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晚間,格林美發布公告,與盤古新能源在“鈉電材料—鈉電動力
電池—鈉電回收”全產業鏈展開戰略合作,共同打造全球競爭力的鈉電產業鏈,搶占鈉電市場,共同做大做強鈉電產業。
雙方于2023年7月3日共同簽署了《鈉電池正極材料戰略合作與產品供應合作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按照框架協議,格林美與盤古新能源將在產品供銷、加工、新產品開發、創新戰略合作、鈉電回收、信息合作等方面進行長期穩定合作,自框架協議簽署生效之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盤古新能源優先采購格林美產品,雙方預計鈉電池正極材料采購量約為1萬-1.5萬噸/年。
格林美表示,此次簽署框架協議,有利于促進公司鈉電材料業務的進一步拓展和提升,提高公司在世界新能源材料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優勢。
格林美的鈉電布局
格林美作為全球鋰電前驅體材料龍頭企業,積極實施鋰電、鈉電多元化發展戰略。公司從2019年開始啟動鈉離子電池材料的技術攻關,開發了層狀氧化物、普魯士白等多種技術路線的鈉電材料,可以批量供應鐵基三元、銅基四元鈉電前驅體與正極材料,此外還可以供應氧化鎳及碳酸鈉等鈉電正極所需的原料。
在今年5月份的業績說明會上,格林美董事長許開華表示,公司鈉電材料2023年一季度已完成1萬噸產能建設,計劃2023年完成3萬噸產能建設。
盤古新能源則是一家專注于鈉離子電芯及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銷售的高科技企業,由以胡明祥博士為首的創業團隊與深圳市雄韜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公司擁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其核心技術和產品在鈉離子電池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優勢,電池性能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電池聯盟注意到,今年6月,盤古新能源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格林美參與投資,投后持股比例為1.579%。除格林美外,新宙邦、京山輕機、星源材質和證通電子也參與了增資。募集資金主要用于鈉離子電池研發與公司運營。
此外,6月25日,盤古新能源總投資26.2億元的鈉離子電池研發總部及制造基地項目簽約落地無錫錫山,重點建設鈉離子電池研發中心和5GWh的量產產線。同時,鈉祥新能源與無錫市市政公用產業集團、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達成產業發展合作,攜手搶占鈉電產業發展“制高點”。
企業爭奪鈉電賽道
隨著鋰供應短缺擔憂及低成本儲能電池需求的日益增長,鈉離子電池因其資源豐富、安全性高、低溫性能好、成本優勢明顯等優點,取得快速發展,已逐步由實驗室走向商業化應用階段,將廣泛應用于儲能、輕出行、小動力等領域。除了中科海納、眾鈉能源等專注于鈉離子電池的企業,寧德時代、蜂巢能源、孚能科技等電池龍頭也開始進入該賽道。
寧德時代于2021年7月29日正式向外界推出第一代鈉離子電池,電芯單體能量密度160Wh/kg。據悉,其下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將突破200Wh/kg,略高于磷酸鐵鋰電池。
近幾個月來,有多家企業宣布了各自在鈉離子電池領域的最新消息:
5月15日晚,維科技術發布2023年度以簡易程序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預案,公司本次定增發行對象不超過35名(含35名),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億元,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年產2GWh鈉離子電池項目;
中比新能源日前推出首款“臻鈉E1”車規級大圓柱鈉離子電池32140NS,并與產業鏈上下游知名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躋身全球首批具備鈉離子電池大規模生產能力的企業之列,為業界帶來新樣本和新期待;
6月9日晚間,派能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自有資金3000萬元認購眾鈉能源新增注冊資本28.3786萬元。本次增資完成后,派能科技將持有眾鈉能源1.9231%的股權。資料顯示,眾鈉能源主要業務是為客戶提供整體鈉離子電池能源解決方案,今年4月24日,眾鈉能源發布了首款鈉電解決方案“聚鈉1號”,該款鈉離子電池搭載NFS-A1軟包電芯,是眾鈉能源踐行“持續向全球提供豐富的鈉電解決方案”的企業愿景,面向低速車、輕型車市場推出的第一款產品;
此外,為方能源近日完成數億元Pre-B輪融資。本次融資由上市公司新特電氣獨家投資,主要用于公司萬噸級鈉離子電池材料產線和GWh鈉電電芯產線的建設、運營及增加研發投入、引進人才以及市場拓展等。為方能源專注于鈉電電芯及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2023年,其與貴州大龍經開區政府簽約落地了10萬噸鈉電材料生產基地。
鈉電加速產業化
與此同時,鈉電的產業化步伐正在加快!
今年2月23日,在“第二屆全國鈉電池研討會”上,思皓新能源與中科海鈉聯合打造的行業首臺鈉離子電池試驗車公開亮相。據悉,此次裝車試驗的思皓花仙子首次應用蜂窩電池技術的鈉離子電池包。該款車型續航里程為252km,電池容量為25kWh,快充充電時間為15-20分鐘;
今年6月,工信部發布第372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首次出現兩款搭載鈉電池的乘用車型,分別為奇瑞汽車與寧德時代合作的車型、江鈴汽車與孚能科技合作的車型;
此前,兩家企業都表示將于今年實現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其中,寧德時代5月底稱,該公司正致力推進鈉離子電池在2023年實現產業化,將首發奇瑞車型;孚能科技也計劃在2023年全面進入鈉電池產業化階段。
6月18日,淮海車業100萬輛鈉電新能源車輛項目投產暨產業鏈項目簽約儀式成功舉行。項目總投資15億元,年產值40億元,主要進行小型車輛全品類產品及新能源項目的研發、生產、檢測、銷售、儲運,是集團西部戰略布局的唯一全產業鏈鈉電新能源微車生產基地;
6月28日上午,美特新材鋰離子正極材料智能生產線項目開工,項目占地超1萬平方米,預計全面建成后,將形成1萬噸鈷酸鋰產能,年營業收入超10億元。同時,美特新材還召開了鈉電正極新產品發布會,會上發布了四款鈉電正極新產品,應用領域涵蓋儲能、交通等。
根據浙商證券研究所對鈉離子電池總體市場規模預測,預計2025年鈉離子電池需求總量可以達到88GWh,2030年鈉離子電池需求可以達到378GWh。有機構預計,2023年為鈉電產業化元年,有望實現小批量出貨,2024年實現大批量量產,規模有望達到30GWh。
值得注意的是,在產業化的道路上,目前鈉離子電池還面臨成本較高、應用場景有限等挑戰。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