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時報》報道,韓國
電池制造商SK On的首席商務官Min-suk Sung表示,歐洲正面臨過度依賴中國電動汽車
電池的危險,因為歐洲在推動國內電池生產的戰略方面難以達成一致。
瑞銀的分析師預計,在中國電池供應過剩的情況下,歐洲汽車制造商或將增加對低價中國電池的進口。從2023到2027年,中國電池企業在歐盟的市場份額預計將從30%增至50%,而同期韓國電池企業的份額將從60%降至40%。
“當前歐洲各國政府都在談論‘去風險化’”,Min-suk Sung表示,“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觀點和方法。有一點他們是一致的,那就是不能任由這樣的情況發生。”
瑞銀電池分析師Tim Bush表示,“歐洲人將所有資金投入到像Northvolt這樣缺乏經驗的本地新企業身上,而韓國電池公司則缺乏在歐洲擴大產能所需的投資,在此背景下美國的補貼更具吸引力。這會導致供需之間的缺口,至少在短期內歐洲很可能會需要中國的電池出口來填補。”
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是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商,而SK On是全球第三大非中國供應商,僅次于韓國競爭對手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和日本松下(Panasonic)。SK On在匈牙利運營著兩家超級工廠,并正在該國建設第三家工廠。
該計劃將助力歐洲汽車制造商滿足歐盟去年通過的法案,即到2030年,歐洲大陸90%的電動汽車電池必須在當地生產。
但Sung表示,SK On也在與希望進軍歐洲汽車市場的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進行談判,并指出中國電池制造商在向境外復制生產流程方面不如韓國競爭對手。
他表示,“我接觸的中國汽車制造商都希望在中國以外發展。而這正是我們的優勢所在,作為一家電池制造商,我們在目標地區已經有了成熟的布局。我們愿意與任何人合作。”
圖片來源:SK集團
SK On是韓國石化公司SK Innovation的子公司,其大部分海外投資都集中在美國,并與福特(Ford)和現代汽車(Hyundai)組建了合資企業。
目前,SK On在美國有兩家電池廠,并正在肯塔基州南部建造另外兩家工廠,還在田納西州和佐治亞州各建一家。一旦美國的所有工廠竣工,SK On預計將擁有超過180千兆瓦時的產能,足以每年為約250萬輛汽車提供電池。
由于消費者購買電池動力汽車和卡車的速度低于預期,美國主要的汽車制造商去年暫停了電動汽車產能的擴張,這使計劃變得更加復雜。此后,包括SK On在內的韓國電池制造商也暫停或縮減了在北美的投資。
曾任福特工程師的Sung表示,去年人們對美國電動汽車爆炸式增長的預期“過高”。他認為,隨著傳統汽車制造商在專用電動汽車平臺上推出更多車型,2025年至2027年期間將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他表示,“汽車行業從來都不會有直線起飛。一切都是循序漸進的。”
Sung補充說,SK On將受益于韓國現代汽車在美國的快速增長,現代汽車與姊妹品牌起亞汽車(Kia)已超越福特(Ford)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在美國電動汽車銷量中僅次于特斯拉,位居第二。
但Bush指出,SK On 將不得不與LG新能源競爭現代汽車的訂單,而且后者規模更大、資金更充裕。Sung表示SK On計劃在2025年或2026年進行首次公開募股,而LG新能源已在2022年成功進行了首次公開募股。
這使得SK On將高度依賴福特,然而福特尚未公布其電氣化計劃,也未向市場推出專門的
電動車平臺。
上周,Stellantis的負責人警告稱,汽車制造商過快降低電動汽車價格可能會導致行業的“大屠殺”。此前,福特也宣布將減少其F-150 Lightning皮卡的生產,而SK On是其電池供應商。
Bush表示,“SK On能否成功進行首次公開募股取決于一系列不可預測的因素,包括其母公司的財務狀況、美國稅收抵免規則的未來以及福特能夠產生多少需求。”
Bush表示,“如果未來的共和黨政府撤消或縮減稅收抵免,或者福特公司無法實現目標,那么SK On將不得不重新審視其目標。”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