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齊鋰業在機構調研中宣布,公司計劃重啟澳大利亞奎納納工廠二期的2.4萬噸
電池級氫氧化鋰項目。
公告顯示,截至目前,澳大利亞奎納納一期項目生產的氫氧化鋰產品已取得送樣客戶SK OnCo.Ltd和Northvolt ETTAB的認證通過,并于2024年1月開始發貨;澳大利亞奎納納一期年產2.4萬噸氫氧化鋰項目正處于產能爬坡階段,TLK正在積極推進相關工作。
奎納納二期年產2.4萬噸氫氧化鋰項目的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目前正處于施工設計階段,2023年9月公司控股子公司TLEA董事會審議通過了該項目前端工程設計合同,2023年11月奎納納工廠正式與承包商簽訂該合同,預計2024年下半年可完成奎納納工廠二期前端工程設計。
其他項目方面,泰利森正在加緊建設化學級鋰精礦三號加工廠,其設計年產能為52萬噸,該項目前期工程建設方案已于2022年3月完成,并計劃于2025年年中建設完成并生產出首噸鋰精礦產品,目前項目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中。預計在2025年化學級鋰精礦三號加工廠投入運營后,泰利森格林布什鋰精礦規劃年產能將超過210萬噸。
此外,截至目前,張家港年產3萬噸一期氫氧化鋰項目已開工,預計一期項目建設周期為2年。
四川遂寧安居工廠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已于2023年10月26日正式竣工,并進入帶料試車階段。在不到兩個月時間里通過反復調試和優化,安居項目于2023年12月21日生產出首袋電池級碳酸鋰產品并通過公司內部實驗室取樣檢查,確認所有參數達到電池級碳酸鋰標準。目前,該項目處于產能爬坡階段。
天齊鋰業積極布局產業鏈上下游
公開資料顯示,天齊鋰業是以鋰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企業,為深圳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兩地上市公司,公司業務涵蓋鋰產業鏈的關鍵階段,包括硬巖型鋰礦資源的開發、鋰精礦加工銷售以及鋰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公司戰略性布局中國、澳大利亞和智利的鋰資源,并憑借垂直一體化的全球產業鏈優勢與國際客戶建立伙伴關系,共同助力電動汽車和儲能產業實現鋰離子電池技術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公司在國內外共有五處已建成的鋰化工產品生產基地,分別位于四川射洪、重慶銅梁、江蘇張家港、澳大利亞奎納納以及四川遂寧安居,目前綜合鋰化工產品年產能為8.88萬噸。
天齊鋰業還積極布局全球鋰電材料資源和加工產能,同時也持續關注產業鏈上下游的機會。目前公司已通過戰略投資上海航天電源、SES、北京衛藍及廈鎢新能源等公司,與中創新航、北京衛藍等合作伙伴簽署戰略合作伙伴協議或合作協議,以及與奔馳簽署諒解備忘錄、與吉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方式,在產業鏈下游進行布局。在固態電池方面,公司目前主要通過投資參股進行介入,主要通過成都天齊持有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約3%的股權,通過天齊鋰業香港持有SES約7.97%的股權,以保持跟蹤行業前沿技術趨勢和商業化進程。
此外,公司全資子公司天齊創鋰與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了合資公司——天齊衛藍固鋰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該合資公司將主要從事預鋰化負極材料與回收、金屬鋰負極及鋰基合金(復合)負極材料、預鋰化試劑(原材料)、預鋰化制造設備等相關業務。
碳酸鋰價格波動對相關企業的影響
根據年報數據,天齊鋰業在2023年實現了營業總收入405.03億元,同比增長0.13%,但凈利潤同比下降了69.75%,為72.97億元。
天齊鋰業認為,公司2023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的原因主要與鋰精礦與鋰化工產品市場波動相關。公司2023年凈利潤同比變動的原因主要有SQM2023年度業績同比下降約48%,公司在2023年度確認的對該聯營公司的投資收益較2022年度也同比下降等。
而另一家鋰礦巨頭贛鋒鋰業2023年的業績也不是很好,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329.72億元,同比下降21.16%;凈利潤為49.47億元,同比下降75.87%。
業界認為,鋰礦企業2023年經營業績同比下滑,主要還是源于碳酸鋰等核心產品價格的下跌。
針對投資者十分關注的鋰價問題,天齊鋰業在其業績說明會上表示,鋰行業和其他成熟的行業類似,都會有周期波動。鋰價走勢主要取決于鋰行業的整體供需格局、市場變化和經濟形勢等因素,現在也會受期貨市場交易情況、相關市場參與者的博弈、預期及行為等因素的綜合影響。
據數據統計顯示,碳酸鋰從2023年初均價約50萬元/噸,當年4月跌破18萬元/噸。今年4月11日,SMM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均價為11.325萬元/噸,價格穩定。鋰鹽市場報價保持穩定,上游廠家仍持惜售態度。
有業內人士表示,2024年鋰鹽價格仍將處于下行區間。2024年一季度碳酸鋰需求量或仍將持續低迷。預計到2024年碳酸鋰現貨價格或將跌破8萬/噸。
還有觀點認為,“當供給增加而需求減少時,市場上的碳酸鋰就會出現過剩,從而導致價格下跌,這也意味著部分高成本產能將被出清”。
總之,面對頻繁波動的鋰鹽價格,鋰礦企業也要尋求新的增長點,提高自身實力!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