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并確立其為國家戰略,“互聯網+汽車”迅速成為當前業界熱度最高的概念。BAT等科技公司紛紛跨界涉足汽車圈的同時,車企率先在車聯網、電商、互聯網汽車金融等方面展開想象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當前“互聯網+汽車”風潮,有分析人士強調應該警惕上述概念過度炒作,導致互聯網與汽車行業的融合流于表象。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工信部頻頻點名互聯網汽車,試圖通過智能制造示范等途徑,引導前者駛向深水區。
聚焦:互聯網+營銷成“爆點”
仿佛一夜之間,各大媒體顯眼位置幾乎都能看到“互聯網+”的字眼,尤其在汽車圈,互聯網+汽車更是呈“席卷之勢”。民生證券研報指出,互聯網對 汽車產業的變革影響已從營銷、渠道、運營、產品四個維度全面展開,互聯網汽車、互聯網汽配城、互聯網維修店、互聯網4S店、互聯網車險、互聯網汽車金融等 創新形式已全面鋪開。
其中,在各種“互聯網+”的模式中,汽車電商是目前走在最前端的。2014年,國內各大車企看到汽車電商領域巨大的發展空間后,在繼續與電商平 臺合作之余,也紛紛籌劃自建電商渠道。在上汽、東風相繼組建其自有電商平臺后,上周南都記者獨家獲悉,廣汽集團自建電商平臺公司也于近期組建完畢,原廣汽 菲亞特副總經理徐育林將出任該公司總經理。
同時,互聯網金融也紛紛牽手汽車,如阿里巴巴推出汽車品牌和移動互聯網跨界共玩的方式,如與多家經銷商合作以余額寶凍結款做預付,期間能享受購車款3個月的收益。
易觀智庫互聯網行業分析師潘葳指出,未來一段時間,“互聯網+汽車”的融合發展將呈現高速發展態勢,有望催生上千億元的潛在市場。他強調,互聯網與汽車的融合,將率先在汽車營銷領域得到體現,并且諸如電商等互聯網汽車營銷的融合最為引人關注。
“汽車行業應該警惕互聯網+汽車流于表象”,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則對南都記者表示,當前汽車業界對于互聯網+汽車融合的關注 點大多集中在營銷以及汽車應用體驗層面。“這些確實能夠快速凸顯其作用,并快速實現收益”,他坦言,如果過于集中在營銷方面,則不利于汽車研發、制造等全 價值領域與互聯網融合。事實上,借助互聯網方法優化研發、制造流程才是關鍵。
目標:劍指“不可能的任務”
事實上,對于業界的擔憂,相關主管部門已經有所察覺,近期頻頻出手引導互聯網與汽車行業的融合走向更深層次。
3月9日,工信部下發了《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方案指出2015年啟動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 項行動,以關鍵制造環節智能化為核心,以端到端數據流為基礎、以網絡互聯為支撐等特征,通過智能網聯汽車等示范試點促進工業轉型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實施方案》明確了專項行動的目標,即試點示范項目實現運營成本降低20%,產品研制周期縮短20%,生產效率提高20%,產品不良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
“按照傳統汽車行業的研發制造流程,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凱翼汽車工程院院長盧禮華告訴南都記者,如果通過引入互聯網思維和技術,通過研發、制造等流程的創新,則有可能實現上述目標,“例如互聯網模式下的產品開發進入,就比汽車行業快很多”。
關注:互聯網+新能源的模式受捧
3月17日,工信部軟件信息服務業司召集車企與互聯網企業召開研討會。根據該次會議透露的消息,“互聯網+汽車”計劃已經進入工信部的議事日程,或對相關企業提供項目資金、技術改造支持。
而在一周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更是明確指明了互聯網與汽車融合的突破口。會議強調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重點發展十大產業領域,其中一項就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盧禮華對南都記者表示,互聯網與汽車行業能否順利深度融合,一方面取決于車企內部的思路是否統一,另一方面則是車企等能力經驗是否達到要求。從此方面看,新能源汽車無疑是最合適的。
無獨有偶,3月26日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表示,廣汽集團將通過互聯網+新能源的模式,促使廣汽集團在20 20年實現16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銷售目標。他強調,廣汽集團將順應市場需求,與互聯網企業開放合作。
(責任編輯:admin)
工信部部長苗圩:提高技術準入門檻,嚴防新能源汽車及產品低水平2017-01-16 09:24
|
工信部“白名單”讓韓系電池企業陷入了被動2016-08-11 13:57
|
動力電池"有量無質" 研發突破進入關鍵階段2016-03-25 08:41
|
解析:工信部“暫停”三元鋰電池在客車應用上的深意2016-03-16 09:50
|
新能源車銷量今年將翻番 工信部:已發現騙補企業并將嚴處2016-03-14 08:35
|
工信部5億元投資動力電池研究院 會打水漂嗎?2016-03-11 09:02
|
解析“工信部叫停三元鋰電池”事件 路線之爭由來已久2016-03-08 09:23
|
工信部“叫停”三元鋰電池 是“一石三鳥”?2016-02-25 13:54
|
工信部:解讀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及產品“白名單”2015-04-22 21:49
|
回應"品牌"之爭 魏建軍:"本土品牌"更中性2015-04-03 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