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國家各項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的出臺,全國各地對
電動車的關注度高居不下。隨著特斯拉的強勢進入,中國的
電動車產業產生了不少有形和無形的變化,產業的開放程度也有增強趨勢。問題是,在新一輪
電動車基礎建設熱潮來臨之際,中國的
電動車產業已經準備好了嗎?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中心副主任、能源行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劉永東曾參與多項
電動車相關國標的制定,對目前國內的
電動車產業有著宏觀和成熟的認識。
目前電動車的標準化工作的大致情況如何?該項工作在開展過程中都會遇到哪些難題?都是怎么去解決的?
劉永東:電動汽車標準化工作經過幾年的工作,現在基本搭建起相對完善的標準體系,對于電動汽車的公告提供了技術基礎,但是還有一些關鍵標準,如
電池兼容、碰撞試驗等標準還在進一步完善中。這需要電動汽車的發展來提供數據支撐。
您覺得目前國內電動車產業發展受到的制約主要有哪幾方面呢?最亟須解決的又是什么?
劉永東:國內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受到的制約主要還是技術障礙問題,電動汽車技術的關鍵在于電池技術。但是,現在電池技術還不能完全替代燃油技術帶來的方便,這和世界上電動汽車發展是相似的。當然,在當前的技術條件和產業發展狀況下,我國電動汽車產品的定位問題是很關鍵的因素,就是如何選擇愿意消費電動汽車的目標人群以及滿足他們需要的適當車型,現在上公告的電動汽車很多,但是真正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車型卻寥寥無幾;還有充電設施建設完善問題。
有觀點認為,目前大多企業都在技術難以突破的純電動汽車領域下功夫,而沒有踏實地研究混合動力汽車這一過渡產品。對于這個觀點您是怎么看的?
劉永東:車企選擇什么樣的技術路線是企業的事情,這和國家倡導、政策激勵機制、市場競爭狀況有關,沒有必要過度關注這個問題,這由市場競爭結果來決定。
最近國家電網宣布向社會資本開放分布式電源并網工程和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兩個市場領域,這對于中國的電動車市場來說意義在哪里?會有實質性的推動作用嗎?
劉永東:這對于市場來講是一件大好事。最大的好處在于充電市場的建設的游戲規則得到進一步明確,以往充換電設施的建設主體是誰不清楚,電網公司在充換電設施方面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也不清楚,開放充換電設施建設市場后,可以調動各方的積極性,結合各方力量,包括汽車廠商、社會力量甚至個人的優勢,投入充電設施建設,為探索各種形式的充換電設施建設提供了舞臺和空間。
一個現實問題是,現在國網的充電樁的接口標準不一樣。充電樁標準不一的問題癥結在哪里?在您看來,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劉永東:這個問題可能是從深圳地方充電接口標準引起的,當時全國還沒有統一的接口標準,于是,包括深圳在內一些地方出臺了地方標準,但是經過幾年努力,汽車行業、電力行業、電工行業共同參與制定了充電接口的全國標準,《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GB/T 18487系列標準已經于2011年批準發布。
特斯拉的出現對國內的電動車產業起到了哪些影響或推動作用?您覺得下一輪的電動車浪潮將會在什么時候出現?中國電動車的消費市場要走向成熟還需多久?
劉永東:特斯拉的出現對我們
電動車產業起到了一定的啟示作用,談不上技術推動。特斯拉的發展說明了電動汽車的發展需要找準不同車型的發展切入點,而不是面面俱到,希望一種車型全面突破。我認為當前我國的電動汽車還處于產業導入期,還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在政策配套、市場機制、營銷模式上積極探索,可以做高端產業,如特斯拉,也可以是小型化的精品,揚長避短,揚電動汽車全新概念的長,避電池技術、充電設施建設的短,從點帶面來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