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的總人數目前已經超過5億人。這種建立在資源共享基礎上的全新模式,依托技術手段的革新,全面深化和優化了市場資源的配置,減少了能源的閑置和消耗。可以說,這種以共享為主要特征的新經濟模式,正迅速滲透到許多領域,而汽車共享是其中最為耀眼的一個。
共享發展是黨中央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后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相比其他四大發展理念而言,共享發展是最具有時代意義的一個新提法。從政治層面來講,共享發展的理念主要側重于民生領域的建設和完善,意在讓更多的人享受范圍更加廣泛、機遇更加均等的服務。這一概念投射在市場經濟和產業革新的領域中,則又有了更加具體的含義。那就是資源配置和整合方式,生產組織和產出方式,市場供給和需求方式的深度革新與升級。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也就催生出了分享經濟這一概念。
今年2月,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和中國互聯網協會分享經濟委員會聯合發布了《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其中提到“分享經濟是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閑置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經濟活動總和。分享經濟是信息革命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的新型經濟形態,是連接供需的最優化資源配置方式,是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新理念。”
分享經濟,也是我們所說的共享經濟,其實早已經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想出門先通過網絡軟件約一輛車,想出去玩兒就去網上看看當地人家有沒有空余房間,此外,諸如順風車、回家吃飯等軟件和這些軟件所代表的全新模式,實際上都是分享經濟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的總人數目前已經超過5億人。
這種建立在資源共享基礎上的全新模式,依托技術手段的革新,全面深化和優化了市場資源的配置,減少了能源的閑置和消耗。可以說,這種以共享為主要特征的新經濟模式,正迅速滲透到許多領域,而汽車共享是其中最為耀眼的一個。
汽車共享“躥紅”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兩次提到了“共享”相關的概念: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分享經濟發展,建設共享平臺,做大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動力強勁的新引擎。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富裕起來。
在今年兩會前夕,國家發改委等10部門就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發展共享經濟,鼓勵個人閑置資源有效利用,有序發展網絡預約拼車、自有車輛租賃、民宿出租、舊物交換利用等,創新監管方式,完善信用體系”的要求。
“共享經濟”的概念成為時下熱點,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們建議、提案的關注點之一。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帶來了五個建議,其中就包括《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釋放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建議》。該建議指出,分享經濟將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有助于中國經濟實現“動力轉換”,將服務業變成經濟增長“主引擎”。
由于網絡租約車、順風車、拼車等新業態已經被大眾熟悉,汽車行業的共享已成為發展共享經濟的一個案例。有統計顯示,北京出租車約6萬多輛,而在2014年,北京私人汽車達437.2萬輛,其中轎車316.5萬輛,私車日均閑置23小時。而通過“共享”,不僅可以提高車輛的利用率,控制汽車增量,還可以讓更多人不用買車也能享受到汽車的便捷。
事實上,除了傳統燃油汽車的共享,新能源汽車的共享模式也備受關注。其中,分時租賃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一種全新共享模式。當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擔憂主要存在于充電不方便及續駛里程短等方面,若通過分時租賃的形式,這些問題均可得到有效解決。有統計顯示,在分時租賃模式下,電動汽車的使用率可以提升2~3倍,但使用成本僅是傳統汽車的20%。由于是短時間租賃,一直困擾消費者的電動汽車“里程焦慮”也就不成問題了。
企業紛紛試水
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共享經濟也成為熱門話題之一。滴滴出行COO李建華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共享經濟是必然的,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內容”。他舉例指出,北京目前有500萬輛車,如果再增長1000萬輛,交通將癱瘓。從出行的角度來看,李建華認為,讓私家車接入分享平臺,讓更多人在同一時間共享出行資源變成了必須。
