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車展吸引了來自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多家參展商,共展示車輛1179臺,全球首發車112臺,在展車數量和展車品質上保持全球領先水平。
2016(第十四屆)北京車展于4月25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和老館同時舉行。本屆車展吸引了來自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多家參展商,共展示車輛1179臺,全球首發車112臺,在展車數量和展車品質上保持全球領先水平。鳳凰汽車在車展現場第一時間對各大車企高層進行專訪,以下是鳳凰汽車對話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北汽新能源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勇。
記者:大家好,這里是2016北京車展的現場,坐在我身邊的嘉賓是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北汽新能源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勇。
張勇:大家好。
記者:張總先給我們介紹一下北汽新能源這次車展帶來的新車和亮點。
張勇:這次新能源公司帶來的七款新車參加國際的展覽。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基于我們企業的蜂鳥計劃,應用的四大核心技術的第三代電動車。我們現在命名為ARCFOX,一個是7系的超級跑車,百米加速做到三秒,第二款車是V1,非常的動感、時尚,也特別的電動化,看起來特別可愛,定義為未來的電動車。
第二,可能在明年,或者是最早在年底要上市的EX300L,加長型的,還有EH400,一個是C級轎車面向高端租賃市場的純電動轎車。還有A級轎車平臺的SUV,這是將要上市的產品。第三類是已經上市,或者剛剛上市的,有兩款,一個是EU260,這個車是當前最熱銷的產品,A級車。第二個是EX200,是A0平臺的城市運動型的SUV,今天也接受了市場的預定,而且公布了價格。最終以北京為例,樂活版11萬6千9,樂酷版是12萬6千9。
記者:您能透露一下銷量情況嗎?
張勇:EV200應該是全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老車已經銷售的,第二款車將要取代EV200的,就是EX200。這個車我們對它的期望值還是蠻高的,我們希望它成為像EV200的銷量冠軍。
記者:我聽說EV200 6上市以后銷量也是很大的。
張勇:它叫做EU260,訂單已經3000多了,但是我們交貨到客戶手上只有500臺,隨著5月份到6月份產能的擴張,我們將從一個月四五百臺的供貨量做到2000臺左右的供貨量。今年年底我們可能做到四千輛左右,月度的供貨水平。很快交車非常緊張的現象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記者:這個交車緊張是因為銷量超過預期了嗎?
張勇:是因為,也不是超過預期,我們預料到的它比較火爆,因為價格親民,性能優良,適合城市家庭使用,A級車性能比較好,空間也比較大。這個產能需要時間拉伸,特別是電池資源。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北汽新能源生態圈的概念是什么意思?
張勇:2014年,2015年我們剛開始賣車的時候會發現有很多的跟賣燃油車不一樣的問題存在,買一輛燃油車不需要告訴客戶在哪加油的問題,拿了鑰匙就開走了,不會找你。但是電動汽車客戶會面臨一系列的問題,使用習慣的問題,對電動汽車不熟悉,充電難的問題,還有售后服務中咨詢,包括已經提出的二手車回購的這些問題。所以,他不是一個整車企業獨立就能夠完成的這種,或者叫做能夠解決客戶的痛點問題,所以我們北汽率先提出來打造一個為客戶綠色出行服務商的定位。整合社會資源,構建一個生態圈,在這個生態圈里頭有產業鏈的上游,我們有幾家合資公司,比如說電池廠有兩家合資公司,電機廠有兩家合資公司,在產業鏈的下游,我們在租賃方面,客戶可以不買,但是可以租我們的車,富士康有一個合資公司,龐大有一個合資公司。
充電方面我們和特來電有一個合資公司,專門解決公共領域充電的問題,在租賃車的推廣上整合社會的資源,也做了一些工作,做了幾個產業聯盟。所以,我相信2014年、2015年我們能夠取得全國銷量冠軍的結果,除了我們自己的產品和自己的服務能力之外,我相信構建生態圈對于我們市場的推廣,銷量的拉動作用是非常大的。
簡單來講它就是圍繞客戶的需求,整合社會的資源,來構建這么一個體系,實際上還是為客戶的滿意來提供更好、更有利的服務。
記者:您剛才提到我們在充電方面有合作項目推進,我就想問一下,現在充電的問題也是在慢慢的好轉,北汽在這方面能不能詳細講一下布局?
