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市場導向與競爭對手的雙重作用力之下,自主品牌終于尋得突圍良策——發力新能源市場,吉利汽車亦在此列并大有扭轉乾坤之意。
“以后我們開發的新產品基本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互聯汽車,傳統汽車就逐漸不生產了。”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對記者表示。
此話背后,實際就是吉利于近日提出的“藍色吉利行動”中的重要一環,到2020年,其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實現90%以上的銷量占比。
與其他向新能源板塊傾斜的企業不同,吉利此番轉型可謂大刀闊斧。雖然北汽新能源、上汽乘用車等自主品牌車企都曾公開表示新能源或為自主品牌逆勢突圍的“唯一機會”,但其他企業卻遠沒有吉利這般激進。
“大舉進攻新能源領域無可厚非,但制定太過激進的轉型或不利于企業發展,”一位不愿具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吉利近年的發展還算平穩,但本次新能源目標的制定似乎又讓人看到了一些浮躁。至于轉型收效如何,還要看吉利這一次是否真能做到腳踏實地。”
激進轉型
具體來說,根據“藍色吉利行動”,吉利新能源將在技術上主打純電動、油電混動、插電式混合動力三種路線,并通過兩大平臺——FE(中高端)與PE(緊湊級)平臺來發展純電動車板塊。
從以上路徑上看,吉利與其他車企并無二致,但其公布的“五大承諾”卻足以讓業內熱議——第一,提前全面實現2020年國家第四階段每百公里5.0L的企業平均燃油消耗限值;第二,實現消費者用傳統汽車的購買成本購買插電式混動汽車的夢想;第三,實現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整體銷量的90%以上;第四,在氫燃料及金屬燃料電池汽車研發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果;第五,實現新能源技術,智能化、輕量化技術在行業的領先地位。
雖然言之鑿鑿,但不得不說的是,90%以上的新能源銷量加上此前吉利發布的“2020年實現120萬輛”的銷量目標,同年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竟逾100萬輛。
對此,吉利控股集團總裁CEO安聰慧表示:“吉利制定這樣的目標并不是為了和其他企業進行對比,而是結合自身發展提出來的。”
據其介紹,在技術領域,吉利汽車將以與沃爾沃合作打造的CMA中高級車基礎模塊架構為核心打造新能源車型,該方面的設計研發工作主要由吉利汽車歐洲研發中心承擔,該中心在瑞典哥德堡已有1200名工程師,中國杭州也有300名工程師,負責架構開發、上車體開發、核心部件開發開發,整車設計、工程制造及新技術的研發。CMA基礎模塊架構可以實現電機+發動機等核心部件的批量生產。
此外,2015年初,吉利與新大洋機電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并推出知豆電動車,加之此前其子公司上海華普國潤與康迪車業成立的合資公司,署名吉利旗下的新能源車型并不止吉利品牌。雖然,吉利在新能源領域的開疆破土頗有“借力而為”之感,但不論如何,2015年1~11月,在乘聯會統計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銷量占比情況中,吉利節節攀升,的確實現了在自主品牌領域的市占率穩增,也正因如此,加之政策的多重鼓勵,吉利才許下到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逾百萬的戰略目標。
后效待考
但另一方面,不管吉利有多大的野心、整體新能源市場多么向好,車企銷量總歸要考慮產品叫座程度、競爭對手實力水平與市場變化等多重因素,這也將成為吉利側重發展新能源。
而吉利此番公布的銷量目標,已占到此前國務院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所預期的2020年全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200萬輛的一半,并與工信部公布的《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2015年版)》中“2020自主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突破100萬輛”持平。“不得不說,吉利此次制定的銷量目標太過激進了。”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而根據近幾年吉利汽車的銷量情況,即便在銷量最好的2013年,其銷量數字也僅為54.94萬輛,僅為其2020新能源銷量目標的一半。即便整體新能源汽車市場能夠在今后維持現有飛速增長的態勢,但隨著更多品牌與產品的加入,競爭必將更加激烈、競爭對手對市場占有率的分食也難以預料。
同樣形勢之下,到2020年,上汽計劃年銷售新能源車60萬輛,長安汽車計劃銷售40萬輛,奇瑞汽車則為20萬輛,而廣汽傳祺計劃在2020年前達到10萬輛。以上企業并非對自身技術與發展前景不夠自信,但市場浪潮瞬息萬變,其他企業只是選擇了保守。不僅如此,隨著國家政策的放開,新晉互聯網造車企業亦將對市場造成一定程度的分食,如此“扎堆”之下,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的勢頭已無可避免。
好在,按照目前的新能源市場情況看,自主品牌相較外資品牌還占據著政策優勢——即便特斯拉、寶馬等品牌逐漸加入地方新能源名單,但“中央+地方補貼”這一優勢仍將長久地為自主品牌車型傍身。
而從吉利自身角度,若想實現驚人銷量,最難突破的瓶頸仍在產品上,如何能夠在短短五年之內投放數款契合市場的產品、如何進行產品線布局、如何做到與競爭對手的不同,才是其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至于轉型收效如何,還要看吉利這一次是否真能做到腳踏實地。在眾多企業密集關注的新能源領域,要實現質的飛越是很難的,在轉型過程中,吉利即便不能在2020年實現銷量目標,也不能為了沖量而放棄對品質的要求。中高端車型博瑞已為吉利下一步的舉措打好頭陣,希望吉利的下一步也如推出博瑞般沉穩。”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