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走過三分之二,新能源汽車一直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在高需求驅動下,被喻為新能源車“心臟”的動力
電池產業,迎來全面爆發。
為此注腳的是,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欣旺達、億緯鋰能、中航鋰電、蜂巢能源……一大批動力電池企業成為吸引資本爭相搶籌的香餑餑。同時,左手忙訂單,右手忙擴產,動力電池企業新一輪產能擴建軍備賽如火如荼。
近日,A股5家動力電池上市企業相繼披露2022年半年財報,該行業的真實狀態隨之浮出水面。
從營收來看,據幫寧工作室統計,上半年,在新能源汽車強勁需求的帶動下,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欣旺達、億緯鋰能、孚能科技營收均保持增勢。其中,孚能科技營收增長高達近5倍,其余4家的同比增幅超過120%,凸顯出整個行業的規模處于快速增長期,潛力巨大。
但再看凈利潤,2家公司的凈利潤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孚能科技仍然虧損。
從股價表現來看,上半年營收高速增長的動力電池企業,卻正遭遇二級市場“退燒”。
8月24日,寧德時代股價高開近3%,隨后幾天急轉直下,開啟了暴跌模式。截至8月30日收盤,寧德時代股價大跌11.74%,總市值縮水近800億元。其余4家動力電池上市公司同樣“飄綠”,股價與年初相比均呈下跌走勢。
增收不增利、上游原材料漲價、競爭加劇等一系列問題,折射出動力電池企業繁榮中的隱憂。
01 增收不增利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寧德時代以52.5GWh的裝車量,高居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榜首,市場占比達47.67%。
比亞迪緊隨其后,以23.78GWh的年裝車量位居第二。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共同占據中國動力電池市場近七成的市場份額。
在2022年1-6月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除業務多樣的比亞迪以及LG新能源外,共有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孚能科技、欣旺達等5家中國上市企業。
從它們上半年發布的財報中,可以一窺動力電池市場現狀。
財報顯示,上半年,寧德時代營業收入1129.71億元,同比增長156.32%;歸母凈利潤81.68億元,同比增長82.17%。
如果按一季度凈利潤約15億元計算,那么二季度寧德時代凈利潤約67億元。
為何二季度凈利潤恢復增長?“二季度與客戶價格協商后,公司盈利能力得到比較好的修復。”在8月23日召開的上半年業績說明會上,寧德時代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蔣理表示,“今年原材料漲價太快、太猛,已遠超合理水平。不得已,寧德時代跟主要客戶友好協商,對價格進行動態調整。”
2021年,寧德時代營收首次突破千億,達到1303.6億元,同比增長159.1%;其歸母凈利潤為159.3億元,同比增長185.3%。
隨著營收高漲,其市值一路飆升,在2021年5月突破了萬億人民幣,業內稱其“寧王”,在汽車產業鏈中率先跑贏車企,成為首家萬億市值的企業。
不過,毛利率逐年下跌,扯下了動力電池市場的遮羞布——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通過數字的不羈下跌,真切地呈現在了市場面前。
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毛利率同比下降8.58%至18.68%(2016年的高點達到43.7%),且三大主營業務動力電池、電池原材料、儲能毛利率分別同比下滑7.95%、0.5%、30.17%。
從近5年凈利潤變化趨勢來看,除寧德時代能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外,其余4家上市企業凈利潤基本在10億元以下水準,總體表現為增收不增利。
孚能科技更是從2018年開始虧損之后,至今未能扭虧為盈。
2021年,孚能科技凈虧損增至9.5億元,公司解釋稱主要受當年動力電池產品價格下降的影響。
到今年上半年,孚能科技實現營業收入52.23億元,同比增長495.4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9億元,而上年同期為-2.26億元,說明虧損有所收窄。
