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興環保公告,公司與安徽含山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訂了《投資合作協議書》,擬投資約6億元,在安徽含山經濟開發區建設年產2萬噸鈉離子
電池正極材料項目。
據介紹,該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約70畝,剩余部分為二期建設用地)。項目新購砂磨機、噴霧干燥機、除鐵器等設備200余臺套,主要從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產品廣泛應用于低速車、啟動電源及儲能等領域。項目全部投產后,可實現年產20000噸鈉離子正極材料產能。
同興環保表示,本協議簽訂后,如該項目順利實施,未來公司將獲得安徽含山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一定的產業扶持政策,同時為公司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業務的發展提供重要保障,有利于提升公司未來經營業績。
聚焦鈉離子電池
資料顯示,同興環保創立于2006年,是國內知名的減污降碳整體方案及新能源關鍵材料提供商。10月30日晚間發布三季度業績顯示,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營收約5.33億元,同比減少14.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810.70萬元,同比減少65.62%。
近年來,同興環保聚焦鈉離子電池新領域,戰略性布局新能源行業。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建儲能電池材料及器件聯合實驗室,開展鈉離子電池等儲能電池電極材料相關的基礎、前瞻性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推動儲能技術產業化。
今年9月, 同興環保近日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目前公司建設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試試驗線產能可達百噸級。
此外,企查查APP顯示,9月,安徽同興碳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5000萬元,經營范圍包含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劑銷售等,該公司由同興環保100%控股。
企業加大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投資
除了同興環保,今年以來,多家企業加大了在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領域的布局:
11月8日,華陽集團萬噸級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項目廠房順利封頂。項目位于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瀟河產業園區,總投資約11億元,年產能2萬噸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和1.2萬噸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總營收預計15億元以上。
萬潤新能近期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方面,已布局層狀氧化物類、聚陰離子類、普魯士藍/白類等不同體系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現已實現量產出貨。
9月20日,百鈉新能源2023產品發布會在上海舉行。發布會上,百鈉新能源發布了兩款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即百鈉1號(P2型高穩定高電壓正極材料)和百鈉2號(O3型高穩定高容量正極材料),以及基于材料開發的“天曦1號”鈉離子電池電芯。該款鈉離子電池電芯可用于汽車啟動電源、兩輪車、低速車、干線物流車等,通過跌落、重物沖擊、針刺測試,電池均未起火。
據了解,下一階段,公司計劃建設鈉離子電池材料、鈉離子電芯、電池pack等工廠。一期擬建設8000噸正極材料,1GWh鈉離子電芯;二期擴產至4GWh電芯產能。目前,公司現有的小產線將作為試驗線,繼續承擔試生產下一代迭代產品的重任。
6月28日上午,在湖南省長沙市望城經開區內,美特新材鋰離子正極材料智能生產線項目開工,項目占地超1萬平方米,預計全面建成后,將形成1萬噸鈷酸鋰產能,年營業收入超10億元。同時,美特新材還召開了鈉電正極新產品發布會,會上發布了四款鈉電正極新產品,應用領域涵蓋儲能、交通等。
在新品發布會上,美特新材不僅與三家新能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公司的發展規劃上,2024年,建設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年產1.5萬噸鈉電池正極材料智能生產線;2025年,根據市場發展需求持續擴大5至10萬噸鈉電池正極材料產能。
5月16日,在深圳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電池展覽會上,貝特瑞正式發布鈉電正極材料貝鈉-O3B。貝鈉-O3B正極材料比容量可達145 mAh/g,壓實密度大于3.4g/cc,將大幅提高鈉電池的容量及循環壽命,并顯著提高充電效率及極低溫性能。
3月15日,科翔股份發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公司子公司富驊新能源主要做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計劃今年建成2條生產線,同時建設3條生產線;明年計劃進一步增加5條生產線,達到10條生產線;至2025年,若所有生產線全部滿產,將帶來10億元收入。
2月22日,萬噸級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項目在山西綜改示范區正式開工建設,這是我國首個萬噸級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項目。該項目由山西華鈉銅能(碳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約11億元。項目達產后,可年產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2萬噸、負極材料1.2萬噸。
哪種技術路線會勝出?
由于具備資源豐富、成本低、安全等優勢,鈉離子電池受到市場關注,2023年也被成為鈉電產業化元年。東吳證券此前發表的行業研報預計,鈉離子電池2025年需求超過100GWh,2030年超過555GWh。
據了解,鈉離子電池和鋰電池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其正極材料使用的是鈉離子。目前,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主要有三種:層狀氧化物、普魯士藍類化合物、聚陰離子化合物。
每家企業采用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路線不同。具體來看,寧德時代第一代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采用了普魯士白路線,其容量已達160mAh/g,與現有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相當。
美聯新材表示公司控股孫公司輝虹科技“年產5500噸普魯士藍正極材料技術改造項目”的一期工程已改造完成,并已開始試生產,一期設計產能為1000噸/年,剩余工程預計將于年底前完成改造。公司透露目前已簽署普魯士藍正極材料銷售合同的客戶有兩家,其中一家為國外客戶。
百合花鈉離子正極材料普魯士藍(白)項目目前處于小試擴大階段。
容百科技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在鈉電材料方面擁有多年的技術積淀,主流技術均有儲備,尤其是在層狀氧化物上,目前已接到每月幾十噸的訂單,公司與主流的客戶均有合作和穩定出貨。
據悉,該公司規劃在2023年達到每個月千噸級出貨。預計到2023年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產能3.6萬噸/年,2024年底產能為10萬噸/年。
振華新材鈉電池正極材料在今年從4月份開始給客戶送樣,目前已是第二代的產品,能夠滿足在A00車上的使用。
不過,對于哪種技術路線最終會脫穎而出,市場有不同的觀點:
有機構之前預測,在2023年,中國鈉離子電池將實現部分放量,出貨規模3-5GWh,電池以層狀氧化物正極路線為主,主要應用在二輪車領域。預計到2025年實現批量放量,出貨規模在20GWh以上,電池以聚陰離子正極材料路線為主,主要應用在儲能領域。
而有報告指出,普魯士藍類正極材料未來潛力大。報告提到,在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三種路線中,普魯士藍類化合物成本較低,比容量和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優異,未來潛力較大。普魯士藍類正極材料生產工藝主要有共沉淀法、水熱合成法和球磨法。其中共沉淀法由于生產工藝簡單且易于調節,是目前最主流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普魯士藍類正極材料壁壘較高,其量產的難點主要在于:結晶水和缺陷的去除、導電性及電芯工藝的控制、上游氰化物準入門檻較高等。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