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了2015年中國汽車全年市場的產銷量數據。雖然受各種因素影響,2015年中國的車市增長速度受到了一定阻礙,甚至個別月份出現了“負增長”,但在國家和地方各種利好政策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卻十分迅猛。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共生產340471輛,銷售331092輛,同比分別增長了3.3倍和3.4倍。
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產銷量分別達到162172輛和146719輛,幾乎都占到了全部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一半,可以說純電動乘用車已經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基石。而另一大領域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2015年的產銷量分別達到85838輛和83610輛,基本為總銷量的四分之一。
那么通過這個數字來看,是不是可以說我國未來就應該主要以純電動乘用車作為發展方向而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逐漸邊緣化呢?
可能未必。
雖然2015年純電動乘用車的產銷量都將近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2倍,但同時也要看到,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制造商基本推出的都是純電動車型。從乘聯會給出的2015年各新能源車企的銷量上可以看出,北汽新能源E系列銷量為16488輛;康迪熊貓銷量20390輛;吉利知豆銷量6164輛;眾泰云100銷量15467輛;江淮iEV系列銷量10420輛;奇瑞QQEV6885輛、eQ7262輛,再加上騰勢、啟辰晨風、長安逸動等品牌,可以說純電動乘用車總體超高的產銷量是眾多廠家堆出來的。
反觀插混市場,雖然總體銷量遠不如純電動乘用車,但構成這個市場的品牌較少,基本由比亞迪和上汽新能源2家撐起整個插混市場的數量。據乘聯會給出的數據顯示,2015年比亞迪秦銷售31898輛,唐銷售18375輛;上汽榮威銷售10711輛。可以說如果從單一產品看,秦的銷量要遠高于任意一款純電動車型,而唐由于是2015年6月才上市,其實只用了半年時間就達到了18375輛的銷量,并且唐目前已穩居新能源車型月銷量冠軍,僅2015年12月單月銷量就達到了5503臺。
如此一對比我們不難看出,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量之間產生的差距主要是參與的車企數量的原因。
那么為什么國內車企都愛一窩蜂的投入純電動乘用車的懷抱而疏遠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市場呢?
1、技術實力差距:
從技術難度來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總體技術難度要高于純電動汽車,特別是汽車機械方面的先進技術,是和目前燃油車整體技術相關聯的,主要掌握在國外幾個老牌汽車品牌手中。對于想依靠新能源汽車達到“彎道超車”目的的中國來說,如果從這方面和BBA、豐田、大眾等車企拼的話無異于“作死”。而純電動乘用車最核心的技術在電池,雖然這方面我國的核心技術和國際最先進技術也有差距,但并不像汽車機械這種相差的那么明顯,并且還有諸如比亞迪等公司的電池技術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所以如果完全發展純電動乘用車,雖然不一定能完全“超車”,只是可以和國際上其他車企掰掰手腕。
2、補貼和利好政策驅動: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之所以得到飛速發展與國家和各地方給予的補貼和利好政策分不開。
而在補貼和政策上,純電動乘用車享受的待遇也是遠高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從補貼力度來看,純電動乘用車每輛基本可以享受國家和地方給予的將近10萬左右的補貼,而插混車型只有7萬。從政策來看,作為全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北京至今沒有給插混車型開放新能源汽車單獨搖號的大門,依然只有純電動汽車才能享受單獨搖號和日常出行不受號牌限制的福利,讓即便想選擇插混車型的消費者在限牌限號面前也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了純電動乘用車。所以無論是補貼的誘惑還是市場的限制,都讓更多新能源車企將產品規劃為只生產純電動汽車而不選擇插混車型。
那么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是不是真的就要主抓純電動而放棄插混呢?
完全不可以這么做。
首先要更正大家的一個觀點,就是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的競爭關系不是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的競爭,而是新能源和傳統燃油車市場的競爭。所以我們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不要說要發展純電動車就相應減少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而應該是純電動和插混車型都發展,同時減少燃油車的比例。這樣純電動和插混就不是一個對立面的事情,而是在同一陣營了。
如果能正視純電動與插混車型的“戰友”關系,我們就應該看出,從目前的市場表現來看,插混車型無疑更受消費者青睞。
由于我國目前充電基礎設施相對較少,服務體系也不夠完善,所以更多消費者還是青睞于使用更便捷的插混車型。這里請不要再提出什么插混車型還是會有排放,環保作用不如純電動的問題,因為我們目前已將他們歸為一個陣營中,是要共同對抗燃油車市場的。所以在目前純電動車型受充電條件制約的情況下不能大范圍替代燃油車的情況下,如果能用更多的插混車型來替代燃油車,也能起到更多節能減排的作用。
并且,從未來與燃油車的市場競爭關系來看,A0和A00以及高端市場里純電動汽車都有與同級別燃油車抗衡的實力,但中級車市場則更多需要插混車型來支撐。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教授近期就在電動汽車百人會的一個媒體會議上表示,到2020年,我國中級車市場的較量主要需要插混車型和燃油車抗衡。
歐陽明高教授介紹,到2020年,續航在200-300公里左右的小型純電動轎車,即便到時候沒有了補貼,在車輛的全生命周期內,將購車和使用的成本全部加起來,再算上電池成本的下降和對燃油車增加的各種稅收綜合考慮,小型純電動汽車是可以跟燃油車競爭的。
豪華車方面,由于不用考慮經濟性,更多從動力和品質來比較,純電動車型也可以和燃油車競爭。
但如果是中級主流轎車的市場,即要求車的續航能達到500-600公里,又要求有一定經濟性,同時還有相應的配置,純電動車型就不太合適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則能達到這些要求,撐起新能源汽車中級轎車的市場。這目前是全世界達成的共識。
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也表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不應受到排斥,從目前比亞迪的秦和唐良好的市場表現可以看出,插混車型在市場上是有很高的接受程度,它兼顧了購車成本和使用成本之間的平衡,在未來政府補貼退坡之后會有很強的競爭力。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