張勇:北汽新能源剛開始推電動車銷售的時候,就把充電服務能力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來強化了。對私人用戶我們免費提供充電樁的建設和安裝任務。所以,只要你買我的電動車,我就給你免費建設充電樁。對于購買我們整車汽車的大客戶,我也提供同樣的服務,但是可能有一些是需要收費的。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選擇社會化的充電服務提供商。還有一種是合資公司,我有北汽特來電合資公司,他能夠解決充電的問題,無論是私人市場還是大客戶市場我們都能夠提供完善的一套解決方案。目前來看,我們的建設規模在全中國是第一的,有13000多個樁完成了,在全國是第一的。
記者:今年北汽新能源整個年銷量的目標您說一下?
張勇:公司年初定的任務是5萬5確保,爭取7萬,但是最近剛剛調整的計劃,確實是市場發展的態勢非常好,已經超過了我們去年年底的預測,所以公司把目標調整了,要求確保7萬輛,這是我們今年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記者:對應這個目標我們在網絡建設方面也會往前推,今年咱們網絡建設有哪些措施,同時有沒有重點發力下一撥的省市、地區。
張勇:電動車的推廣還是當前階段需要依靠政府的補貼。所以,我們推廣的方向主要是在經濟基礎比較好,客戶的消費能力比較強的這些城市,所以,他這種現狀使得我們在推廣中主要是在一二線城市。我們的規劃是到今年年底實現60家到80家4S店的建設規模。加上城市展廳,我們將實現100家渠道的建設規模,以北京為例,去年年底我們有4家,4+1 4S店,有一家4S店不是特別的標準。到今天為止已經有8家4S店開業運營,到今年年底在北京我們將有16家到20家4S店同時為客戶提供銷售和服務的工作。我們的渠道還處于一個穩妥的擴張的階段。根據市場的需要我們將逐步的擴張我們的渠道。
第二,我們渠道的來源主要是在北汽集團內部來尋找,比如說自主品牌有很強大的服務能力,包括我們的奔馳,我們的現代都有很強大的渠道的能力。我就可以在這種體系下來選擇,這是我們的方向。
記者:目前合資品牌也在推一些混合動力的車型,您覺得這會不會給我們之前一直在發展純電動車的企業造成一定的競爭壓力?
張勇:合資品牌進入混合動力的領域是在我們的意料之中,我認為當前中國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各種各樣的需求都有。每一個細分市場都足夠的大,比如說在城市出行方面,純電動還是很有優勢的。在中長途可能混合動力,插電混就有一定的優勢,所以我們要找準我們的定位,這是目標市場細分的定位。第二,我覺得純電動在這個領域北汽無論是從技術的積累,還是產品的積累,還是未來技術加產品的規劃上已經做好了應對市場大規模爆發的準備。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的插電混合動力,還是混電動的技術路線有它的道理,但是我們認為純電動應該是未來市場發展的一個終極方向,我們希望在這塊能夠走得更遠,我們也能夠在未來規劃了兩個平臺,一個是協同平臺,B平臺。和北汽自主品牌共同開發的平臺,現在賣的EV、EX、EU系列都在這個平臺之下,同時我們也在開發全新平臺。
今天發布的兩款產品都是A平臺之下的產品,到2020年我們將有18個系列的產品推出來。我認為這個產品足夠的豐富,讓消費者能夠有更多的選擇,讓自己的產品品質做得足夠好。這個市場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我認為他和混合動力,和插電混,和燃油車都有足夠發展的空間。
記者:您是怎么看待整個市場,宏觀層面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這種大躍進也好,爆發也好。
張勇:這種市場的發展確實是比燃油車個位數的增長來看確實是一種非常非常高速的爆發式的增長的態度。但是,這個爆發的態勢前提是因為他它的基數非常小。當前還是比較小眾的市場,這個市場的發展包括技術的進步實際上是需要政府和行業的共同協同,共同發展。無論是美國、日本和歐洲,實際上對電動車的發展都有相應的支持的政策。只不過中國政府的力度可能要更大一些,除了補貼的政策以外,在配套設施建設,在技術的進步,在充電設施建設方面都有相應的支持政策。所以他的結果就是市場越來越好,全球第一。我認為這個市場的爆發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也讓汽車企業都看到了這個市場的未來,我想沒有一個企業愿意放棄未來這個市場發展的機會。只有抓住這個機會才能夠在未來的市場競爭當中獲取一席之地,甚至占據一個比較好的位置。這是正常的一個企業行為。
記者:您也講到了現在新能源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前一段時間因為補貼的事情出了一些爭議,現在有些地方對補貼這件事情態度不像過去那么明朗,很多人擔心當補貼減少、取消之后,我們的市場會不會遭遇一段寒流?
