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廣東光華科技發布公告稱,已與鑫盛汽車簽署協議,雙方將在廢舊動力
電池回收領域內開展合作:鑫盛汽車將其符合光華科技回收標準的廢舊電芯、模組、極片、退役動力
電池包交由光華科技處置,共同建立電池回收網絡,保證廢舊動力電池有序回收與規范處理。
電池回收體系建設存在兩種模式,一種是以生產者主導,由汽車生產企業利用銷售渠道建設退役電池回收體系,回收退役電池移交綜合利用企業處理或與其合作共同利用電池剩余價值;另一種是以第三方為主體,由梯次、再生利用企業與汽車、電池生產企業合作,共建共用回收服務網點,集中回收合作企業新能源汽車的退役電池。
算下來,鑫盛汽車已經是光華科技在今年公布合作的第四家車企,另有三家分別是元寶淘車、奇瑞萬達、五洲龍汽車。不難看出,光華科技在逐步加大在電池回收領域的布局。據統計,2018年初至今,光華科技已與8家單位在廢舊電池回收處理以及循環再造動力電池材料等業務上展開合作,通過打造“報廢電池與電池廢料一電池原料再造—動力電池材料再造”高端綠色供應鏈,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近兩年光華科技與車企進行的動力電池回收方面的合作
作為第一批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光華科技擁有業內領先的提純技術。“提純純度越高,意味著回收率越高,這能保證公司的利潤,在與企業談判時,也有更大的競價優勢”,光華科技董秘楊榮政說,“電池‘報廢潮’來臨,搶占動力電池回收渠道,就掌握了先發優勢。”
不僅僅是光華科技,格林美、邦普循環等回收利用企業都在加速拓展回收業務。通過與車企的合作,兩方“各司其職”,既提高了整個回收的效率,又可降低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對于車企而言,更是解決了“主體責任”的麻煩——《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車企承擔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猛發展帶動了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擴增,截止2019年1月,國內動力電池拆解、再生項目規劃及已有產能高達120萬噸/年。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國內回收市場中大量優秀企業應運而生。為了促進動力蓄電池回收再利用企業提高競爭力,鼓勵先進企業做大做強,電池聯盟聯合多位行業權威專家聯合舉辦“第三屆動力電池回收行業領跑企業評選”活動。
據悉,光華科技參與了此次活動,角逐“年度最具成長力企業”獎項。其余參評企業還有鞏義潤達、株洲鼎端、湖南金源、湖南邦普、贛州豪鵬、比亞迪、華友循環、匠芯電池、長沙礦冶研究院、中天鴻鋰等。
本次評選共設立5項獎項:年度領跑之星兩名;年度技術創新獎三名;年度模式創新獎三名;年度最具成長力企業三名;年度最具投資價值企業三名。最終評選結果將在4月11日-12日的“動力電池回收網絡建設研討會”上公布。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