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成
劉金成在武漢大學研究生實驗室墻面貼上了“鋰
電池我愛你”幾個大字。
1985年在國營七五二廠從事鋰電池工作。
【人物名片】
劉金成,惠州市工商聯主席、惠州總商會會長、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博士,熟悉企業運營管理和資本運作,對行業分析有獨到見解。他是創業板上市企業里為數不多的博士老板,也是知本與資本結合的典型人物。
三十多年前,在武漢大學的研究生實驗室里,劉金成在墻面上貼下了 “鋰電池我愛你”幾個大字,從此與鋰電池結下了不解之緣。在畢業時,他又毅然寫下“30年后,將自己制造生產的電池賣到全世界”的心愿。時光荏苒,如今,已成為A股創業板首批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劉金成早已實現當年的心愿,他意氣風發,豪情滿懷,卻始終懷揣著那顆初心——— “做世界上最好的鋰電池”。
翻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史,一批批民營企業家憑借根植于內心改變命運的原始動力、敢為人先鍥而不舍的奮斗創新精神,促進民營經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成為社會活力與進步的重要源泉。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劉金成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帶領著公司從2001年注冊資本僅為50萬元,到如今成為技術領先國際的高能鋰電池全球主要制造和供應商,正是憑借著自己的鋰電池夢想和孜孜不倦地堅持走技術創新之路。
【數說企業發展】
截至目前,公司擁有1035項國家專利,其中3項發明專利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2次獲得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7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約30億元,較上年增長27.5%。2018年預計億營業總收入達到50億元規模,2019年預計可實現百億元規模。
不忘初心
為解決人類交通能源問題作應有貢獻
在億緯鋰能的展廳里,有一面墻記錄著“不忘初心”的點滴。其中一句來自中科院院士查全性85歲生日時的囑托令人印象深刻。這句話是這樣說的,“應該為解決人類的交通能源問題作出應有的貢獻”。劉金成也時刻銘記老師的囑托,做那個不忘初心的人。
1990年,劉金成已經有過5年的工作經歷,因為長期與武大電化學研究室有一些項目上的合作,他干脆考入武大化學與分子學院讀研究生。雖然在武大只有短短三年時間,但劉金成說,這三年幾乎是改變命運軌跡的巨變。“不光是學到了知識,那些大師、科學家們在精神上也給了你很大的收獲。”
他至今記得與查全性院士有關的兩件小事。“1992年我陪查老師去浙江大學講學。逛竺園的路上查老師發現有種植物是四片葉子,而武漢同樣的植物只有三片。然后他就琢磨,為什么這里會少一片呢?而我壓根就沒注意到這個。還有一次陪查老師吃飯,查老師很快吃完了,吃完之后說,這個東西真不好吃。我們覺得奇怪,不好吃你怎么這么快吃完了?他說,不吃完不是浪費嗎?”
就是從這些小事中,劉金成感受到查院士作為科學家的嚴謹精神,細致觀察的態度,始終對身邊的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畢業以后,他一直把嚴謹做事當成自己一貫的風格,對公司的同事也同樣要求并引以為傲:“這是做科研一種必不可少的品質,也是在現在這個年代很難得的一種品質。”
創新發展
始終堅持走自主開發和技術創新之路
從2001年注冊資本僅為50萬元,到2009年成為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之一,億緯鋰能如今已成為技術領先國際的高能鋰電池全球主要制造和供應商。在劉金成眼中,億緯鋰能的快速發展,正是得益于堅持走自主開發和技術創新之路。
2001年,億緯鋰能公司在惠州成立。由于資金相對緊張,億緯鋰能無法采購關鍵設備,技術也跟不上,無奈之下選擇了“人海戰術”——— “人+機器”的半自動化方式。
為了在外資廠商手上分到一杯羹,億緯鋰能借助于美國品牌的授權商標實現了國內外業務的快速發展。但授權品牌只不過是億緯鋰能的權宜之計,發展自主品牌才是最終的目的。
2004年,在企業資金鏈困難之際,劉金成毅然將當時申請到的一筆105萬科技型中小型創業基金全部投入科研。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正確的,正是在全心全意的鉆研下,企業攻克了一系列技術壁壘,以技術創新優勢率先打開了市場大門。
2007年時,億緯鋰能的自主品牌EVE產品的銷量超過了此前的授權品牌,發展為中國最大、世界前3的高能鋰一次電池供應商。2009年,億緯鋰能成為首批創業板上市企業之一,鋰/亞硫酰氯電池產銷數量全球第一。
產銷量高速增長的背后,是億緯鋰能持續推進的自主研發和不斷加大的技術改造研發投入。從2008年至今,億緯鋰能完成了從手工到自動化再到工業4.0的3次重大工業技改過程。“無人工廠”里的諸多自動化設備也出自億緯鋰能之手。
在該公司15周年慶典暨戰略發布晚會上,億緯鋰能頒發了“技術創新大獎”和“管理創新大獎”。每個獎項的背后都有一個與創新有關的奮斗故事。
在技術創新這條道路上,劉金成帶領著團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據了解,目前億緯鋰能已經組建了電性能、安全性能等一系列實驗室。2017年,億緯鋰能企業研究院建成 “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博士后工作站,目前擁有近30名博士、135名碩士,以及超過500名集材料、電化學、結構設計和電子電路設計等專職研發人員,組成了跨學科綜合研發工程師團隊,同時還擁有由兩院院士和海內外專家組成的專業技術顧問團隊。
壯志不改
做最好的鋰電池成為行業領先企業
一臺特斯拉純電動汽車1度電可以跑6公里左右。150萬度電的電量,能夠驅動10000臺特斯拉純電動汽車單次分別行駛900公里。這就是1.5GWh電能的力量。
今年4月,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年產1.5GWh軟包三元電池工廠在仲愷高新區正式投產。2個月后,億緯鋰能方形鋁殼三元電池項目和圓柱鋰錳電池項目產線在湖北荊門正式投產。至此,億緯鋰能動力鋰電池總的年產能達9GWh,為國內少數具備動力電池全面解決方案的電池生產企業之一。
