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鋰離子
電池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等設備。據外媒報道,由香港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和美國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開發出新的陰極,可以解決現有陰極存在的固有問題,從而增加鋰
電池的容量。
研究人員之一Qi Liu表示:“此次研究的重點是一種特定類型的富鋰和富錳(LMR)層狀陰極材料。比起目前的商用陰極,這種材料有潛力存儲更多的能量。”
眾所周知,LMR層狀陰極容易受到“電壓衰減”(voltage decay)現象的影響,從而使電池出現快速退化和電壓損失。這極大地限制了鋰電池的性能。以前,研究人員嘗試通過涂覆陰極材料或加入新元素來穩定結構,然而并沒有解決問題。近年來,一類具有獨特O2堆疊結構的LMR材料受到關注。比起傳統的O3型LMR,這些材料表現出較低的電壓損失。另外,受益于獨特的O2堆疊,研究人員還可以對固有不穩定蜂窩晶格的局部結構進行微調。
Liu教授等人嘗試構建一種新的基于O2型的LMR陰極,以穩定LMR材料特有的蜂窩狀結構。Liu表示:“研究人員將過渡金屬(TM)離子引入蜂窩結構上方或下方的鋰層中。這樣做的目的是大幅增強蜂窩結構的穩定性,有效緩解循環過程中的電壓衰減問題,從而促進LMR正極材料在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中的實際應用。”
為了制造具有TM刺穿蜂窩(TM-pinned honeycomb)的LMR材料,研究人員利用離子交換技術(即有效去除或溶解離子的系統),將P2型Na 0.6 Li 0.2(Mn 0.6 - x Ni x )O2材料轉變成其所需的O2型LMR陰極。Liu教授表示:“這種材料的獨特之處在于,使TM離子位于蜂窩狀結構的上方或下方,以充當蓋子來穩定易碎框架。與傳統陰極相比,這種LMR陰極的優點在于,在電池使用過程中,可以大幅降低電壓衰減。”
初始評估顯示,這種富鋰陰極表現良好,可以延長鋰離子電池的壽命,并提高其性能。這意味著電動汽車可能存儲更多的能量,從而延長單次充電續航里程。Liu教授表示:“長期以來,LMR陰極材料的實際應用備受爭議。這項研究成功解決了LMR中長期存在的電壓衰減問題。結果顯示,在陰極材料中加入額外的TM,可以穩定蜂窩結構,使每個循環周期的電壓衰減僅達到0.02 mV,可以忽略不計。”
未來,這一發現將有助于改進LMR陰極或者啟發其他類似設計。Liu教授表示:“目前的工作成功解決了LMR電壓衰減的問題。未來的目標是解決另一個關鍵問題——LMR電壓滯后。電壓滯后是指電池充、放電循環期間電壓曲線的差異。以前,人們普遍認為電壓滯后是由于蜂窩上部結構的不穩定性造成的。然而,即使是采取這項研究中提出的‘帽‘結構,電壓滯后現象也沒有得到緩解。”
接下來,研究人員計劃深入探索LMR陰極電壓滯后的機制,從而完善陰極設計。Liu教授表示:“下一目標是解決電壓滯后問題,并進一步提高陰極材料的能量密度。研究人員還將尋找解決方案,以擴大材料制造工藝,用于大規模電池生產。”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