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4年,碳酸鋰的價格仍在下跌,上海鋼聯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8日
電池級碳酸鋰下跌1000元/噸,均價報9.9萬元/噸。同一天,碳酸鋰期貨則略有上漲。
那么,國家對于碳酸鋰價格的波動有哪些調控措施,業界又是如何看待碳酸鋰走勢的呢?接下來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碳酸鋰價格跌至10萬元/噸以下
資料顯示,2022年11月中旬,碳酸鋰價格一度逼近60萬元/噸大關。不過,今年年初以來,其價格一路下跌,4月下旬,已跌破18萬元/噸。4月末,碳酸鋰價格價格開始上漲,6月初攀升超過30萬元/噸。不過之后就維持跌勢。
上海鋼聯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29日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持平上日,均價報10.1萬元/噸。
低迷的狀況并沒有因為新一年的到來而有所改善:今年1月3日,上海鋼聯發布的數據顯示,當日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較上次持平,均價報10.1萬元/噸。
1月8日,其發布的數據顯示當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為9.9萬元/噸,跌至10萬元/噸以下。
期貨方面,去年12月6日,主力合約LC2401價格跌到了最低點8.57萬元/噸。截至12月29日,主力合約LC2401最新價格為10.11萬元/噸,相比于最高點的價格,跌幅超過50%。
今年1月5日收盤,主力合約LC2407三連跌,周內累計跌幅超8%,跌破100000元/噸關口,報收98650元/噸。
1月8日,碳酸鋰主力期貨(lc2407)合約盤中上漲1.27%,報100000元,成交11.25億元。
國家對于碳酸鋰價格波動的管控
而為了應對碳酸鋰及期貨價格的下跌及波動,國家也有所行動:
去年7月21日上午9點,碳酸鋰期貨在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上市的碳酸鋰期貨共有7個合約,各合約的掛牌基準價為246000元/噸。據介紹,碳酸鋰期貨上市以后可以為生產企業提供鎖定價格、規避價格波動風險工具,為消費者提供靈活的采購策略,同時也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投資工具。
通過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風險分散作用,可以促進實體市場的價格穩定和流動性,提高市場效率和競爭力。此外,碳酸鋰期貨的推出還可以促進碳酸鋰市場的整合和標準化,有助于提高市場透明度和規范化程度,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和風險,從而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和升級。
如去年12月4日,期貨主力合約跌破10萬元/噸后收盤后,廣期所對碳酸鋰期貨2401合約交易手續費標準和交易限額進行調整,自2023年12月6日交易時起,碳酸鋰期貨LC2401合約的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三點二,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三點二。自2023年12月6日交易時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在碳酸鋰期貨LC2401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2000手。
就此次調整,廣期所方面表示,碳酸鋰期貨受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品種成交量持續放大,市場熱度較高。為抑制市場交易過熱,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保障市場運行平穩,廣期所已積極研究并出臺了包括實施交易限額、調整平今倉手續費標準等在內的針對性措施。
而在這之前,廣期所已多次針對碳酸鋰期貨合約交易從限額、手續費等方面進行調整:去年11月24日,廣期所通知自2023年11月28日交易時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在碳酸鋰期貨各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10000手;去年11月30日,廣期所宣布自2023年12月4日交易時起,碳酸鋰期貨LC2401合約的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零點八。
此外,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了2024年關稅調整方案,其中,自2024年1月1日起,碳酸鋰的暫定進口關稅稅率將由目前的2%降至零。
資料顯示,當前,我國鋰電池產量占比超全球65%,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超全球60%。碳酸鋰作為鋰電新能源產業重要原材料,其進口成本對行業的整體走向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碳酸鋰降稅將有效降低企業進口成本,提升企業國際市場競爭能力,助推鋰電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的稅率實施后,有企業每年可節約稅負成本近千萬元。不過,也有觀點指出,碳酸鋰降稅將有效降低企業進口成本,屬于利空消息,但真實影響程度或有限。
業界如何看待碳酸鋰未來走勢
MHMarkets曾表示,2023年以來,新能源汽車整體上呈現降價趨勢,雖然導致降價的因素很多,但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大幅度下降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隨著碳酸鋰價格的下行,上游相關企業也受到了波及。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A股27家被納入鋰礦概念的公司凈利潤平均同比下滑63.47%。
而2020年到2022年,動力電池企業的毛利率雖然多呈現出下降趨勢,但是上游的鋰礦及鋰鹽企業則獲取了巨大利益。
2024年碳酸鋰價格走勢如何?早在去年,就有業內人士和多家機構預測,2024年其價格會跌破10萬元/噸。
弘業期貨指出,隨著終端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產業的快速發展,鋰電池產業鏈近年來產能持續增加,大量資金涌入導致產能增速大于下游需求。受消費端動力電池與儲能的增速放緩影響,該機構認為2024年市場將維持供大于求的格局。成本端來看,澳礦定價模式的轉變導致礦石價格持續走弱,減少了成本端的支撐,但外采鋰礦生產成本依然在13萬元左右,外采礦石廠家成本被擊穿,未來或將出現減產情況。下游的庫存是整個產業鏈中較為棘手的問題,未來如果能夠將庫存降下則上游碳酸鋰產業可能還有價格反彈的機會。
國投安信期貨的觀點是,2023年的碳酸鋰暴跌是2020-2022年新能源產業鏈大牛市積累矛盾的集中解決。從時間的角度來看,熊市第一年,談見底尚早;從產業鏈矛盾的角度來看,此前積累的大量過剩產能和各環節庫存,包括成本不占優勢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鋰鹽廠商、高成本礦商都需要更多時間出清。2024年將是產業鏈逐步適應低價低預期環境,各參與主體檢視現金流的安全性,比拼成本的一年。預計2024年碳酸鋰價格核心區間在6-12萬元每噸,總體呈現前高后低的價格節奏。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