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增加天然氣供應,完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發展扶持政策,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
能源供給側改革,核心任務是實現能源結構優化和資源的重新配置,而其關鍵點在于如何合理解決電力消納的問題。我國逐漸由能源短缺轉向能源過剩,能源供給側改革是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巨大挑戰,同時,我國能源結構改革也面臨巨大的挑戰。
據報告顯示,在過去的數十年中,我國能源供給側主要依靠化石能源,現階段,煤炭的消費比重仍然高達64.4%,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僅占12%,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家之一。
電動汽車是創新驅動的新興產業,完全是由新技術創造出的新需求,發展前景廣闊,對產業升級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近兩年來,在國家政策引導下,電動汽車發展明顯提速。以江淮汽車為例,今年3月,該公司純電動轎車銷量為1802臺,居行業第三位;一季度,該公司共銷售電動轎車4410臺,接近去年全年銷量的一半。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2015年,江淮汽車純電動轎車銷量10521臺,累計銷售純電動轎車超過2.2萬臺。一季度,安凱客車的新能源大巴銷量占比已達4成以上,銷量同比增長137%。奇瑞汽車2015年銷售各類新能源汽車達14147輛,同比增長66%。
盡管新能源汽車目前仍處于市場培育和導入階段,但增長態勢正在不斷加速。據《2016-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達3.95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倍。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340471輛,銷售331092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未來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還要增長10倍,從2020年到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還要增長10倍。在政策引導下,新能源汽車逐步受到消費者的接受和追捧,很多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都認同和支持綠色消費、主張節能環保,他們不僅自己購買,還介紹身邊人一道購買。這種“裂變效應”顯示出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具有很大開拓空間,目前江淮汽車投放市場的2.2萬臺純電動轎車,85%以上由私人消費者購買。
不過,續航里程“焦慮”,充電難、安全性和穩定性難題等,仍是困擾新能源汽車普及和推廣的“瓶頸”。今后5年到10年內,新能源汽車必須在長續航里程、長壽命、穩定性、安全性、智能化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最終推動新能源汽車由目前的短距離代步邁向長途使用。
回顧“十二五”,在政府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完成了產業化起步階段的任務,構建了較為系統的支持政策體系,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放眼“十三五”,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望由起步模式變為加速模式。如何使政府主導轉變成市場主導、如何使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得到重大突破、如何規范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都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新的歷史階段需要直面的問題。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