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新疆志存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2萬噸
電池級碳酸鋰項目(一期年產6萬噸)完工投產。
圖片來源:網絡
據了解,年產1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是志存鋰業在新疆投產的第一個項目,2022年9月在新疆巴州若羌縣開工建設,總投資46億元,占地1390畝。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23億元,預計年產值將達到180億元,年稅收9億元,帶動就業1500余人。二期計劃2024年9月建成投產,兩期項目全部達產后,年產值預計在300億元以上。
新疆首個投產的電池級碳酸鋰項目
新疆志存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隸屬于志存鋰業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擁有“采礦—選礦—鋰鹽制備—鋰渣綜合利用”完整的鋰電新材料產業鏈,和獨有的“一步法提鋰”制備電池級碳酸鋰技術,是以鋰礦資源制備電池級碳酸鋰、氫氧化鋰及銣銫鹽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這是該公司的一步提鋰法首次在新疆基地采用,通過該技術,每生產1噸碳酸鋰可節約生產成本1萬元左右。后期,公司將配套下游電池正極材料、電解液、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產業鏈,力爭打造一條集礦山建設、礦石采選、碳酸鋰提取、鋰電池制造、儲能系統開發為一體的全產業鏈。
該項目把當地的資源優勢就地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采用最先進的焙燒工藝和一步提鋰法工藝技術,保證了高純度碳酸鋰的質量,同時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與同行業產品成本相比,降低20%。
該項目的投產,成為目前行業單體產量最大的電池級碳酸鋰工廠,也是新疆首個投產的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將有效降低我國碳酸鋰對外的依賴程度,支撐中國鋰電池行業的加速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新疆鋰礦資源豐富
電池聯盟了解到,新疆巴州若羌境內有著豐富的鋰礦資源,遠景資源量120萬噸,但勘探開采程度較低,尚有大量資源未被利用。下一步,若羌縣將依托獨特的區位、豐富的資源優勢,建設鉀鹽、鋰、硅、氟等八大綠色礦山,實施新材料、新能源“兩新”工程,打造“綠色礦山、新材料、鹽化工、新能源和裝備制造”五大產業集群,主動融入環塔里木經濟帶建設,全力打造若羌新城,奮力將若羌建設成為巴州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
資料顯示,新疆的鋰礦資源主要分布在四塊區域,西昆侖-喀喇昆侖、阿爾金山、阿爾泰山及東天山。據SMM及《新疆鋰礦資源分布、礦床類型及找礦方向》,推測資源量約2500萬噸LCE。與志存鋰業年產1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較近的則是阿爾金鋰多金屬成礦帶。
值得注意的是,除志存鋰業之外,今年以來,還有多家企業也看中了新疆礦產資源的潛力,選擇到此投資:
2月底,新疆有色金屬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0萬噸鋰鹽項目在新疆和田開工,標志著全球規模最大的鋰資源采選冶一體化項目正式啟動;
3月,天力鋰能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新疆喀什葉城縣人民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將與當地資源方在鋰礦山、選廠、鋰鹽加工廠、鋰電池材料等方面進行合作投資。根據框架協議,天力鋰能擬總投資60億元,預計將在3年內建設完成;
江特電機4月3日晚公告顯示,公司擬與新疆喀什葉城縣人民政府簽署《投資項目合同書》,投資內容包含礦權投資、150萬噸選礦項目、年產2萬噸鋰鹽加工項目(一期),上述項目總投資不超過20億元。二期建設視葉城上述資源的進一步配置和保供并結合市場情況決策建設;
6月20日上午,新疆喀什經濟開發區5家鋰電企業集中投產。目前,喀什經濟開發區已引進30家鋰電池相關企業,產品涉及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電池結構件及數碼3C類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產品的生產研發,預計總投資76.98億元,年產能1.589萬兆瓦時。該開發區計劃到2025年引進鋰電企業50家,投資總額達150億元,容量達到3萬兆瓦時,實現產值200億元以上。
碳酸鋰未來如何變化?
鋰離子電池是當前電子產品中最廣泛使用的一種電池,主要用于電動汽車、儲能、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領域。電池級碳酸鋰是生產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關鍵原料,碳酸鋰制成的鋰電池具有能量比較高、使用壽命長、綠色環保等優點。上海鋼聯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3日,電池級碳酸鋰漲9000元/噸,均價報31.5萬元/噸。
為準確開展鋰產品價格預警,中國地質調查局國際礦業研究中心結合供需態勢、產能、產業鏈和技術變化等因素對未來5年鋰產品價格做了初步分析預測。今年內,需求改善疊加鋰期貨的即將上市,價格很可能繼續維持高位運行,甚至略有上調。明后兩年,隨著產能的進一步釋放和廠商入市期貨市場,鋰價可能再度迎來回調期。未來3-5年,碳酸鋰供應將很可能持續過剩,具體價格水平受限于鹽湖等低成本產能釋放速度,價格中樞可能回到甚至低于20萬元/噸的水平,且波動幅度顯著減小。
“我們預判未來鋰價會在一個區間內穩定波動。”志存鋰業一位負責人表示,從2020年下半年以來,鋰價從每噸5萬元上漲至最高的60萬元,再從60萬元跌至15萬元,價格“過山車”的波動不利于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志存鋰業2023年計劃鋰鹽產量達20萬噸,2025年規劃產能突破50萬噸。2022年上半年占國內碳酸鋰總產量15%。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