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收購公司大股東東旭集團旗下東旭新能源資產,并募資投資建設總裝機量為1150WM的光伏發電項目。
3月23日晚間,寶安地產(000040)發布公告稱,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獲得證監會發審委審核無條件通過。該申請可回溯至2015年10月26日,彼時寶安地產公布非公開預案,擬收購公司大股東東旭集團旗下東旭新能源資產,并募資投資建設總裝機量為1150WM的光伏發電項目。寶安地產表示,隨著光伏電站項目的實施,公司將形成“地產+新能源”的雙輪驅動主業格局。
資本思維是幕后推手。“產業思維是將產業中的某個環節或全產業鏈做好,資本思維則不是。”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紅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前景一片向好的光伏產業,是當前適合大資本的行業。”
定增光伏方案落地
定增預案中指出,寶安地產將非公開發行募資,扣除發行費用后,其資金凈額將全部用于全資子公司東旭新能源光伏電站項目的投資建設,累計裝機容量為1150MW。
項目共計17個,分布在內蒙古、陜西、浙江、安徽、河南、湖南、山東、湖北等省份,以地面集中式電站為主,同時涵蓋地面分布式電站、農光互補型電站。根據《回復》測算,所募投項目的內部收益率在7.67%-11.35%之間,項目投資回收期在8-10年左右。
其中,內蒙古察右中旗70MWp光伏扶貧發電項目屬于太陽能資源分類一類資源區,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120MW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屬于二類資源區,其余960MW光伏電站項目均屬于三類資源區。
“我認為該項目的電站布局思路是正確的。”信達證券電力設備與新能源分析師曹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一類、二類資源區大多分布在西北輻照條件好的地區,但由于裝機太多,送出條件有限,會導致其新能源發電消納情況不理想。”
除去發電消納有所保障之外,布局第三類資源區的優勢亦體現在上網電價層面。2015年底,國家發改委宣布調低2016年光伏上網電價,將一類、二類和三類地區的上網電價分別由過去的0.9、0.95和1元/kwh下調至0.8、0.88和0.98元/kwh,下調幅度分別為11.1%、7.4%和2%,受到價格波動影響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第一、二類資源區。寶安地產因其募投電站項目主要分布在第三類地區,內部收益率降低幅度僅在0.3%左右。
但一個不容忽視的情況是,補貼遲滯仍是壓在光伏行業身上的“大山”,電站利潤仍可能被繼續蠶食。對于資金鏈方面問題,寶安地產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光伏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項目資金需求量大。“對于寶安地產而言,預計光伏業務未來發展的資金主要來自募投資金、市場融資,包括調動當地銀行對光伏項目的投資熱情、發起成立產業并購基金等。”
資本思維成幕后推手
新一輪光伏熱無疑正在來襲。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方面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約15GW,同比增長40%以上,連續三年全球第一。其中地面電站占比84%,分布式電站占比16%。并且,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王勃華公開介紹,此次光伏熱是從制造環節向應用環節轉移,除金融機構外,很多傳統光伏企業也切入了光伏投資領域。
“光伏業務的成長,有助于改善和優化公司整體業務結構,對沖傳統房地產市場發展放緩的風險,利好公司業績穩定增長。”華北新能源分析師李雙雙就此表示。
而在中債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工商企業二部副總經理王云鶴看來,雖然2015年我國房地產行業有所回暖,但預計2016年進一步回暖能力較弱,這更多取決于政策的影響。“在此背景下,實力稍遜的地產企業面臨分流,需要尋求新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寶安地產此舉的背后推手,實為進軍光伏業已多年的大股東東旭集團。2015年9月,隨著寶安地產原兩大股東淡出,東旭集團以其29.88%的總股本成為寶安地產的新“東家”。而在房地產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東旭集團將積極進軍光伏發電為主的新能源產業,打造為寶安地產未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業內資深觀察人士韓啟明就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寶安地產進軍光伏行業,并非地產跨界,而是東旭集團將一部分新能源業務轉移到寶安地產中。因此,雖然本次定增完成后,寶安地產將形成“地產+新能源”雙主業發展的業務結構,但總體而言,兩個主業很可能自成體系。
“這次募投項目實施的成效,關鍵看的不是寶安地產的實力,而是東旭集團。”曹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在他看來,京津冀地區是未來光伏電站開發的重點地區,而東旭集團作為河北知名的新能源民營企業,除項目開發的實力之外,在融資及路條獲取上也有一定優勢。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