共享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共享經濟提供了先決條件。國家現在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汽車共享吸引了不少創業者加入,并由此形成不同的發展模式。
以滴滴和Uber為代表的打車軟件,算是汽車共享領域的先行者。還有神州專車、易道用車等,這些軟件將所有的汽車資源接入一個平臺,對打車難的問題起到了很大緩解作用。此外,滴滴、Uber等都在不斷拓展新業務,順風車、拼車等模式都有所涉及。
去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了新一批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舉措,其中就有針對汽車業的鼓勵創新分時租賃和車輛共享等措施。現行的車輛共享模式中,除了滴滴和Uber這種有司機的租約車,還有不帶司機的租車。如PP租車,就是一個P2P的租車平臺,個人可將私家車閑置時加入該平臺,供有需求的消費者租用。對于閑置私家車主來說,在自己不需要使用汽車的閑暇時間將車輛租出去,可以分攤用車成本,降低私家車主的經濟壓力并能從中獲益;而由于PP租車沒有線下門店,也沒有自購車輛,減少了購置車輛和停車場的一系列費用,PP租車共享租車平臺車輛租金比傳統租車公司的費用要低30%~50%左右。
咨詢公司羅蘭貝格曾指出,P2P租車市場未來將出現每年30%的增長,到2020年行業利潤將達到42億~63億美元的規模。
就目前情況看,除了互聯網公司紛紛試水汽車共享,汽車生產企業也看好這個新的發展機遇。最近,通用汽車在公布未來發展計劃時指出,通用將由一家汽車生產公司轉型成為一家提供出行方案的服務公司。今年1月,通用在美國斥資5億美元與Lyft專車服務公司建立長期戰略聯盟,雙方將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網絡,目標是在未來為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的自動駕駛專車服務;隨后,通用又推出了全新車輛共享服務品牌——Maven,將整合運營通用汽車目前在這一領域的所有項目。
其實,國外汽車企業試水汽車共享的不只通用一家,寶馬公司在2011年就推出了自己的租車服務平臺Drive Now,并在歐洲多個城市開展業務,據悉該平臺目前已擁有超過45萬租車用戶并已實現盈利。從2016年起,購買MINI的車主能通過寶馬的Drive Now項目,對外出租自己的汽車。不過,這個項目目前只計劃在英國和美國進行。此外,福特也曾推出過一個試點項目,1.2萬名在英國倫敦以及周邊地區的用戶可通過easy Car Club的平臺出租他們的福特汽車。
政策懸而未決
外國車企熱衷于發展汽車共享業務,但在中國,這種新興模式的身份還未被正名。滴滴等專車業務的出現,被看做“黑車”洗白的途徑。去年10月,交通部對《關于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公開征求意見,不過仍未最終發布,對于專車是否合法、能否轉正的爭論一直不斷。
在今年兩會期間一場記者會上,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表示,“我坐過網約車,有些中央領導同志也坐過”,對于這個新的業態不能一禁了之,而是要給一個合法的出路。他強調,當前網約車在便利公眾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依照現有法律法規,沒有取得營運許可人員和車輛對外提供客運服務是不合法的。
“私家車為社會公眾提供以營利為目的的服務,涉及公共服務和客運安全,就必須接受法律法規的規制。”他同時表示,按照目前相關部門起草的辦法,已經提出了相應的轉變途徑,通過一定的程序私家車轉化為合規的營運車輛之后,就可以從事經營性的運輸服務了。
對于網約車管理改革,楊傳堂指出,要鼓勵合乘、順風車等分享模式發展。在節假日期間或者通勤時段不以盈利為目的、分攤出行成本,或者免費友好互助的順風車、拼車等等,體現了分享經濟的一種出行方式,它有利于提高交通資源的利用,對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減少環境污染,具有積極意義。
制度還需完善
汽車共享的出現,可以合理配置閑置資源,實現利益最大化,也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同時,共享模式可以控制汽車總保有量,將減少尾氣排放,減少土地資源利用,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率。
共享帶來的好處很多,但同樣存在著風險。由于行業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對于汽車分享的安全、資質、準入等尚未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兼顧規范和便民的制度體系。在目前的發展模式下,還存在一定隱患。比如,汽車分享參與主體的素質良莠不齊,無論是租車者還是開車者都曾出現不良表現,影響汽車分享經濟的用戶體驗。
要想真正享受到共享汽車,當前的制度還需進一步完善。Airbnb全球運營總裁Varsha RAO曾指出,“共享經濟要依靠社區的力量和信任,打造全新的生活模式,在這個共享平臺上,信任非常重要。”對于汽車共享來說,道理也是相通的。就目前情況而言,必須盡快完善征信等配套制度,重視共享經濟的信用價值;加快立法規范,形成正確引導,引導和規范汽車分享經濟逐步走上正軌;鼓勵社會積極參與,以市場化運作為主,政府監管為輔,真正激發和體現汽車分享模式的積極活力。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