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科力遠披露2022年半年報,實現營業收入12.53億元,同比增長;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409萬元,同比增長82.4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1533萬元,同比增長90.15%。
據了解,科力遠近年來實施聚焦主營業務的戰略調整,持續改善業務結構與盈利質量,提升利潤水平。得益于此,該公司盈利能力不斷提升,2022年上半年凈利潤與扣非后歸母凈利潤雙雙大幅增長。同時,科力遠以CHS對外增資為契機,積極搶占鋰礦資源,布局儲能市場,并憑借“鋰礦+混儲”的行業新戰法,打造鋰電發展的寬廣護城河。
鎳電業務大勢已成,受益行業持續高景氣
科力遠是國內的鎳氫
電池及材料龍頭企業,通過持續深耕,以自建、合資等方式構建了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鎳氫
電池產業鏈,并在常規銷售的基礎上,打造了電池材料、關鍵部件的HEV專線配套模式,為合資公司科力美獨家供貨,后者的鎳氫動力電池主要用于配套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國產化混合動力汽車。
混動技術是當前滿足節能與低碳化要求的可行技術路線,以出色的可靠性、耐久性、流通率、保值率獲得市場認可。《中國HEV&48V節能乘用車月度銷量數據庫》統計顯示,上半年國內HEV節能乘用車銷量合計約為37.1萬輛,同比增長50%。國內HEV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0.54GWh,同比增長64%,科力遠合資公司科力美占據了63.6%的市場份額,子公司常德力元HEV用泡沫鎳實現銷量111.19萬㎡,同比增長16.19%,科霸HEV用正負極板實現銷量16.34萬臺套,同比增長23.79%。
目前,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均已宣布,將全面加速推動雙擎混動普及。其中,一汽豐田將于2025在所有車型推出電動化版,以混合動力為主的“擎家族”產品占比將達到50%。廣汽豐田則計劃在2022年實現301,000臺的混動車型銷量,同比增長超70%;到2023年100%覆蓋雙擎混動,2025年混動銷量占比超50%,年復合增長率超36%。在終端市場的高景氣需求推動下,科力遠的HEV配套業務無疑將持續受益。
科力遠在鎳氫電池材料領域也一直處于行業領導地位。2022年上半年,消費類泡沫鎳實現銷量125.97萬㎡,市場占有率保持領先地位;鋼帶實現銷量326.63噸,同比增長10%;電磁屏蔽材料領域泡沫鎳銷量達到13.48萬㎡,同比增長29.49%。此外,泡沫金屬產品還在電解水制氫設備、儲能用鎳氫電池和鎳鋅電池等領域實現突破,服務國內外客戶。“高均一性泡沫金屬材料數字化制造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成功榮獲2021年度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憑借優異的產品性能和強勢的拓展能力,科力遠在國內鎳電及材料市場一家獨大。
鋰電業務蓄勢而發,掌握鋰資源筑牢成長“底座”
鋰電是新能源發展的核心,鋰資源是鋰電行業的基石,受地殼儲量及供需錯配等因素影響,電池材料價格漲幅明顯,行業利潤向上游集中的趨勢明顯。以電池級碳酸鋰為例,其價格從2020年最低的4萬元/噸左右啟動,今年以來一度上漲至約50萬元/噸。基于行業規律與鎳電發展經驗,科力遠以CHS公司對外增資為契機,聯合鋰礦企業共同布局鋰電業務。據了解,合作方將把宜豐縣同安瓷礦、同安鄉鵝頸瓷礦、同安鄉第一瓷礦、同安鄉黨田瓷礦等四個高品位地下礦注入合作項目,為公司鋰電及儲能市場應用提供原材料保障。科力遠還與宜豐縣政府和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分別簽訂投資合同書,在當地投資建設“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材料項目”“6萬噸高功率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和“3GWh鋰電數字化極片項目”,從而在鋰電上游縱深布局。
科力遠透露,公司正積極推動鋰電產業項目的實施與落地,并于7月28日和8月4日分別完成子公司宜春力元新能源有限公司和孫公司宜春力元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用于承接相關產業化項目。
有“鋰”走遍天下,掌握了鋰礦資源就意味著掌握了行業的議價權、話語權。但顯然,科力遠并未把目光局限在上游。企業表示,基于構建鎳氫電池產業鏈成功經驗,公司依托上游鋰資源優勢與終端混儲技術優勢,以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為原則,全力構建從鋰礦→碳酸鋰(關鍵原材料)→磷酸鐵鋰材料(正極基材)→數字化極片→鋰電電芯及電池管理系統→終端市場(儲能)→電池回收系統的的全產業鏈布局。
強鏈賦能疊加創新混儲,破解成本與安全課題
作為科力遠強鏈體系關鍵一環的儲能,是能源結構轉型下的黃金賽道,對電池的需求巨大。2021年,國內大多數地區配儲比例為10%,時長約2小時,2022年,配儲比例15%、20%明顯增多,時長也達到了3-4小時,這也意味著儲能電池側需求將大幅增長。CNESA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1》預測,2021年至2025年,電化學儲能累計規模復合增長率為57.4%,我國的電化學儲能市場將正式跨入規模化發展階段。近期全球范圍內的能源危機,也將加速新型電力系統及電化學儲能的推廣進程。
儲能用電池仍受到成本和安全性的雙重制約。電池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導致儲能電池的成本大幅提升,最終影響儲能系統的整體競爭力和經濟性。安全問題則關系行業健康發展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儲能發展紅線。對此,行業人士指出,儲能行業應該冷靜地思考,關注一些風險隱患,包括供應鏈風險、價格機制問題以及安全風險。《“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也明確要求,加快建立新型儲能項目管理機制,規范行業管理,強化安全風險防范。
面對成本與安全痛點,科力遠的答案是全產業鏈布局下的成本控制與“鎳氫+鋰電”的數智混儲模式。在鋰電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下,科力遠將發揮產業協同優勢,增強發展韌性,有效控制成本,從而在儲能市場的經濟性方面占據優勢。安全性方面,相對于單一的電化學儲能技術,混儲模式可在數字孿生技術的智慧能量管理下,實現兩種電池的相互協調,發揮鎳氫電池大功率、高安全、長壽命、寬溫域的特點,以及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優勢,具備優異的調頻性能、高可靠的安全性、較長的循環壽命以及較低的運行能耗。
值得關注的是,8月25日,工信部發布《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了“推廣基于優勢互補功率型和能量型電化學儲能技術的混合儲能系統”,標志著科力遠的混儲模式收獲了頂層設計的肯定,為其以技術創新優勢拓展儲能市場提供了政策支持。
在全產業鏈的發展邏輯下,科力遠在電池領域縱深橫拓,鎳氫業務發展愈發穩健,持續分享行業發展紅利,帶來穩定的業績貢獻;鋰電業務通過掌握上游資源具備關鍵競爭優勢,助力公司對外合作及業務拓展;混儲模式則集鋰鎳電池所長,打破行業的成本與安全瓶頸,前景廣闊。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