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三星高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失去互聯網汽車市場造成的損失對三星而言是不可承受的。”但三星覬覦的并非造車,而是近幾年發展迅猛尤其在中國市場更是百花齊放的車聯網市場。該高管表示,三星希望“在蘋果、Google已經向電動汽車市場邁進時,三星能為它們提供車內解決方案,銷售顯示屏、處理器、傳感器、內存芯片等組件。“
3000億市值蛋糕待分
能如此吸引一家傳統企業加入,足見車聯網市場的魅力。據數據統計,未來三五年內,全球車聯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元,而2015年全球將有60%的車型配置車聯網技術,到2020年這一比例會進一步提升至90%。中國是全球車聯網市場中發展潛力最大的,產業規模幾乎每三年翻一倍。預計2015年中國車聯網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而這一數字在2012年時還僅僅是514億,在三年之后的2018年或將達到2000億,將占到全球份額的60%左右。
有專家預測分析認為,車聯網對整個交通環境的影響將是劃時代的。智能交通技術可實現交通堵塞減少約60%,實現短途運輸效率提高近70%,實現現有道路網的通行能力提高2至3倍,可使車輛安全事故率比現在降低20%,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下降30%至70%。
車聯網真正吸引人的地方還在于其背后所擁有的海量大數據以及由大數據支撐的車聯網生態,基于龐大汽車用戶的數據分析和應用才是真正的價值。例如利用大數據實現對汽車保險、環保監測、售后服務等進行信息化改造。
不久前由全球知名科技類媒體TechCrunch 國際創新峰會中國站上,專門討論了未來的智能汽車,無論是來自傳統汽車制造廠商還是來自IT公司的代表都一致認為智能汽車的時代正在到來,但是“目前的車聯網產品,只解決了車上的屏幕,但是只是很初級的嘗試。車上的處理能力和手機上有3-5年的差距。“樂視車聯網CTO饒宏認為,這也是車聯網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的另一大因素。
車聯網大戰哪家強,“互聯網+汽車“或成趨勢
面對未來廣闊的市場空間,無論是傳統汽車廠商還是IT公司也都在布局,且競爭已經從初期的研發階段發展到了產品應用推廣階段。
最初加入的是具有天然優勢的傳統汽車廠商。以豐田G-BOOk、通用安吉星為代表,成為車聯網的雛形。在經過了幾年的發展,汽車廠商自己的車聯網系統不斷升級,也不斷有其他的廠商推出了自己的車聯網系統,如福特的SYNC,寶馬的iDrive,奔馳的myCOMAND等,近兩年,自主品牌也紛紛發布了自己的車聯網品牌,以比亞迪、長城等為代表。
從傳統汽車廠商推出的車聯網產品來看,雖然經過多年的實踐已經有了跨越式的發展,“但是傳統汽車廠商開發車聯網會受到自身局限的約束,在車聯網跨時代的過程中,傳統汽車廠商并不可能真正成為顛覆的代表。“業內分析認為。
隨之而來的是IT公司的加入,當騰訊在今年9月宣布推出車聯網平臺,標志著BAT三巨頭終于在車聯網大戰中再次相遇。從產品來看,騰訊的布局很保守,僅推出了功能簡單的車機和手機投射APP,不過憑借騰訊在社交及娛樂方面的強項,以“平臺“為名的騰訊車聯網未來可能更多去競爭入口,這也是騰訊一直以來的強項。阿里和騰訊類似,借助自身的業務優勢,將O2O作為重點,將車內屏幕也轉化為新的消費入口。百度是BAT中車聯網業務走的最快的,目前百度的車聯網產品集合了騰訊和阿里產品的功能,并在不斷更新。
IT公司布局車聯網的優勢在于在交互技術方面,IT公司強于傳統汽車廠商,對于用戶體驗和需求方面的洞察力和敏感度也明顯高于汽車廠商。但是汽車廠商掌握著車內接口的控制權,如果不能和車企達成合作,IT企業只能在后裝產品市場發力。
為了避免各自為戰帶來的弊端,傳統汽車廠商開始向IT公司開放,隨之而來的”互聯網+汽車“模式開始大放異彩。”北汽+樂視“,”長安+華為“,”上汽+阿里“的組合頻繁出現。最近曝光的北汽將在廣州車展上發布搭載樂視車機的新能源汽車EU260,將首次展示北汽和樂視合作的產品。據透露,雙方將聯合推出秒殺目前市面產品及解決方案的顛覆級產品,”沒有雙方的資源整合,僅憑一己之力實現‘北汽+樂視’的價值是很難坐到的。“有知情人士分析認為。追溯雙方的合作,從宣布到被質疑合作告吹,到如今雙方以親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共同亮相,這也是”互聯網+汽車“模式必經的磨合之路。在廣州車展預熱階段,無論是北汽還是樂視方面,都在各自的傳播策劃中將合作伙伴作為主角,北汽更是策劃了”@LETV,廣州見“的文案,足見倆家的合作進入了甜蜜期。據有消息透露,北汽和樂視可能會在車展上宣布更多的合作。
業內普遍認為,IT公司已經成為汽車產業中不能忽視的角色,在車聯網的大戰中,汽車廠商獨斗或是IT公司顛覆都不是最高效的解決方案,“互聯網+汽車“的組合或許是未來車聯網乃至智能汽車的大勢所趨。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