源汽車從礦井到車輪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由于電力生產方式的問題,即使純電動汽車實質上也是類似于燃油車的帶著石化能源消耗的移動工具。以上能源結構優化的方針與目標,如果長期持久推進下去,那么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就有望與世界上能源結構先進的國家一樣,讓整個社會和老百姓充分享受到“零排放”汽車所帶來的樂趣。
運輸能效要在大交通視野下統籌考慮
在“促進交通運輸節能”條目下,《方案》強化了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發揮不同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推廣甩掛運輸等先進組織模式,提高多式聯運比重。指出應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推進“公交都市”創建活動,到2020年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30%。
記得在去年天津泰達論壇期間,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原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時,他就提出了大交通的概念,即地面上跑的汽車與火車應統籌兼顧、綜合治理,以通過發揮各自的優勢取得聯動的效果。
《方案》中有關整合利用交通資源的意見提得更明確,即促進交通用能源清潔化,大力推廣節能環保汽車、新能源汽車、天然氣(CNG/LNG)清潔能源汽車、液化天然氣動力船舶等,并支持相關配套設施建設。這里,不僅是地而上跑的,水面上游的,甚至后面文件中提到的天上飛的航空領域,也都將納入到交通能源清潔化的范疇。同時在《方案》中也再次提及,要提高交通運輸工具能效水平,到2020年新增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
乘用車平均燃油耗百公里5升這個指標,放在乘用車燃油耗限值等相關文件中并不稀奇,此次國務院有關“十三五”戰略布置的文件中也將之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列出,言外之意:“既然你說了,到時間節點時你就要做到。”
黃標車即將一去不復返
在“促進移動源污染物減排”條目下,首先說的便是實施清潔柴油機行動,全面推進移動源排放控制。與近年來絕大多數文件重點強調新能源汽車不同,此處的重點是再一次提到了清潔柴油機。
實際上再往下看就能知道,《方案》中進一步提到,提高新機動車船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標準,發布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同時,加速淘汰黃標車、老舊機動車、船舶以及高排放工程機械、農業機械,逐步淘汰高油耗、高排放民航特種車輛與設備。注意到了嗎?此處提到了更為寬廣的機動車領域,包括道路與非道路車輛,包括車與船舶,同時也包括工程機械、農業機械以及其他特種車輛和設備。
在加快油品質量升級方面,《方案》提出2017年1月1日起全國全面供應國五標準的車用汽油、柴油;2018年1月1日起全國全面供應與國五標準柴油相同硫含量的普通柴油;抓緊發布實施第六階段汽、柴油國家(國六)標準,2020年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并軌,柴油車、非道路移動機械、內河和江海直達船舶均統一使用相同標準的柴油,其中車用汽、柴油應加入符合要求的清凈劑。統一使用相同標準的柴油。這一提法似乎驗證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的擔心,即市場上使用柴油標準的不統一對排放所造成的影響。顯然,《方案》在此做出了最為直接與積極的回應,未來涉及油品的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
在記者的印象中,環保部與北京市環保局最愛給出的一個形象比喻就是一輛黃標車的排放污染物相當于多少多少輛國幾標準的車輛的排放。在淘汰黃標車與老舊車方面,《方案》給出的具體數值是:2016年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380萬輛,2017年基本淘汰全國范圍內的黃標車。也就是說,今年過完了以后,黃標車將不再成為困擾機動車排放的主要障礙,汽車產業所背負的黑鍋重量從此將減輕不少。
循環利用是正道
與此同時,《方案》中的“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提質升級”條目項下與“推進工業污染物減排”條目項下,也都蘊涵著不少與汽車產業相關的內容。例如,推進動力蓄
電池梯級利用和規范回收處理,直接與當下最熱的鋰離子
電池產業相關;在推進工業污染物減排方面,提出了控制集裝箱、汽車、船舶制造等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推動有關企業實施原料替代和清潔生產技術改造的要求。此外,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推動汽車零部件及大型工業裝備、辦公設備等產品的再制造,與目前汽車產業中以內燃機再制造為主的循環經濟產業緊密相聯。《方案》中還具體寫明,到2020年,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產值達到1.5萬億元,再制造產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
在“加快互聯網與資源循環利用融合發展”條目下,《方案》提出支持汽車維修、汽車保險、舊件回收、再制造、報廢拆解等汽車產品售后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互通共享,同時提出汽車維修等政府定點招標采購企業要使用低揮發性原輔材料。
“一收一放”顯真經
在“完善價格收費政策”條目下,《方案》正式提出了實施環境保護費改稅、推進開征環境保護稅的要求。同時在“完善財政稅收激勵政策”條目下,也提出了清理取消不合理石化能源補貼的要求。一個要收,一個要取消,顯然為了環境而開征環保費。而同時,同樣為了環保也要取消原有對一些傳統能源汽車項目的補貼。這一收一放體現了政策不是只顧及某一點或幾點,而是要通盤考慮。
為了進一步推動節能減排,《方案》還要求推廣節能環保服務政府采購,推行政府綠色采購,完善節能環保產品政府強制采購和優先采購制度。這些與上述的相關政策相一致,將進一步擴大財政稅收激勵政策的效果。
要想實現綠色消費和綠色出行,老百姓的普遍參與勢在必行。《方案》中提出了動員全社會參與節能減排的想法,這其實可以看作是具有戰略眼光的思維。當然,與汽車相關的綠色消費和綠色出行,并不僅僅是積極引導消費者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那點事,還包括與老百姓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相關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建立。
(責任編輯: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