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晚,光華科技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14億元,同比增長12.7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50.54萬元,同比下降89.9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57.75萬元,同比下降100.49%;基本每股收益0.04元。
報告期內,公司進一步推動電子化學品原料結構優化、可循環、流程再造等系統優化工作,從源頭降低污染物排放,對電子化學品綠色化提質增效項目進行改擴建,包括焙燒-鋰浸出系統生產線;鎳/鈷/銅浸出-萃取分離系統生產線;碳酸鋰生產、硫酸銅結晶、硫酸錳生產系統生產線;負極石墨粉回收生產線及配套設備。該項目也是繼續構建和完善鋰離子
電池材料價值鏈前端的重要舉措之一,將有力提升對鋰
電池材料產品上游原料的整合能力,增強鋰電池材料主要產品的價值鏈優勢,促進公司鋰電池基礎材料平臺化戰略的發展。其次,公司入選工信部第四批綠色制造名單,表明公司的基礎建設、產品生產、環境排放等指標均已達到國家要求的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國標評價要求,是符合國家綠色制造重點支持方向的企業升級改造工作。
在5G電子化學品方面,全資子公司東碩科技立項5G移動通信板孔導通電子化學品的研發及產業化,該項目主要適用于5G移動通信板孔導通化技術開發為目標,攻克添加劑核心化合物結構、合成與應用難題,并研發出通盲孔導通化添加劑配方,實現產業化。針對通盲孔填孔時間較長,通孔孔角存在切削及電流范圍較小的問題,通過化學配方調節與電化學參數控制,使添加劑在槽液的分散能力更加均勻性,提升產品的質量。
公司通過開展鋰電池的梯級利用、拆解、金屬綜合回收及電池材料再制造等業務穩步推進。首先減少環境污染,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兼顧社會效益與企業利益,有助于加快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業務拓展,是完善公司新能源產業戰略布局的具體措施;其次,公司已在在精細化學品方面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工藝流程和技術儲備,并在鎳、鈷、鋰的處理和回收利用方面進行了成功實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公司研發的鎳鈷錳三元材料前驅體,在制備工藝方面具有創新性,電性能優異、安全性好。公司將使用公司技術儲備,利用各種動力電池(鉛酸電池除外)經循環利用生產動力電池用高性能鎳鈷錳多元材料產品。在金屬資源綜合利用方面,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協同絡合萃取”到三元正極材料生產的完整產業鏈,還具備了二次資源回收的能力,在品質控制和生產成本上都具有優勢。
新能源材料磷酸鐵鋰建設項目產品進入驗證階段。鋰電池正極材料的性能和質量取決于使用的原材料性能和質量、生產工藝條件、產品技術路線等多種因素,其中原材料性能和質量將直接決定最終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如磷酸鐵的純度部分決定了磷酸鐵鋰的純度、比容量、存儲性能、循環壽命等關鍵指標;磷酸鐵的形貌和尺寸部分決定了磷酸鐵鋰的其他部分核心指標,如超細磷酸鐵可制備適用于對低溫放電及大電流放電性能有極高要求的啟停電池的功率型磷酸鐵鋰,二微米級磷酸鐵可制備適用于對能量密度有極高要求的長續航純
電動車電池的能量型磷酸鐵鋰等。
公告顯示,鋰離子動力電池是目前新能源汽車電池的主流電池,因此,鋰離子電池材料也就成為影響汽車電池性能的關鍵因素。在正極材料領域,目前已批量應用于鋰離子電池的主要有鈷酸鋰、磷酸鐵鋰以及三元正極材料等。整個鋰離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將沿著高電壓、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的方向發展,鈷酸鋰、磷酸鐵鋰以及三元正極材料等正極材料將在“十三五”期間進一步發展成熟,其安全性和成本將進一步完善。
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宏觀政策的確定,2020年,光華科技將加快珠海中力新能源材料生產基地建設投產,以滿足公司在新能源業務上的發展需求。此外,公司在珠海設立從事廢舊鋰電池回收、拆解、再制造及梯次利用的子公司,布局鋰電池回收業務。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公司鋰電池產能的逐步釋放,公司鋰電池業務收入占比有望快速提升。
光華科技還同時披露了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3億元,同比下降25.0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354.1萬元,同比下降193.9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1564.93萬元,同比下降323.54%;基本每股虧損0.04元。
電池聯盟了解到,光華科技是先進的專用化學品服務商,集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公司主要產品分為PCB化學品、鋰電池材料及化學試劑三大類。公司生產的PCB化學品具有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的特點,并進一步向PCB制造濕法流程的完整化學品體系延伸;鋰電池材料是光華科技在多級串聯絡合萃取提純技術和結晶控制等核心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國際領先的電池材料生產工藝制造出來的系列產品,具有品質穩定、高壓實密度、循環穩定等特點;化學試劑是其傳統產品,代表行業技術優勢水平。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