“市場供需關系波動、行業競爭加劇、地緣政治,或將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公司依然存在短期內無法盈利,經營虧損進一步擴大的風險。”孚能科技在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中表示。
欣旺達、億緯鋰能和國軒高科同樣增收不增利。
億緯鋰能上半年營業收入149.3億元,同比增長127.54%;凈利潤13.59億元,同比下降9.08%。欣旺達收入217.2億元,同比增長38.49%;凈利潤3.72億元,同比下降39.72%。
至于國軒高科,盡管上半年營收遠超往年整年業績,到達近5年的歷史高點,但其利潤與利潤率自2020年起已連續3年處于低位。
億緯鋰能和國軒高科在財報中透露,營收上升和凈利潤下降,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地緣政治風險導致的供應鏈中斷、新冠肺炎疫情周期性等多重困擾下所致。
事實上,進入2022年以來,動力電池原材料碳酸鋰的價格持續高漲,讓本就難以盈利的新能源車企苦不堪言。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碳酸鋰價格一度飆升至51.5萬元/噸,一年多的時間里,漲幅超10倍。
“從當前的市場來看,碳酸鋰價格已開始回調,但回調并不明顯,其價格仍處在高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這導致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商和動力電池企業成本居高不下,而成本上漲讓本無盈利的企業加劇虧損,增收不增利。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動力電池供需平衡的缺口尚未完全補足,2022年原材料仍將處于漲價周期之中。
02 技術競賽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的動力電池,其創新發展成為行業競爭焦點。
8月27日,寧德時代舉行麒麟電池落地車型發布會。當天下午,吉利旗下高端電動品牌極氪通過官微宣布,該公司將成為麒麟電池全球量產首發品牌。
問界將是麒麟電池落地的另一品牌。寧德時代官宣稱,雙方已簽署5年長期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寧德時代發布的數據,麒麟電池體積利用率已突破72%,能將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至160Wh/kg、三元電池提升至255Wh/kg,可實現1000公里續航——對于現在的新能源汽車而言,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續航數字。
東吳證券認為,麒麟電池預計在2023年量產,適配鐵鋰、中鎳、高鎳多體系電芯。未來,隨著規模效應釋放,降本提高性能優勢更顯著,能進一步強化寧德時代的全球龍頭地位,同時提升了水冷板的價值量,加速4C快充技術迭代。
在1000公里續航挑戰賽上,麒麟電池也遭遇了勁敵。就在同一天,被稱為動力電池“黑馬”的中創新航在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表示,即將推出的6系高電壓產品能夠達到300wh/kg的水平,可以支持1000km以上的續航。
“動力電池軍備競賽,已從產業規模上升至技術競爭。”業內人士認為,新能源行業高速發展,用戶對新能源汽車要求也不斷提高,新技術新產品不斷迭代,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
寧德時代此次發布的是第三代CTP(Cell to Pack,無模組動力電池包)技術,除了中創新航,包括蜂巢能源等國內二線電池廠商也推出了CTP技術相關產品。例如,蜂巢能源CTP第一代減少24%的零部件;第二代成組效率提升5%至10%,空間利用率提升5%,零部件數量再減少22%。
技術競爭的背后離不開研發投入。
據寧德時代財報披露,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2年上半年研發費用投入57.7億元,同比增長106.5%,主要用于儲能電池、電池回收以及更先進的固態電池研發。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金額較上年同期增加36.11%。”孚能科技在財報中指出,為保持技術領先、提高產品性價比,公司不斷投入研發,豐富技術儲備,重點投入第三代固態電池、高智能化、高精度、長續航等方面的電池系統開發。
欣旺達上半年研發投入為11.94億元,同比增長19.34%;國軒高科為5.1億元,同比增長104.97%;億緯鋰能為9億元,同比增長56.37%。
