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說過,21世紀最大的兩件事是美國的科技創新和中國的城鎮化。如你所見所聞所感,中國在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也強烈感受到交通擁堵、資源緊張、環境污染、房價偏高和生活質量下降等問題,在互聯網+已成國策的當下,透過大數據、新技術和共享經濟的科技創新,分時租賃和汽車共享已經成為智慧出行的創新方式,一度用車COO付聰3月18日在“智慧出行——未來城市峰會”上說:“大城市的智慧出行要實現規模化、智能化、平臺化,一度用車希望有效改變人們出行、工作、生活的方式。”
一度用車做的是新能源汽車的分時用車,在全北京布網點,現在有120個網點、300臺純電動汽車。3月底會增加到270個網點,用戶在任意一個網點都可以通過手機方便找到可租的車,然后還到自己覺得最方便的任意網點,從A點到B點的市內短途交通,一度絕對可以滿足。用分時租賃的方式解決市區通勤、日常外出、商務和娛樂活動。
未來的城市交通應該是什么樣?付聰以自己的出行體驗舉例說:“我一個月的開車時間超過95個小時,一個月之內差不多有5天整的時間是花在出行上,政府部門總在說北京的道路面積有限,環路之間的聯絡線有限,存在各種各樣需要優化的地方。開車成本、停車成本、時間成本三座大山讓出行變得好像不那么快樂了,不那么智慧了。”因此,一度用車要做的事情就是能夠讓整個城市的交通更順暢,讓開車的人從一個點到另外一個點能夠更爽。分時租賃相對來講時間成本比較低,比較靈活自由,同時也比較便宜,可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去年四月份團隊正式成立,7月份整個服務上線。從四月份到現在差不多一年。我們集中精力先在北京打樣,現在有120個網點,3月底會到270個,其中190個網點支持異地還車。3月底要實現201個網點支持異地還車。300臺北汽EV160電動車的規模,過去一年累計了20萬注冊會員,做到了日均每臺車三單,每臺車每天可以跑75公里,用戶端的數據是月均是4單,這是比較高頻的需求。這款車型現在跑出來的運營數據,日均每臺車是一天90塊錢,照此計算,如果換成A00級的雙座小車,那么已經可以實現收支平衡。”付聰曬出了過去一年的成績單。
那么,一度是怎么做到的?“首先是快速鋪網點,在國貿、望京、中關村、上地等幾個重點區域,主要分布在寫字樓地下停車場和地上停車場。能建充電樁就建充電樁。沒有充電樁的地方,充電團隊每天晚上會為車充電補電,先把網點布局起來。我們跟停車場的硬件和軟件運營商都有比較好的合作。二是車源,接下來我們希望是以融資租賃方式來快速的的車量搞上去。第三是車聯網,整車控制大家可以體驗,例如遠程開關車門,遠程計費、智能云提醒,上車之后如果是新用戶還會有語音告訴用戶電動車的掛檔技巧。現在我們在與各大主機廠對接,生產一些適合租賃用的定制車型。最后是服務模式,之前是從A點借到A點還的模式,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實現從X點借車,到離用戶最近的X點目的地還車了。”付聰說一度用車不是做簡單的租車生意,而是構建能夠讓人、讓車進行快速的點對點流通的服務網絡,并且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
展望未來,付聰放言,一度用車要做大型城市的智能出行平臺。首先需要實現規模化,“我們現在僅有300臺車,120個網點,從APP上看地圖是密密麻麻,但是撒到全北京就必須要有規模化。我們預計在今年年底前投運5000到6000臺車,在有規模的前提下讓整個模式能夠運轉的更準。然后就是智能化,也是現在我們跟各大主機廠在探討和實際去落地的事情。現在我們所開的很多純電動車,在智能化上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包括人機交互和娛樂體驗等。最后就是平臺化,今年在北京我們希望在6月份之前完成試點,引入雙座小型車,實現盈虧平衡之后,把一年所累計下來運營經驗和服務標準快速應用,希望在國內十個城市來實現落地。”
非一般實惠!到一度租電動車首單1元體驗
“一度用車,為未來而來,分時租賃在共享經濟的發展大勢下,在未來城市的智慧出行將走上無人駕駛規模化運營的這條路上。雖然離這個目標比較遠,但相信技術不斷進步,法規不斷完善,一度一定會成為中國最大的無人駕駛運營商,今天邁出的每一步,都是為了這個終極目標。”付聰和他的一度團隊已經啟動了智慧出行的創新引擎。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