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8日,中國新能源汽車指數3.0版(以下簡稱NEVI)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5月NEVI綜合指數為42.0,較上月上升3.3。其中,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為廣州后、深圳、上海、北京、杭州。
作為一個以單一數值概括中國新能源汽車運行狀況的綜合指標,財新傳媒推出的NEVI,旨在用大數據解讀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城市的前進步伐,客觀、科學、前瞻地反映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程,呈現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鮮明的城市特色。
數值上,本月NEVI較上月小幅上升;在城市指數上,廣州保持第一位。
盡管NEVI曾出現大幅波動,但對比去年同期的NEVI歷史表現,NEVI總體上依然處于不斷成長的軌道之中。現階段NEVI的快速成長,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新能源乘用車在汽車非限購城市的需求釋放。
(一)更高增速的汽車非限購城市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起步于汽車限購城市。2015年及之前,超過一半以上的新能源乘用車均落戶于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八個汽車限購城市;2015年,汽車非限購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車需求開始爆發,當年實現終端銷量接近10萬輛,同比增幅377%。2018年前五個月,汽車非限購城市繼續延續過去兩年的更快的增長石頭,共計實現新能源乘用車終端銷量17.2萬輛,同比增幅323%。新能源乘用車在汽車非限購城市的需求釋放,大大推進了新能源汽車整體市場的前進步伐。
(二)汽車限購城市的機動車總量控制“魔咒”
站在新能源汽車企業角度分析,選擇北上廣深等汽車限購城市銷售推廣新能源汽車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相對于汽車非限購城市而言,汽車限購城市對于新能源汽車銷售推廣不僅給予充分的財政補貼和扶持政策;而且汽車限購城市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水平和相對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產品認知為新能源汽車銷售推廣帶來諸多便利。
但事物總是存在正反兩面。雖然汽車限購城市在新能源汽車銷售推廣上存在諸多有利條件,但以京滬為代表的汽車限購城市均出臺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新能源汽車備案制,以限制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產品準入。更重要的是,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在機動車保有量上已經趨近于其能夠承受的極限。
以北京市為例,城市規劃要求2020年底將機動車總量控制在630萬輛以內。截至2018年4月,北京市全市機動車保有量596.8萬輛,距離2020年底控制在630萬輛內的目標,只剩約33萬輛的增幅空間。類似的總量控制原則也體現在2017年3月份上海市政府正式印發實施的《上海市節能和應對氣候變化“十三五”規劃》之中,“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本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26萬輛。”
(三)市場的均衡成長有賴于新能源汽車綜合性能的不斷提升
現階段,主流新能源汽車品牌在中國城市的發展很不均衡,如江淮新能源乘用車的主要銷售地區是濰坊、濟南和合肥等地,寶駿新能源的市場則為大本營柳州。總體而言,大多新能源汽車品牌銷售區域依然集中在具有地方政策保護的“舒適區”之中,尚未實現城市“突圍”和全面增長。
從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在汽車限購城市和非限購城市的交錯成長絕非常態,汽車限購城市和非限購城市的新能源汽車需求將逐漸回歸到相對穩定一致的增長態勢中。其中的關鍵,則有賴于新能源汽車相對于傳統內燃機汽車綜合性能的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