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新能源公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放緩的大環境下:
● 收入同比下降30%至6.2萬億韓元(合44.76億美元),環比增加0.5%,同比減少29.8%
● 二季度營業利潤為1950億韓元(合1.41億美元),去年同期為4610億韓元,環比增加24.2%,同比減少57.6%,營業利潤率為3.2%
● 若未獲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RA)》的稅收抵免,本季度將出現營業虧損。
LG預測,今年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增長將放緩,從去年的36%降至略高于20%,美國和歐洲地區尤為明顯。
預計2024年整體營收將同比下降超20%,此前目標是今年年度營收增長1%左右,2023年度銷售額為33.7萬億韓元,下半年將調整擴張節奏,縮減部分項目投資,最大化利用現有產能,可以說和寧德時代相比,LGES的經營效率拉開了越來越大的差距。
01
市場挑戰與財務表現
全球電動汽車市場需求放緩和金屬價格平均售價(ASP)下跌對LG新能源產生了顯著影響。在汽車企業推出新款
電動車型和電網業務(ESS)
電池業務增長的推動下,實現了環比收入增長0.5%,但同比收入減少29.8%反映了市場整體環境的嚴峻。營業利潤的環比增長24.2%主要得益于北美市場銷售的增長和IRA稅收抵免額的增加。在全球電動汽車需求放緩的大背景下,持續開發多樣化的產品組合。
● 公司與雷諾集團下的純電動汽車公司Ampere簽署了39GWh規模的LFP電池供應協議,打破了中國電池制造商在磷酸鐵鋰領域的主導地位。
LG新能源也是針對歐洲客戶的需求,首個將CellToPack(CTP)技術應用于軟包電池的企業,這方面如果做不好的話,確實是很難和方殼方案競爭。
● 與現代汽車合資的印度尼西亞工廠已開始進入量產出貨階段,新增生產基地目的是在快速響應現代汽車的需求。
● LG新能源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斬獲4.8GWh規模的電網供應訂單,并提供系統集成(SI)在內的整合解決方案服務
● 提升根本競爭力,是從垂直整合開始的,LG新能源通過與澳大利亞礦山企業簽訂貿易投資協議,確保了鋰精礦資源供應,加強了原材料供應鏈競爭力。
● 在電池管理技術方面,LG新能源根據客戶需求優化了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電池設計,并與ADI公司簽署了電芯溫度測量技術開發的諒解備忘錄。
02
市場增速放緩應對策略
應對電動汽車市場增長放緩的趨勢,LG新能源下調了年度指標,預計2024年綜合收入將比去年下降20%。
隨著歐美市場的調整,LG新能源在第二季度調整了整體產能規劃,將符合IRA稅收抵免條件的預期產能從45-50GWh下調至30-35GWh。下半年市場環境可能面臨低迷等不利因素,但LG新能源預計隨著電動汽車新車型的上市和北美、歐洲市場需求的增加,公司業務將通過訂單增加拉動增長。
軟包和IT消費類電池的收入預計將持續增長,電網項目規模的增加也為ESS電池事業帶來了增長機會。
現在市場變化很快,市場不確定性很大,優先提高運營能力和盈利能力,通過調整生產速度、精簡投資和將現有產線轉換,以最大程度提高每個生產基地的利用率,根據戰略優先級持續進行資本支出。
LG新能源也將持續在產品和下一代技術方面確保其競爭優勢,成為首個批量產4680電池的動力電池企業,并通過擴大ESS和LFP電池的生產,建立差異化的產品組合。在韓國梧倉工廠建立的干式電極生產試點將加快未來電池技術的開發。
通過將直接采購范圍從關鍵礦物原材料擴大至前軀體,并增加對上游供應商的投資,還將繼續通過優化生產流程和推進智能工廠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
CEO金東明表示:“我們經歷了超乎預期的阻力,但只要我們能夠在變化中保持敏捷,并穩固加強基本競爭力為客戶提供差異化價值,我相信這些努力一定可以幫助我們實現目標,鑄就公司作為電池行業未來領軍者之路。”
小結
財報數據并不好看,LG新能源的應對辦法也不多。通過多樣化產品組合、強大的生產和供應鏈管理、敏捷的市場應對策略以及持續的技術創新,曾經的行業龍頭LG新能源也面臨要努力開拓的局面。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