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29日下午15:00收盤,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最新價為109850元/噸,跌4400元/噸,跌幅3.85%。前一天收盤價為113200元/噸,報跌4.91%。
而期貨價格的變化影響著現貨價格的波動,因為現貨價格是市場供求關系及價格的反饋。
現貨價格方面,據上海有色網,11月29日,
電池級碳酸鋰平均價下降1500元/噸至13.2萬元/噸。
此前的11月28日,據上海有色網報價,電池級碳酸鋰跌2050元/噸,報13.34萬元/噸,創逾2年新低,已連續下跌28日。
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的原因
資料顯示,2022年11月中旬,碳酸鋰價格一度逼近60萬元/噸大關。不過,今年年初以來,其價格一路下跌,4月下旬,已跌破18萬元/噸。4月末,碳酸鋰價格價格開始上漲,6月初攀升超過30萬元/噸。不過之后就維持跌勢。
那么,碳酸鋰和碳酸鋰期貨價格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
平安期貨研究所表示,第一是此前停產或檢修的鋰鹽廠于11月上旬陸續恢復正常生產,國內碳酸鋰供應增量預期較強,且個別鹽湖企業后續仍有放貨的可能;第二是部分澳大利亞鋰礦逐漸由Q-1調整為M+1等結算方式,鋰礦跟隨碳酸鋰價格下行更加流暢,海外鋰鹽進口順暢;第三是需求端在碳酸鋰價格下跌趨勢下,下游正極材料企業并無通過散單拿貨的想法,近期上下游企業主要以長單形式進行交易,現貨價格持續陰跌且市場成交低迷,也助推期貨價格持續下行。
對于近期碳酸鋰期貨價格大幅下挫,國泰君安期貨則分析稱,該輪價格下跌的核心驅動來自于:臨近交割,期貨盤面向下修復與現貨價格的基差。此外,從基本面來看,10月鋰精礦進口量依然處于較高水平46萬噸,鋰精礦價格在近兩周內加速回落至1650美金/噸,已接近前期1500美金/噸的支撐位,折碳酸鋰成本為13.7萬元/噸,鋰鹽市場的成本處于動態下移中。
另外,11月24日晚間,廣期所發布的對碳酸鋰期貨實施交易限額的通知,宣布從11月28日交易時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在碳酸鋰期貨各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1萬手。這或也是此次碳酸鋰期貨下跌的原因之一。
鋰礦企業如何應對
面對碳酸鋰價格的下跌,鋰礦企業的處理方式不同,有的看好該領域的發展,繼續擴產;還有的企業希望多一條腿走路,進軍其他賽道。
近日,四川德鑫礦業資源有限公司宣布,其位于四川阿壩州的鋰輝石礦項目已開始建設。該項目為李家溝鋰輝石礦采選項目,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鋰輝石礦采選項目之一,預計將建成一座采選能力達到105萬噸/年的鋰輝石礦場,年產鋰精礦約18萬噸。
雅化集團11月2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津巴布韋一期鋰礦項目即將投產,投產以后將投入到鋰鹽生產中,較大程度上緩解原料成本壓力。隨著二期鋰礦項目的建成投產,公司鋰礦的自給率將不斷提升,從而推動公司盈利水平的提高。
11月27日消息,中礦資源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擁有津巴布韋Bikita礦山和加拿大Tanco礦山的100%權益,已建成418萬噸/年采選生產線,并實行“自有鋰礦+鋰鹽生產”一體化模式,據此鋰礦采選和鋰鹽加工的成本可控,具備較強的抗風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大為股份11月28日晚間公告,擬定增不超過10億元,其中擬投入7億元建設大為股份郴州鋰電新能源產業桂陽年產4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一期),3億元補充流動資金。據披露,上述年產4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一期建設完成后,形成規模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產能。
同在11月28日,鵬輝能源公告,公司計劃開展碳酸鋰套期保值業務,交易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期權、期貨、遠期等衍生品合約,保證金金額不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不含期貨標的實物交割款項),上述額度在有效期限內可循環滾動使用。
還有的鋰礦企業則尋找新的路線。例如,天齊鋰業與吉利控股集團、奔馳、smart品牌全球公司簽署多項合作協議,在上游資源、核心材料、鋰電技術研究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近日,由贛鋒鋰業全資控股的江西贛鋒資源再生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2億元,經營范圍包括:報廢電動汽車回收拆解,報廢機動車拆解;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生產性廢舊金屬回收等。
碳酸鋰價格的后市表現
對于碳酸鋰價格的未來變化,各方給出了不同的觀點: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2023年第三季度,鋰價持續下跌引發南美鹽湖鋰企業下調經營指引。盡管由于產能擴張低于預期,2023年南美鹽湖鋰產能增長有限,但隨著多個項目投產爬坡,預計2024年南美鹽湖鋰供應量將增加約8萬噸,供應壓力進一步增加將推動鋰價繼續下跌。
該研報還提到,疊加近期澳洲鋰礦價格跌幅擴大,成本支撐邏輯弱化,預計2024年鋰價或跌至10萬元/噸以下,但需關注鋰行業并購整合趨勢對價格的潛在影響。
南華期貨分析稱,短期碳酸鋰價格快速下跌后觸及12萬元/噸關鍵支撐問,同時12月將至,01合約面臨大量空單平倉帶來的波動。空平和部分投機需求帶來近月合約反彈,但受制于需求的疲弱,預計難以形成有效的正反饋,反彈高度有限。
有業內人員表示,目前碳酸鋰的需求疲軟,供應過剩嚴重,市場看空情緒濃厚,后市或有概率跌破10萬元大關。
曾有機構預計電動汽車總銷量將在2025年超過2000萬輛,在2030年超過4000萬輛。這必然需要大量的鋰資源。預計2023-2025年全球鋰資源有效產能將分別達到141萬噸、180萬噸、241萬噸LCE,2023-2025年鋰需求預計分別為110.45萬噸、136.12萬噸和165.15萬噸LCE,行業將轉向供給過剩格局。
關于鋰去庫存與補庫的難題,摩根士丹利指出“電池庫存仍然偏高”,但中國國內生產商的碳酸鋰庫存已經下降,并且可能不到2萬噸。該機構認為中國電動汽車銷量疲軟以及來自非洲國家的供應增加可能會導致碳酸鋰價格低于他們的2萬美元/噸的目標。
金屬智庫Fastmarkets的分析師稱,電池制造商已經看到來自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新訂單增加,并且“正在尋求補充鋰材料”。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