一直以來,億緯鋰能都以“做世界上最好的鋰電池,成為行業領先企業”為愿景。歷經多年快速發展,已成為中國鋰電池行業領先企業。
目前,億緯鋰能的幾個產品系列都是行業最高標準。公司生產的鋰原電池處世界領先地位,主要應用于智能表計、物聯網、汽車電子和安防等領域;生產的動力、儲能電池居世界前五,主要應用于電動乘用車、電動客車、電動物流車、電動船、儲能系統等領域。
劉金成給自己定了個 “小目標”:成為全球鋰電池的領導企業。“這不是一句空話,因為在今天這個環境里面,如果我們不把鋰電池做好,那我們就失敗了。”
在他看來,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就是要做得出別人做不出來的東西,讓客戶喜歡并且多賺錢,讓員工們生活更體面。“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電池是一個配套的關鍵部件,但它的應用是跟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現在不是講萬物互聯嗎?我們把電池做好了,也是在改變人類生活。”劉金成介紹,接下來,億緯鋰能將秉承“鋰電池,驅動萬物互聯”的發展理念,以快速進入儲能動力電池第一梯隊為戰略要點,致力于發展綠色能源事業,用創新與質量讓更多人享受綠色生活。
【對話企業家】
堅定信心追求高質量發展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讓民營企業吃下了定心丸,也為民營經濟走向更加廣闊舞臺注入了堅定信心。對此您有什么感受?
劉金成:習近平總書記就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作了重要、具體的講話,這對民營經濟發展是巨大的鼓舞,更是堅定了我們在新時代下更好更快發展的信心與決心。
同時,惠州市委市政府也在積極營造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營商環境,促進民營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此,我們深感身處好時代,必將持續創新,踏實辦好企業,以創新創業成果,迎接5G、新能源汽車、儲能等大市場帶來的商業機會,為推動惠州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城市,先進制造業基地做出應有的貢獻。
記者:民營企業在助力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中必定大有可為。作為惠州市工商聯主席,您對惠州民營企業未來的發展有什么建議?
劉金成:一定要追求高質量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衣食住行的問題都基本解決了,那么如何更有創造性,更有幸福感,這個時候民營企業就該朝這個方向去,這就是大勢。你朝著大勢這個方向去做就不會錯,因為市場需要的東西才會有發展,想做低端制造的這種經營思路是沒有前途的,要創新發展。
另外有一點,做企業不要總是抱怨客觀存在的困難,要實實在在謀發展,別想太多。做企業就得研究企業的競爭力,你自己獨有的競爭力才是最重要的。
記者: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不斷崛起、發展、壯大。您認為億緯鋰能在發展壯大過程中最重要的轉折點是什么?
劉金成:第一個轉折點是在2004年,那時我們規模比較小,資金鏈也緊張。但是在當時我們申請到一筆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總共有105萬元。雖然辦企業哪里都需要錢,但是我們還是堅決地將這筆錢全部投入到電池的研發實驗方面。得益于當時的那份堅決,我們解決了一些技術上的壁壘,以絕對的技術創新優勢打開了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
所以一個企業一定是要在技術創新,或者是產品創新方面突破,要能做出行業好的東西出來。
第二個轉折點是2009年我們上市那一年。有的企業家可能覺得上市會帶來各種各樣的限制所以不太愿意去做這件事,但實際上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講,走出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眾所周知,中小企業在銀行貸款是比較難的。但是上市不僅可以幫助企業融到一筆資金促發展,還能增加企業的市場信譽度。而我們上市以來的發展也證明了這個決定是正確的,9年來億緯鋰能成長非�?�,銷售額預計增長50倍。
記者:您覺得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應該具備一些什么樣的品質?
劉金成:我自己看來,企業家最重要的品質是要創造價值。創造價值,就是你要做有意義的事情,在我們公司里面有意義的事情是分成三個層面的,第一個是對員工有幫助,第二個是對客戶有價值,第三個是對國家有貢獻。
我覺得創造價值是企業家最重要的品質之一,但是這個創造價值,不僅僅是為自己創造財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要把員工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現在我們企業年輕人比較多,一定要幫助年輕人獲得價值感。還有就是對國家有貢獻這個層面,真的是國家強企業才有發展。
記者:剛才您提到幫助年輕人獲得價值感,現在很多年輕人參與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您能給年輕人一些建議嗎?
劉金成:我不太鼓勵年輕人什么都不會就去創業。一定要沉得下心來,要踏踏實實的學好知識掌握好本領,真正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的時候再去做這個事情。
創業的事情來日方長,慌啥?越早做事情,你的見識越少,判斷力越弱,你出錯的機會就更多。當然也有人越挫越勇,但多半人挫折以后會變得畏首畏尾。還有一點,創業也不是說你想就能創業的,它是有條件的。首先你要了解需求,市場需要你這個東西你才能創業。因為你提供的要么是產品要么是服務,有人要你才能賺錢。第二個是你要有資本,這兩樣東西都是少不了的,有了這兩樣東西,還要有獨特的眼光,要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這個不在實踐中是得不到的,所以還是需要實踐的過程。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