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21世紀終極能源的氫能,近年來發展應用顯著提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我國累計生產燃料
電池汽車5261輛,同比增長35%,發展勢頭良好。在諸多應用場景中,氫燃料
電池汽車的發展勢頭強勁。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梳理,當前包括北京現代、上汽大通、福田汽車等車企已布局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生產制造。
中關村氫能產業聯盟方面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氫燃料電池在重卡和公交等商用車的應用前景較好,其他領域普及尚需時間。
多家車企爭相布局
中國氫能聯盟發布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2年,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銷售量新增3367輛,保有量達12682輛,同比增長約36%;建成加氫站358座,同比增長超40%。
從汽車領域看,近年來國內市場氫燃料電池領域已有諸多車企布局。記者了解到,在產業生態方面,目前我國有62家企業具備燃料電池汽車整車的生產能力,公告的車型超過700個,涉及乘用車、重卡、物流車、大中型客車等諸多產品類型。
例如,乘用車方面,北京現代推出了氫燃料電池SUV NEXO車型,截至2023年10月,該車型全球累計銷量超3.7萬輛,為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全球第一。商用車方面,福田汽車聯合億華通發布了干線物流燃料電池重卡,采用氣氫和液氫燃料可分別滿足600公里到800公里和1000公里以上續航需求,可真正用于長途干線物流。
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在技術方面,燃料電池系統成本下降到每千瓦3000元,比2020年降低了80%,電堆體積功率密度達到每升4000瓦,比2020年提升了35%。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探訪現代汽車集團氫燃料電池系統廣州工廠時了解到,目前氫燃料電池的應用場景涵蓋乘用車和公交車、環衛車等商用車場景。當前,現代汽車集團旗下的氫燃料電池最高發電效率可達到64%,額定功率90kW,冷啟動溫度-30℃。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留意到,市場時常會將鋰電池、氫燃料電池、鈉離子電池轉換功率進行對比,在此狀況下,氫燃料電池的轉換效率并不算高。對此,氫燃料電池領域一家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燃料電池和鋰電池的工作原理不一樣,不能進行轉化效率的對比。
仍面臨成本難題
按照2022年發布的“氫能源發電中長期計劃(2021~2035年)”,到2025年,氫電動汽車保有量將提高到5萬輛。截至目前,京津冀、上海、廣東、河北、河南5個城市群被定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5個城市群將在2025年實現超過3萬輛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推廣。但記者也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當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大規模普及應用仍有難點。從氫燃料電池產業鏈的商業化角度看,未來還需要更大規模的交通應用,氫燃料電池的成本才能進一步下降。
億華通方面相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氫燃料電池的大規模應用,還面臨著經濟性和便捷性的問題。其中,便捷性與純電動汽車起步時相似,加氫站數量和布局,也就是補能的便利性,會影響消費者對使用燃料電池汽車的積極性。但相比之下,燃料電池補能時間更短,后續加氫站建設跟上來,這個問題容易突破。
實際上,加氫站等配套設施的建設正在提速。12月20日,記者從中國石化方面了解到,目前中國石化在西南地區的首個供氫中心——3000標準立方米/小時氫燃料電池供氫加氫項目在重慶正式投運。該項目在滿負荷運行條件下每天可向社會供應純度為99.999%的高純氫6400公斤,可滿足260輛氫燃料物流重卡用氫需求。
展望氫燃料電池的未來應用場景,上述億華通方面相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物流、重卡、客車等商用車會最早實現規模化。中關村氫能產業聯盟方面也向記者表示,現在重卡和公交已經實現批量應用,未來前景樂觀。
“未來HTWO氫燃料電池系統將應用于城市空中出行、汽車、船舶和火車等多種交通領域,推出更加豐富且高效的氫能產品陣容。計劃到2030年,北京現代氫燃料電池系統年產量將達到70萬套。”北京現代方面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