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龍蟠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鋰源擬增資擴股并引入新投資者昆侖工融。根據公告,昆侖工融擬以人民幣約2.85億元向常州鋰源增資,其中約4285.8091元計入常州鋰源的注冊資本。
本次交易完成后,常州鋰源的注冊資本將增加至約7.79億元,龍蟠科技仍為控股股東,持有常州鋰源64.0264%的股份。
本次交易前后,常州鋰源股東的持股比例情況具體如下:
對于本次交易對上市公司的影響,龍蟠科技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增強常州鋰源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業鏈上的項目研發、市場拓展、產品量產等方面的綜合實力,符合公司中長期發展的規劃,對公司具有積極的戰略意義。
公開資料顯示,龍蟠科技成立于2003年,2017年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A股主板上市汽車精細化學品企業。在傳統主營業務之外,龍蟠科技已同時成為全球排名前列的新能源鋰電池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供應商 ,并進軍高鎳三元前驅體、碳酸鋰、氫能等領域。
據了解,龍蟠科技于2021年完成對全球領先鋰電池材料企業貝特瑞旗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業務的并購,與貝特瑞合資組建常州鋰源,正式切入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業務,此后公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能進一步擴張,產能規模得到提升,報告期內磷酸鐵鋰出貨量位居行業前列。
目前公司與全球主流鋰電池制造商已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其中包括寧德時代、瑞浦蘭鈞、欣旺達、武漢楚能、LGES等國內外主流的電池生產制造商。憑借在技術開發、生產經營、產業建設、管理運作等方面的積累和創新,公司已經具備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客戶服務能力和產品供應能力,綜合競爭力處于行業前列。
目前公司磷酸鐵鋰板塊在國內布局了江蘇常州、天津、四川遂寧、湖北襄陽、山東菏澤5大生產基地,截止2023年末,已建成產能超過24萬噸/年。公司在海外也布局了印尼生產基地,其中一期項目3萬噸正在進行調試工作。未來公司會加大海外項目的建設,包括印尼二期9萬噸的磷酸鐵鋰項目建設。
今年2月,龍蟠科技旗下控股子公司常州鋰源與LG新能源成功簽署《長期供貨協議》。協議約定,由常州鋰源自2024年至2028年期間合計向LG新能源銷售16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品,協議總金額超人民幣70億元(最終根據銷售訂單據實結算);此外協議約定,雙方將盡最大努力,就2025年至2028年期間額外供銷36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品的事項進行協商與確定。
去年以來業績有所下滑
業績方面,2021年、2022年,龍蟠科技實現收入分別為約人民幣40.54億元、140.72億元。同期,公司利潤分別約為4.33億元、10.30億元。
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7.29億元,同比減少37.96%,歸母凈利潤-12.33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其中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收入回落至67.54億元,占比約為77.4%。
對于業績下降的原因,龍蟠科技在年報中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行業面臨下游需求增速放緩和產業鏈去庫存壓力,公司主要原材料碳酸鋰價格大幅下跌,產生大額存貨跌價損失,導致凈利潤出現虧損。
今年一季度,龍蟠科技收入同比下滑29.24%至14.74億元,并產生7804.5萬元的凈虧損,同比收窄64.96%,主要是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業務利潤減虧所致。
龍蟠科技在招股書提到,于往績記錄期,公司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數量相對較少的客戶。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龍蟠科技的最大客戶(即寧德時代集團)產生的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1.604億元、人民幣74.869億元及人民幣26.48億元,占相應期間收入的28.6%、53.2%及30.3%。盡管龍蟠科技努力降低客戶集中度,但仍可能受到客戶集中情況產生的風險的影響,尤其是考慮到公司客戶高度集中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業務。
開拓其他領域
綠研院注意到,除了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之外,龍蟠科技也在尋求在鋰電其他領域布局:
今年3月,龍蟠科技宣布,公司擬以1.01億元收購龍蟠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山東美多100%股權,并在收購完成后對其增資5000萬元。據了解,山東美多主營業務為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
5月6日,龍蟠科技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已和國內領先的氫動力無人機制造商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研制的IV型儲氫瓶也已為國內無人機廠商供貨。
此外,據港交所5月12日披露,龍蟠科技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書,國泰君安國際和鎧盛為聯席保薦人。該公司此前于2023年10月25日、2024年4月29日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書。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