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進步,三元電池會越來越安全,而磷酸鐵鋰的能量密度也會逐漸提升。目前,行業面臨最大的問題不是對不同材料的安全性進行探討,而應該把焦點放在更重要的電池設計、企業監管以及產業規模上,加強產品力。
3月14日,據來自工信部的相關人士對電車匯透露,就三元電池暫無法申報客車準入目錄一事,經多方意見核實,現已初步形成如下意見:搭載三元電池/鈦酸鋰電池(正極材料為三元)組的新能源客車,若需申報準入目錄,需經核心機構檢測確認后,方可向主管部門提交目錄申請。
目前,該消息經電車匯向數家整車企業核實后已確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整車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三元被禁的通知發出后,就連鈦酸鋰等電池產品,也遭受了‘躺槍’風波。不過,經多方呼吁,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張相木司長,已逐步放松口吻。”三元電池被禁估計只是暫時的。
1月24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動力電池的發展與突破”主題峰會上,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有關“暫停三元鋰電池客車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的說法一經提出,隨即遭到了不少業界人士的反對。加之上一批《節能與新能源車型推薦目錄》已廢止,最新的《新能源車型應用工程推薦目錄》剛剛發布三批,不少企業吐槽,可以滿足補貼要求,并對外銷售的產品寥寥無幾。由于補貼資金均暫時由整車企業墊付,因此,即便整車達到了銷售要求,未來是否再因政策生變,進而影響企業補貼都不好說。一位來自客車企業的負責人對電車匯抱怨:“主管部門最可怕的并非政策介入或產業引導,而是一幫不懂技術的人在管技術,一幫不懂產業的人在搞產業!”
電車匯執行主編張雅潔就此表示:“因為前期上的太猛,事故太多,問題太大,此次工信部暫時針對三元材料‘一刀切’的做法,是解決純電動中巴發展亂象的斷臂之舉。然而,這樣的‘一刀切’,的確也因為用詞不當,引發了全行業對三元電池的誤解。”
記者認為,三元電池之所以在客車的實際應用中出現事故,并非三元電池的單體問題,而是電池成組問題。我國的動力電池企業,電池單體可以做的還不錯,但只要一談到電池成組,立刻歇菜!國內目前可形成電池成組批量生產的企業和團隊更是屈指可數。“電池Pack對技術綜合性的要求非常高,它絕不是一個簡單的電化學問題,而是化學與物理的綜合體。”一位電池成組企業的總經理曾經這樣對筆者表示。
今年1月,歷經了數年的積累與沉淀,LG化學生產的三元電池已開始批量投放市場;此外,諸如松下、三星等在國內投資的電池企業,也紛紛堅定的貫徹著三元電池的技術路線。而就在近日,博世公司對外宣布,其在中國將投資建設電池工廠。另據電車匯了解,該工廠同樣將鎖定三元電池,作為主流的技術路線應用。
“雖然客車被暫時叫停了三元電池的目錄申報,但主管部門的此次釋放已充分印證,三元被禁肯定是暫時現象。至少,在未來大規模的應用中,轎車、物流車等小型車,在純電續航里程愈發嚴格的背景下,他們選擇三元電池無疑是必然。”一位來自投資行業的負責人對筆者表示。
在記者看來,技術路線本身并無好壞之分。隨著技術進步,三元電池會越來越安全,而磷酸鐵鋰的能量密度也會逐漸提升。目前,行業面臨最大的問題不是對不同材料的安全性進行探討,而應該把焦點放在更重要的電池設計、企業監管以及產業規模上,加強產品力。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