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部、財政部還牽頭成立了新能源汽車子基金,基金一期規模約為5億至7億元人民幣,國家與企業各出資一部分,主要投資國家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庫中與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鏈相關的優質項目。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車再獲政策力挺,獲得資金扶持后,作為產業鏈上游的鋰電池產業也會深度受益,但吳輝認為,“與之相關聯的鋰離子電池薄膜產業更可分得紅利。”
盡管隔膜的成本僅占電池成本的20%~30%,但其性能卻直接影響電池的安全性、功能特性、循環壽命和可靠性。“具有良好的電子絕緣性、離子導電性、化學和電化學穩定性、厚度一致性、物理機械性能等技術指標的隔膜是鋰離子電池安全性的重要保證。”吳輝告訴記者,正因如此,我國隔膜產業在關鍵技術方面的突破與發展尤為被重視。
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還撰寫完成了《中國鋰離子電池隔膜行業白皮書(2015)》(后文統稱《白皮書》)。相關數據顯示,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帶動,全球鋰離子電池隔膜產業在2014年整體產量為11.85億平方米,產值達到20.75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41.58%和 12.18%。就中國市場而言,2014年全國隔膜產量達到5.75億平方米,占據全球產量的大約48%左右,產值達到20.5億元。
吳輝指出,時值國家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之際,動力鋰電池的爆發性需求將延伸到上游隔膜材料產業,并有望一舉緩解材料環節過剩的困境。
目前,我國隔膜市場產能過剩,預計2015年總產能將達23億平方米,遠超全球電池隔膜的需求量。但高端膜90%依靠進口,隔膜進口率總體超過70%。吳輝建議,“隔膜行業要把握好產業高速發展的有利時機,不斷提升隔膜技術水平,滿足高性能動力電池和大容量儲能電池的需求。”
產品工藝存競爭
記者了解到,《白皮書》在詳細研究了全球和中國鋰離子電池隔膜產業和企業的基礎上,指出了未來隔膜產業的競爭將集中于濕法隔膜產品的競爭。
當然,國內隔膜產業主要以干法工藝為主,出貨量排名靠前的企業也均為干法隔膜企業。談及成因,吳輝坦言,“由于干法隔膜投資相對較低,工藝相對簡單,且國內的干法隔膜產品已經開始為國際的主流廠商如LG等企業供貨,在完成進口替代之后逐步開始出口。”在吳輝看來,未來的干法隔膜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日益激烈。
(責任編輯:admin)
2017年2月新能源汽車銷售同比增長30.3%2017-03-14 17:25
|
首批新能源車用戶陷困局2017-03-13 14:09
|
國內無鉛化鋰電池成功研發,低速電動車成為新寵2017-01-22 16:23
|
新能源車結構性產能過剩凸顯 動力電池產能是需求量7倍2017-01-22 14:23
|
中國停建100多座火電廠控霧霾 轉向新能源項目2017-01-22 14:15
|
補貼下滑 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市場有望迎來爆發2017-01-20 16:47
|
由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引發的思考:繁榮背后的隱患2017-01-19 14:58
|
搶奪汽車下一個制高點:無人駕駛時代五年內到來?2017-01-17 17:50
|
搶奪汽車下一個制高點:無人駕駛時代五年內到來?2017-01-17 17:37
|
財政部:新能源車配套補貼細則不能保護落后2017-01-16 1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