張勇:從騙補的現象漓江,行業內的共識就主流的企業這種情況非常的罕見,大家都想做一個長期性業務的發展,不會為了這種蠅頭小利而損害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信譽,在政府和消費者面前,這個負面形象是不可承受的。當然,他也確實存在在少數的企業里頭,非主流的汽車企業,為了獲取短期的利潤,會做一些以次充好,少裝電池,但是據我了解主要集中在客車的一些行業,包括小眾市場的行業。在主流汽車企業里頭非常罕見。
第二北汽集團作為一家國有企業長期發展的企業,我們絕對不會干短期的事情,我們投入這么大,不會因為一點點的補貼影響我企業前進的步伐,這是我第二個觀點。
第三,政府也需要盡快的出臺,或者發布這些騙補檢查的結果。讓行業這種害群之馬早日清除出去,讓行業恢復到健康發展的道路上來。經過這幾年電動車的推廣和發展,很好的形勢,中國電動汽車無論是從研發技術還是市場上都走在全世界的前列了。我們不能因為這些發展中的問題而影響未來的大局,我相信政府部門也屢次發聲,重申對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支持的決心,也重申了支持政策和方向不會改變。我相信這個事情很快就能夠得到一種比較好的解決方案。讓主流企業更放心、大踏步的往前走,讓這些害群之馬早點被清除出去。
記者車:政府也說過補貼會越來越少,我們怎么應對?再過四五年沒有補貼之后,我們那個時候怎么推動電動車的發展?
張勇:這個問題非常好,這是關乎到未來企業生存的重要問題,他有幾種不同的解決方案,第一種企業要加強自身的能力建設,你把自己的規模搞上去,很多的費用就可以攤銷,大規模降低你的成本。第二,通過技術進步也能夠大規模降低成本。第三通過,國家展臺碳交易系統。比如說燃油車超標排放了,可以購買電動車汽車企業的積分,一種市場化的交易行為,將原來通過納稅人的錢補貼行業,逐步轉變為市場化的行為,我認為通過這這個措施,應該能夠實現補貼取消之后,行業內繼續保持一種健康、良性的發展,我相信可以實現。
記者:其實之前幾年補貼也是在退坡的,但是終端到消費者的價格有什么變化嗎?
張勇:補貼降低消費者的購買價格反而是降低的,企業通過自己的規模效益,技術進步已經在彌補,或者抵消了這種補貼退坡的影響,未來消費者一定會買多越來越便宜、性能越來越好,更安全可靠的產品,這個不用擔心。
記者:但是我聽說像賣電動汽車很多的特斯拉每年都會往里虧很多錢。
張勇:這就跟一些互聯網的平臺公司一樣,很多的互聯網公司是不掙錢的。京東、滴滴、快的,為什么要繼續做呢?因為他看中了這個市場發展的前景,他未來預期是非常好的,所以短期的虧損未來一定能夠通過規模效益的增長彌補,能夠完全追回來這種虧損。他的估值非常之高了,特斯拉的估值已經遠遠超過一些傳統汽車超大型的汽車企業,滴滴、快的的估值也超過了一些傳統汽車廠。
記者:我們有沒有跟特斯拉類似的做法?
張勇:我們應該是穩健,產品研發和技術的投入非常大,集團之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這句話不是空口號,花了很多很多的錢,研發人員從原來的從無到有,到現在直接做新能源的三電系統開發就1000多人,加上股份公司參與電動汽車研發的加起來二三千人了,投入非常之大,從產品布局上我們也新建了幾個工廠,比如說常州工廠,青島工廠。但是從目前運營的結果來看,由于我們很多是貢獻生產的,資源是共享的,可以很多費用是可以分攤到燃油車里面,我們共同分攤研發、生產、采購,包括市場營銷的成本,所以肯定是虧的,但是我相信一定會有更好的投入產出比,在不久的兩三年之內。
記者:非常感謝。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