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車發展。會議明確完善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支持動力電池、燃料電池汽車等研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范試點。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已實行的應當取消。
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完不到一個月,北京就很快針對新能源汽車的限購政策進行了調整。10月25日,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發布公告稱,為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本期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向所有通過資格審核的申請人直接配置。這意味著,本期通過資格審核的17150個新能源汽車指標申請人,不需要再通過搖號就能直接獲得新能源汽車牌照。國務院關于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有關政策,在北京這個最擁堵也是最需要限購的地區得到了最快速度的執行。這顯然是需要點贊的。
眾所周知,北京是我國最堵的城市之一。正因此,近年來北京市陸續實施了一系列交通管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交通擁堵得到緩解,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尤其是,2013年,北京市交通委、公安局、發改委、科委等14個單位聯合發布了新修訂的《<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2014年1月1日起實施),北京市小客車年度指標配置總量減為15萬個,這大大壓縮了汽車保有增量的空間。
但是,新能源汽車是綠色環保低碳的交通工具。和傳統汽車,并非是一個概念,尤其是其不會直接造成空氣污染。因此,政府可以限制傳統汽車上牌,但不應該限制新能源汽車。同時,就現階段而言,新能源汽車的成本一直高昂,其價格也基本都在B級車的水平上,加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問題隨時都有可能面臨革命性變化與調整,近日又傳出歐洲各國已經開始研發石墨烯電池汽車,許多人對新能源汽車持觀望態度,購買的積極性仍然有待進一步提高。此語境下,政府堅持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就必須要有更加優惠的政策甚至是便利的通道讓車更容易上路。顯然,北京市政府在這一點上,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為其他各地政府做出了表率。
更要清楚的是,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制造是朝陽產業。尤其是隨著全球能源供應的日益緊張以及環保壓力的持續增大,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業可謂廣闊天地、大有可為。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78499輛,銷售74763輛,比上年分別增長3.5倍和3.2倍。2015年1-9月份,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144284輛,銷售136733輛,同比分別增長2.0倍和2.3倍。這些都預示著汽車行業必將迎來新能源汽車時代。這是大勢所趨,也是人心所向。因此,各地政府都應該向北京一樣,迅速落實9月29日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精神,抓緊推動落地一些能有效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與銷售的惠利政策。
站在汽車行車的發展以及“中國制造”的汽車打造核心競爭力角度講,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很有可能為我國汽車制造業打開國內和國際市場創造更大的機遇,一改“國產汽車”銷量低迷的狀態,提升國產汽車的口碑,能更好地促進落實《中國制造2025》,也必將能夠促進我國經濟更好地適應新常態。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