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戰”要爆發了!
今天早上醒來,被這突如其來的“赤字”標語刷屏了,網絡上應接不暇的熱搜撲面而來,心里莫名的緊張,趕緊上網了解了一下,原來是假的,純粹是讓美國那幫“孫子”給鬧的,給我這一身冷汗。
橙青潔綠,似水流年;厥淄拢昵,被稱為國際語言年、國際地球年、國際衛生年的戊子年,同樣被熱搜搞得冒過幾次冷汗。不同的是,戊子年發生的所有事,都是真的。
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全國除吉林,黑龍江,新疆外均有震感,造成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
天災人禍,給國人心中留下了永遠都揮之不去的傷痛。好在三個月后的8月8日,北京奧運會在北京成功舉行,中國共奪得51塊奧運金牌,榮登金牌榜榜首,成為歷史之最,給了國人一絲安慰。
讓我們把視角移向國際,2008年2月6日,美國南部遭遇龍卷風襲擊,造成58人死亡。如果說這件事屬于天災人禍,美國人民值得同情,那在6個月后的9月15日,前世界第四大投行,百年老字號,被譽為“華爾街最兇斗牛犬”的雷曼兄弟公司在紐約南區法院遞交破產申請,正式宣告破產,美國次貸危機至此演變為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機,則完全是美國人為造成,屬于自食惡果。
為挽救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美國曾想過很多辦法補救,但都無濟于事。而在諸多補救辦法中,最為瘋狂的便是發起的全球“能源戰爭”。
壹
眾所周知,能源是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和保障,與水、空氣、糧食共同構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
縱觀世界能源發展史,自人類鉆木取火進入“柴薪時代”,到18世紀80年代,隨著蒸汽機的廣泛應用,煤炭的適用范圍得以逐步擴大。
1875年,法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燃煤發電廠,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煤炭產業的加快發展,也使煤炭在19世紀80年代超過柴薪,成為一次消費能源比例中總量最大的一次能源,“薪柴時代”就此終結。
1886年,德國人奧托發明了內燃機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同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實用的內燃機汽車,油氣作為高效能源資源,需求量得以大幅度提升。1965年,油氣占比超過50%,取代煤炭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人類就此進入了“油氣時代”。
縱觀人類發展史,人類利用能源的方式在繼柴薪向煤炭、煤炭向油氣的轉換基本完成之后,也逐步完成了由"薪柴時代"向"煤炭時代","煤炭時代"向"油氣時代"的過渡,現在正向著“新能源時代”邁進。
在“油氣時代”,美國是絕對的世界霸主。我們把時間拉到20世紀。1980年開始,全球資本開始不斷注入亞洲,經過二十年的高速發展,亞洲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開始高速發展,迅速崛起。由此亞洲出現了“四小龍”(韓國、中國臺灣、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四小虎”(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以及日本和正在快速發展的中國。
在此背景下,為了將亞洲財富入囊中,1997年香港回歸后,以美國為首的量子基金、老虎基金和長期資本管理基金,以泰國為突破口,掀起了一場亞洲金融風暴。
此次金融危機中,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國被土崩瓦解,新加坡同樣受到了沖擊,此外韓元暴跌,日本諸多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中國臺灣放棄新臺幣匯率,就連俄羅斯也未能幸免。
通過發動此次“金融戰爭”,美國人民發現,原來財富不僅可以通過發動軍事戰爭明搶,還可以發動金融戰爭暗奪。而此次“金融戰爭”的勝利,華爾街的炒家成了美國最大的功臣、國家“英雄”。美國人不會想到,十年后的2008年,發生在他們自己國家的金融危機,同樣是彼時的這些幕后“英雄”,一手主導。
貳
1997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讓全世界人目睹了美國金融霸權和美元霸權的強大蠻橫。于是歐洲坐不住了,由此誕生了歐元。
1998年5月2日,歐盟宣布德國、比利時、奧地利、荷蘭、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盧森堡、愛爾蘭和芬蘭等11囯成為歐元創始國。為的就是聯手對抗美元。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霸權地位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為阻止歐元崛起,1999年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空軍開始轟炸塞爾維亞,由此拉開了科索沃戰爭的序幕。經過73天的激戰,南聯盟被迫接受聯合國的調解方案,同意維和部隊進駐科索沃,并最終讓聯合國托管科索沃。
