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年已經走了30多號人。”日前,某汽車企業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其中很大部分是被互聯網造車企業“挖”走的。
無獨有偶,另一家汽車企業內部人士也坦言,自從樂視、蔚來等互聯網造車企業誕生以后,該企業已經陸陸續續去了好幾批人。
無論是樂視的丁磊、蔚來汽車的秦力洪還是博太智能汽車的沈暉,互聯網造車企業不時閃現出一個又一個傳統車企的身影。
是什么吸引傳統車企人才紛紛轉身加入到互聯網造車的大潮中?除了相對應傳統車企高額的薪資待遇,互聯網造車企業心中還蘊藏著大大的夢想,這些被傳統汽車行業視為的“野蠻人”,正計劃以全新的產品和模式成為傳統汽車行業的顛覆者。
傳統車企“大佬”變互聯網造車“主力”
上個月,樂視汽車已經宣布傅振興加盟樂視,擔任其副總裁,傅振興此前是上汽集團(600104)捷能公司動力系統部、榮威E50純電動車動力系統總工程師以及上汽第二代純電動整車總工程師。
傳統汽車行業的重量級人物加盟樂視汽車不是頭一回,去年9月10日,樂視CEO賈躍亭就在微博:“歡迎@AUTO丁磊加盟,擔任樂視超級汽車聯合創始人、全球副董事長、中國及亞太區CEO。”
丁磊加盟樂視之前的職務是上海浦東新區副區長丁磊,而在此之前,他官至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海通用總經理,并在上海通用期間創造了上海通用歷史上的“黃金六年”。
另外一家互聯網造車企業蔚來汽車也正在進行招兵買馬。如前奇瑞銷售公司總經理秦力洪、來自上汽的黃晨東和來自觀致的周欣(MarkZhou),以及來自寶馬、特斯拉、福特、通用、大眾、菲亞特克萊斯勒、標致雪鐵龍等汽車集團各類人才,其中公司總裁Dr.MartinLeach,曾任瑪莎拉蒂全球CEO、福特歐洲區總裁、馬自達全球董事總經理。
而前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沃爾沃汽車全球高級副總裁兼沃爾沃汽車中國區董事長沈暉也已經加盟博泰。
傳統車企的大佬們,轉身互聯網造車企業后,基本都在互聯網汽車企業中擔任要職。如黃晨東加盟蔚來汽車,擔任蔚來汽車副總裁,主導蔚來汽車電動化。秦力洪是蔚來汽車的法定代表人。同樣,加盟樂視的丁磊和傅振興,也是樂視造車的“主力”。
轉身不僅僅為了待遇
“互聯網造車企業作為新興的產業,薪資待遇明顯高于傳統車企。”某傳統車企知情人士透露,傳統車企跳槽至互聯網造車企業,工資一般都“翻倍”。
不過,薪資僅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這些傳統汽車人轉行與互聯網汽車企業“捆綁”在一起,是因為互聯網汽車正在風生水起。
與傳統車企不同,以樂視蔚來為代表的互聯網造車企業,不受傳統汽車業務的牽制,可以輕裝上陣。他們一開始就瞄準的是高端電動汽車、電動跑車領域。
據稱蔚來汽車首款車型將是一款極限性能的限量版電動超跑,將擁有超過1000馬力,零到百公里加速3秒以內,目標是具備超過世界上任何一款燃油跑車的動力性能。
除了產品,互聯網汽車企業還要顛覆現在的汽車生態。
他們認為:在一個汽車可以共享的生態模式下,消費者不需擁有車,用車可以隨叫隨到,消費者并不會在意車的外形和品牌,這為互聯網汽車企業顛覆傳統汽車企業,創造了更多可能。
這也意味著,傳統汽車行業的人才投入到互聯網汽車,可能為其職業生涯帶來難以想象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相對于傳統車企,互聯網車企體制靈活,對員工的激勵措施也比較多樣化,與A股上市的樂視一樣,上市也已列入蔚來汽車的計劃中,蔚來汽車的核心團隊擁有期權,目標要登陸納斯達克。
這也無形中增加了對傳統車企人才的吸引力。當然,互聯網汽車企業也清醒認識到,沒有傳統汽車企業經驗的互聯網汽車人才,并不能真正了解消費者以及現有的汽車企業的運作,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也就導致,傳統汽車人才在互聯網汽車業成為“香餑餑”。
傳統車企“保衛戰”
在IT企業看來,如果進入到未來汽車的領域,IT企業比傳統的汽車企業更有優勢。因為在未來汽車所具備的人工智能技術方面,IT企業具有領先優勢。
而一旦再有傳統車企人才加入后,互聯網造車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因為相對于互聯網車企,實際上,傳統車企在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的布局上走得更早。如上汽在新能源方面目前走在行業的前列,在純電動、插電強混合和燃料電池汽車上,已經全線布局,而其打造的榮威E550、榮威E50等產品,也是市場熱銷的產品。熟知業務的上汽能源高管加入處于創業期的蔚來汽車和樂視汽車,無疑將加快其進程。
當然,人才的流失也引起了傳統車企的重視。實際上,互聯網車企引發的人才戰日益發酵的同時,傳統車企也在進行一場“保衛戰”。傳統車企也開始在考慮員工的激勵計劃,如上汽在2015年11月5日晚公布的150億元定向增發方案中,其中11.6745億元由員工持股出資。雖然數額有限,不過,上汽的員工持股計劃,是上海國企員工持股第一單,是重大突破。而員工持股計劃的惠及對象,包括高管、廠部及核心項目帶頭人,總人數達2300人,達到核心員工范圍的97%。而這也為上汽集團員工激勵機制的制定開了個好頭。
而李書福則用為互聯網造車大潮的“先行軍”敲響警鐘。“我覺得今后主導汽車產品、主導汽車市場、主導汽車工業的一定是汽車公司,而不是IT企業。”李書福則表示。
互聯網公司所開發的汽車為無人駕駛而生,沒有方向盤,沒有油門,也沒有剎車,沒有為司機提供駕駛汽車的樂趣。而汽車公司開發的互聯網汽車,既能夠實現自動駕駛,又能夠為司機提供方向盤、油門和剎車,既可以向司機提供駕駛樂趣,又可以實現完全無人駕駛。
李書福認為:“汽車企業開發的自動駕駛汽車更接地氣,更有商業價值,更受用戶的歡迎。”而這也意味著,未來傳統汽車公司仍將是市場主流。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