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港交所官網披露了龍蟠科技在港交所提交的上市申請,公司上市材料被正式受理,聯席保薦人為國泰君安國際和鎧盛證券有限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龍蟠科技是全球主要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制造商,亦是中國內地知名的車用精細化學品制造商。2017年,龍蟠科技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A股主板上市汽車精細化學品企業。
2018年,龍蟠科技通過收購江蘇瑞利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70%的股權切入新能源領域。2021年6月,公司出資8.44億元收購天津貝特瑞納米和江蘇貝特瑞納米的全部股權,正式切入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業務。
在4月27日舉辦的第十六屆重慶國際
電池技術交流會/展覽會(CIBF2024)上,龍蟠科技展示了鋰能1號、續航1號MAX、龍蟠新能源E70、E380儲能冷卻液等明星產品。
據了解,龍蟠科技主要經營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和車用精細化學品兩大領域:
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方面,公司主要從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生產及銷售。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是目前生產鋰電池最廣泛運用的正極材料,用于各種終端市場,包括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行業。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就2022年的銷量而言,龍蟠科技是全球第四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制造商,市場份額為6.5%,而最大三家制造商分別占據30.5%、12.9%及10.5%的市場份額。
車用精細化學品方面,公司主要從事多元化的車用精細化學品組合的生產及銷售,涵蓋柴油發動機尾氣處理液、車用及工業潤滑油、冷卻液以及車用養護品,該等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整車制造市場、汽車后市場和工程設備市場。
市場空間上,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中國內地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銷量預計將按17.2%的復合年增長率由2024年的205.6萬噸進一步增至2028年的388.4萬噸。
產能及利用率方面,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2024年4月24日),公司于江蘇省金壇、天津市寶坻、四川省蓬溪、山東省菏澤、湖北省襄陽營運五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設施。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利用率有所下降,這主要是:由于2023年龍蟠科技的總設計產能大幅增加,這主要由于蓬溪工廠的產能擴張;及由于若干客戶持續對特定生產工廠進行供應商驗證程序以及增加產能的爬坡期,公司若干新生產線的利用率不足。此外,龍蟠科技2023年的產量為115509.8噸,超過2022年的總設計產能91499.0噸。
業績方面,2021年、2022年、2023年,龍蟠科技實現收入分別為約人民幣40.54億元、140.72億元、87.29億元。同期,公司利潤分別約為4.33億元、10.30億元、-15.14億元。龍蟠科技在招股書提到,于往績記錄期,公司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數量相對較少的客戶。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五大客戶分別占公司總收入的42.9%、80.0%及64.5%。
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龍蟠科技的最大客戶(即寧德時代集團)產生的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1.604億元、人民幣74.869億元及人民幣26.48億元,占相應期間收入的28.6%、53.2%及30.3%。盡管龍蟠科技努力降低客戶集中度,但仍可能受到客戶集中情況產生的風險的影響,尤其是考慮到公司客戶高度集中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業務。
2024年第一季度,龍蟠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4.74億元,同比減少29.2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7804.5萬元,同比增加64.96%。
值得注意的是,龍蟠科技正在向電池回收領域布局,以尋求降本空間。
今年3月,龍蟠科技宣布,公司擬以1.01億元收購龍蟠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山東美多100%股權,并在收購完成后對其增資5000萬元。據了解,山東美多主營業務為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
此外,龍蟠科技還在加快出海步伐。
去年2月,龍蟠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其下屬公司在印度尼西亞投資設立項目公司,并通過項目公司投資開發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與儲能電池正極材料規模化生產項目”。項目建設12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能,總投資約為2.9億美元(約合21億元人民幣),項目公司設立時的注冊資本為300億印尼盾(約合1335.6萬元人民幣)。
今年2月,龍蟠科技表示,公司在海外布局了印尼生產基地,其中一期項目3萬噸正在進行調試工作。未來公司會加大海外項目的建設,包括印尼二期9萬噸的磷酸鐵鋰項目建設。
同在今年2月,龍蟠科技宣布,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常州鋰源與LG新能源成功簽署《長期供貨協議》。協議約定,由常州鋰源自2024年至2028年期間合計向LG新能源銷售16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品,協議總金額超人民幣70億元(最終根據銷售訂單據實結算);此外協議約定,雙方將盡最大努力,就2025年至2028年期間額外供銷36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品的事項進行協商與確定。
期待龍蟠科技未來順利在港交所上市!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