自從,科索沃戰爭將歐洲變成了一個不安全的地區,資金不得不從歐洲撤離,歐元開始一路暴跌。由于亞洲經歷了金融危機,歐洲又接連發生戰亂,安全的美國成了資本家的最佳選擇,于是全球資金如美國所愿,瘋狂地流入向美國。
我們再把時間拉回到20世紀90年代,這是一個屬于互聯網的時代,人類由此進入了“高科技時代”。信息技術革命的成功,讓資本家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信息高速公路工程。
互聯網的崛起,美國成了最大受益者,于是又吸引了全世界資金涌入了硅谷,涌向納斯達克證券交易市場。由此拉開了網絡投資熱潮,迅速掀起了炒股票熱潮。物極必反,大量資金注入納斯達克后,使得股市很快出現了嚴重的互聯網泡沫化。
當納斯達克泡沫破滅后,美國資本市場毫無疑問失去了對資金的吸引力。歐洲也停止了戰亂紛爭,歐元區開始變得安全,亞洲經濟也開始逐漸復蘇,于是資金又開始流向亞洲和歐洲,流入美國的資金越來越少,美元又受到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美國經濟神話就此破滅。
為了轉移資本丑陋視線,美國政府借助“9.11”事件,不顧聯合國和多數國家的強烈反對,發動了伊拉克戰爭。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美國使用最先進的武器:B2隱形轟炸機、海上發射的巡航導彈、M1主戰坦克等,讓全世界的輿論焦點立刻轉向了伊拉克。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除了轉移全世界人民對美國財務丑聞的注意和拉動軍火需求,展現美國在世界上的政治軍事霸權地位外,更是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致使石油、黃金飛漲,從而刺激對美元的需求。所以,伊拉克戰爭也可以稱之為“石油戰爭”,或者是“能源戰爭”。
“能源戰爭”雖然暫時化解了美國的金融危機,但卻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美國資金的流失,雙赤字地方暴增,經濟下滑的命運。伊拉克戰爭使美國國債、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放的更大了。
打伊拉克時,美國的戰爭預算大約是500-600億美元,美國人以為能速戰速決,結果從2003年打到了2009年,花費超過了8000億美元。
為了填堵互聯網泡沫,美國政府號召美國民眾買房,用房地產拉動美國經濟,讓美國經濟繼續保持繁榮。鼓動美國窮人去買房,制造房地產繁榮。為此,美聯儲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不斷的降息,貸款利率也很低。于是就有了后來的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百年難遇的全球金融危機。
人類從19世紀初期以煤炭為主,到20世紀中期以石油為主,大規模利用化石能源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然而,全球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特征使得距離化石能源枯竭的日子,不再遙遠。
此外,在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利用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時,人類應用能源的步伐又該何去何從呢?顯然,從油氣時代走向可再生能源時代的轉變必不可免。發展可再生能源,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才是立根之本。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氫能,逐漸走入了大眾視線,被炒的沸沸揚揚,受眾人追捧。氫能是一種二次能源,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制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天然氣可以直接開采。氫能是公認的清潔能源,作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脫穎而出。
21世紀,包括我國在內,以及美國、日本、加拿大、歐盟等都制定了氫能發展規劃,并且目前我國已在氫能領域取得了多方面的進展,在不久的將來有望成為氫能技術和應用領先的國家之一,也被國際公認為最有可能率先實現氫燃料
電池和氫能汽車產業化的國家。
隨著新能源的發展,全世界各國基本都制定了新能源發展路線,并且將發展新能源提升到了國家基本戰略。而美國近年來,接二連三的在全世界制造混亂恐慌,恐怕也和美國能源日漸枯竭離不開。要知道,特朗普政府可是很不看好新能源發展路線的。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