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晚間,格力電器公告,公司擬通過受讓現有股東持有的股份增持控股子公司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格力鈦”)股份,董事長董明珠持有的格力鈦股份不參與本次交易。
公告顯示,格力電器已于2023年12月19日與北京普潤立方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北京汽廣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創智聯誠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12名交易對方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受讓其合計持有的格力鈦2.71億股股份(占其總股本的24.54%),交易作價10.15億元。
格力電器受讓12名交易對方持有的格力鈦股份后的股東情況
據悉,公司受讓該部分股份后將合計控制格力鈦8億股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占格力鈦總股本的72.47%,其中公司直接持有格力鈦6.07億股股份(占格力鈦總股本的55.01%),并通過表決權委托安排擁有董明珠持有的格力鈦1.93億股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占格力鈦總股本的17.46%)。本次交易后,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持有的格力鈦股份維持不變。
格力電器表示,公司致力于新能源電器及近用戶側能源互聯網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協同構建能源信息化與直流化新生態,構建了包括基礎器件、芯片等以及新能源汽車熱管理、商用及專用整車在內的新能源產品布局,并結合空調技術研發了光伏(儲)直流空調及家用電器系統,建立了“光儲直柔”一體化的零碳能源產品新生態。
早在2016年12月,董明珠宣布個人出資10億元投資格力鈦(當時稱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獲得約7.46%的股權。王健林、劉強東等業界大佬則共同增資30億,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
2017年董明珠又連續兩次增資,當時其對銀隆持股已升至17.46%,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2021年8月,格力電器以參與司法拍賣公開競拍方式,繞開股東大會,以18.28億的價格成功競得銀隆新能源30.47%的股權。同年11月,銀隆新能源官宣更名“格力鈦”,正式成為格力電器控股的子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格力鈦是一家集鈦酸鋰電池核心材料、電池、智能儲能系統、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為一體的綜合性新能源產業集團,其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打造新能源閉合式循環產業鏈,總部位于珠海,并擁有成都、天津、石家莊、邯鄲等產業園。
格力鈦堅持自主創新研發,推出商用車、專用車兩大系列新能源商用車產品。其中,公司商用車以城市公交車、城市公路車(通勤車)為主,有仿古鐺鐺車、海豚公交車、雙層巴士、氫燃料電池客車、微公交等系列;專用車以市政環衛車、物流車及場內等特定場景使用的車輛為主,如叉車、小型觀光車、機場擺渡車等。目前,格力鈦生產的新能源汽車于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南京、天津、武漢、珠海等全國230多個城市運營。
2022年,該公司“一種鈦酸鋰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負極片及鋰離子電池”發明專利獲得中國專利金獎,摘得鋰電池行業內的發明專利“首金”。
格力鈦“超低溫”儲能系統解決方案,搭載具有穩定尖晶石結構的鈦酸鋰電池,在-50℃的超低溫面前,各項性能仍保持常溫時狀態,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及儲能系統幾乎無需保養及維護,十分適合在冰雪等惡劣條件下運行。
格力鈦電池在針刺、切割、擠壓、電鉆等極限測試下,仍然不起火不爆炸,-50℃~60℃環境溫度下穩定運行,還有30000次以上循環壽命,不斷擴大在商用車、專用車、儲能等不同領域上的應用,使用后均大獲好評!
格力鈦家庭儲能系統將儲能電池系統、光伏等新能源發電系統和市電結合,通過新能源轉化電能進行使用和存儲,實現家庭能源自發自用,為大家打造一個清潔發電、安全儲電的智能電網家居服務平臺。
格力鈦重載車輛動力電池pack具備15~20C持續充放電能力,脈沖可達20C,當車輛在爬坡、加速、制動能量回收等大功率需求情況下,可以瞬間提供高于其它鋰電池5~10倍的充放電倍率,快速提供強勁動力源,輕松應對礦山等復雜路況······
不過,格力電器控股格力鈦后,并沒有讓格力鈦實現盈利。2021年,格力電器財報顯示,格力鈦自購買日至報表日的營業收入為6.94億元,凈利潤為-4.17億元。2022年度,格力鈦實現營業收入25.87億元,凈利潤為虧損19.05億元。2023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14.4億元,凈利潤為虧損1.71億元。
格力電器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堅定推進實施新能源戰略。格力鈦是公司新能源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格力鈦的控股股東,公司對格力鈦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本次交易有助于加強對格力鈦的管理與控制,充分發揮雙方的協同效應,降低內部管理成本,加速推進落實格力電器的綠色能源戰略,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不過,格力電器也進行了相關風險提示,如最終受讓的股份比例存在不確定性的風險、業績受歷史因素影響的風險、新能源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等。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