研發投入增加了企業的科技知識存量,這些科技知識直接或間接地提升企業運行效率。
3月18日,億緯鋰能發布公告稱,公司被選定為博世的供應商,為博世提供鋰離子動力電池,用于全球市場電動汽車的輔助應用。這是億緯鋰能繼寶馬、戴姆勒、現代、捷豹路虎等多個國際客戶后,再獲一國際客戶產品定點。這意味著,億緯鋰能動力電池產品已獲得國際市場多個客戶的認可。
8月24日,奔馳國產EQE上市引發行業關注,而EQE采用由孚能科技電池生產的電池產品。
“車企們并不愿意看到寧德時代一家獨大,而后者也無法一口吃下不斷增長的動力電池市場。”華泰證券分析稱,隨著研發投入逐年增長以及技術進步,近年來動力電池技術水平不斷攀升,在某種程度上,也給予了后方動力電池廠商業績增長的機會。
03 跑馬圈地
在激烈的動力電池攻守戰中,寧德時代及二線動力電池企業們正在跑馬圈地,進行產能大戰。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新能源車累計銷量260萬輛,同比增長115%。8月9日,崔東樹在月度分析會上表示,基于銷量穩步上升,乘聯會上調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預期,由此前的550萬輛上調至600萬輛。
“2022-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持續保持增長態勢,2025年銷量將超過1300萬輛。”業內專業人士預測說,這將讓動力電池的產能持續受到挑戰。
今年以來,比亞迪、寧德時代、欣旺達、中創新航、億緯鋰能等鋰電池企業相繼公布多個新投建項目,整體投建資金超4391.33億元,建設年產能達1069GWh(部分項目未披露投資金額及產能),較去年同期進一步加速。
自2020年12月起,寧德時代已投資超735億元,擴產了6個電池項目,在福建、青海、廣東等地規劃了8個電池生產基地,電池產能共接近500GWh。
4月27日,比亞迪襄陽產業園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超180億元,將建設新能源汽車整車工廠、汽車零部件工廠、動力電池工廠、動力電池零部件工廠、零碳園區等五大項目。
二線動力電池企業不甘落后。
1月6日,蜂巢能源在江蘇省鹽城舉行了動力電池項目開工儀式,其鹽城基地總投資達100億元。
中創新航、億緯鋰能等企業也在不斷擴充產能中。
▲蜂巢能源金壇工廠
此外,很多動力電池企業為了避免遭到上游企業的壓榨,選擇加強在產業鏈上游布局,以保障原材料供應,并提升在上游的話語權。
2021年4月,寧德時代宣布入股洛陽鉬業在剛果(金)的銅鈷礦項目。當年9月,又宣布已就收購加拿大鋰礦企業Millennial Lithium達成協議,后者在阿根廷擁有超1萬公頃的鹽湖。今年4月,寧德時代控股子公司宜春時代又購得江西省宜豐縣圳口里奉新縣枧下窩礦區陶瓷土(含鋰)探礦權。
其他動力電池企業在“采礦”方面也不甘示弱。
2021年7月,億緯鋰能宣布其控股股東將收購大華化工29%股權,后者手握大柴旦鹽湖采礦權。今年3月,國軒高科公告稱,擬在肥東投資建設動力鋰電池上游原材料及電池回收等項目生產基地,計劃總投資120億元。
“新能源汽車產銷快速增長、動力電池裝機量不斷攀升,成為動力電池企業加速擴產的最大推動力。”中信證券認為,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動力電池賽道中存活下來,電池企業的產能大戰一觸即發。
為了構建更穩定的產業生態和掌握一定的議價權,這些企業跑馬圈地也無可厚非。現在各企業都在加速擴產,但從建廠到投產需要一定的時間,未來幾年動力電池產業仍難擺脫產能壓力。
一邊要擴大產能,一邊要投資礦源,這讓動力電池企業的資金捉襟見肘,資本正成為關鍵助力。
8月25日,欣旺達子公司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簡稱“欣旺達EVB”)宣布完成80億元A輪融資,博華資本、深創投、源碼資本和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聯合領投。
欣旺達EVB此輪融資份額爭搶激烈,最終融資金額數倍于最初計劃,投后公司估值約300億元。欣旺達已于2021年末開啟動力電池業務分拆,分拆后的欣旺達EVB將獨自啟動上市。
時間步入2022年后,多家動力電池企業受到資本爭搶。先有寧德時代450億元定增落地,后有比亞迪H股定增獲批,中創新航上市在即,天齊鋰業港股二次IPO,恩捷股份、億緯鋰能也紛紛發布定增預案。
蜂巢能源也在今年1月吹響了IPO的沖鋒號。江蘇證監局官網顯示,蜂巢能源已進行了上市輔導備案。
“2025年將是一個重要節點。動力電池技術壁壘很高,需要幾年時間和汽車廠商去測試、適配,所以能較好活下來的公司已經逐漸浮出水面。”中信證券分析師表示,隨著更多動力電企業邁入資本市場,未來,行業格局或將出現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