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合資公司、67座覆蓋城市,成立僅16個月的青島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來電”)以自己獨有的商業生態模式,與當地政府、企業三方聯合,推進新能源充電網建設。
特來電是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300001.SZ,以下簡稱“特銳德”)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的建設、運營及互聯網的增值服務。截至11月30日,特來電已建成1.6萬個充電終端,總充電量達420萬度。
特來電還開發了同名APP,內置充電站搜索、一鍵導航、充電地圖、最新活動和動態等功能,提供每個充電站的地址、電費、服務費、營業時間、空閑充電終端數和充電終端的編號、名稱、型號等詳細信息。
于德翔表示,單靠充電服務費無法收回成本,除非將充電服務費提高至每度電三到五元。因此,特來電希望成為一家汽車充電系統生態公司。
從新能源汽車充電網建設起步,特來電希望能建成涵蓋充電管理平臺、充電設備管理平臺、運營平臺、汽車O2O銷售平臺、租車平臺、修車平臺、經營支付平臺、電商平臺、政府監管平臺等的大數據云平臺。
在他看來,電動汽車并不是簡單的孤立的工具,而是生態的一部分。“當我們做成了生態時,我們會最大限度地給客戶提供優惠。未來開(電動)車其實是免費的。甚至可以理解為,未來每天開車不用花錢,還可以掙幾塊錢。”
專注群充電
記者:特來電成立之初就是依托“汽車群智能充電系統”。有人認為,目前電動車使用者還不太多,群充電在小區內推廣并不容易。
于德翔:恰恰相反。這是不理解群充電的想法。不同于一車一樁的接入方式,所謂“群”就是能同時滿足至少10輛車的充電需求。
群充電實際上有兩層意思。一是,群車和電網形成微調度、負荷控制和負荷管理。二是,當車比較多的情況下,系統會根據客戶的充電需求和電網需求分出優先順序,來給車充電。這樣會大大減少對電網的沖擊、對電網容量的依賴,降低充電費用。群充電問題,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未來的趨勢和方向。
很多企業做充電產品和充電技術,僅限于今天某一種車的需求、某一類客戶的需求,而我們是按照未來三年或五年以后市場和技術的需求做今天的產品。
記者:除了群充電,特來電的另一核心技術是10月25日發布的CMS主動柔性智能充電系統。一個月過去了,這一技術應用情況如何?
于德翔:這是一套基于充電安全和電池壽命管理的智能充電系統。采用這種主動防護和柔性充電,電池壽命保守估計能提高30%,實際應該更高。電池安全性至少提高100倍,這是業內人士比較公認的。這種主動柔性的充電方式對動力電池非常有好處,不過對傳統通信電源意義不大。
目前武漢項目正在安裝調試中。應用情況肯定百分百沒問題,產品已公示即說明可以投入市場。待后期供應鏈打開后,所有的技術都將應用到特來電的充電系統中。
特來電汽車生態模式
記者:特來電是以什么樣的方式規劃充電網絡的?目前覆蓋了多少個城市?
于德翔:特來電在每個城市規劃充電網絡都是以點線面結合的方式。點表現為商業中心、交通樞紐、旅游點等,線指干線道路和生活性道路等,面指在一定的服務半徑內布局。
特來電的充電網目前覆蓋了67座城市。我們通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方式,與各地政府、企業已經建立了18個合資公司,共同推進當地新能源充電網建設。
這是因為,雖然特銳德有產品研發創新、產品制造、技術的優勢以及好的商業模式,但我們去新城市拓展時,可能缺少當地資源和團隊,缺乏對當地情況的了解。目前特來電會延續這種做法。
記者:市場上做充電樁的企業很多,特來電是哪種模式?它的差異和優勢如何?
于德翔:我們要做基于汽車群充電的互聯網生態公司,不能用某一模式來代表。
單純要靠現在的充電設施的投入來保證產業可持續性生產太難了。不管哪家的設備,除非每度電的充電服務費達到三塊四塊甚至更高,否則三五年內都不太可能單靠充電來收回成本。所以,必須要打通產業生態鏈。
特來電從群充電開始,把開車的、充電的、用車的、造車的打造成一體,讓大家共享產業發展的成果。這就是生態的理念。
我們通過系統賣電、建設最大的汽車充電網的思路,協同好電網和車之間的關系,同時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成本。接著,根據我們充電設施、充電網的特點,把汽車銷售納入進來,比如,特來電已經在山東上線了O2O銷售平臺。等銷售運行到了后期,再納入修車。待量做起來后,下一步把互聯網的金融支付和互聯網電商以及未來的工業大數據,都納入生態體系。
在金融支付上,我們采用微信、支付寶、銀聯等通用的支付體系,而不提倡自己另建支付體系。
記者:充電樁未來將成為一個智能終端,你們在工業大數據這塊是如何考慮的?
于德翔:特來電正在架構云平臺。由于汽車充電特點,未來產生的數據量將非常巨大。在充電過程中,通過APP以毫秒級的速度把所有車的數據全部高速地放到云平臺上。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按照五倍于淘寶的數據量來建設云平臺的數據結構。云平臺必須有這么大的承壓能力。
基于大數據,我們還規劃了十個子平臺,包括充電管理平臺、充電設備管理平臺、運營平臺、汽車O2O銷售平臺、租車平臺、修車平臺、經營支付平臺、電商平臺、政府監管平臺等等。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