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處于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優化能源結構的時期。”努爾·白克力說,在“十三五”時期,中國每年將新增1500萬-2000萬千瓦的光伏發電,繼續保持全球最強勁增長的光伏市場。
3月21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第九屆亞洲太陽能論壇上致辭稱,太陽能是具有潛力的新能源發展技術,在全球能源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光伏發電增幅趨穩,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太陽能發電分為光熱發電和光伏發電,其中以光伏發電為主流。光伏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而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的關鍵元件是太陽能電池。
數據顯示,自2008年起,中國連續8年光伏電池產量居世界首位,累計為全球提供了70%以上的光伏電池產品,自2013年起,中國連續3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超過1000萬千瓦,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光伏市場。
盡管光伏發電在中國發展迅速,但當前,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中仍占到64%,水電、風電、太陽能、核電、天然氣等新型能源只占能源消費的57.9%。
“中國正處于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優化能源結構的時期。”努爾·白克力說,在“十三五”時期,中國每年將新增1500萬-2000萬千瓦的光伏發電,繼續保持全球最強勁增長的光伏市場。
以下是努爾·白克力的演講摘錄:
大家知道,3月16日中國兩會剛剛閉幕,中國政府總結五年發展的成果,制定了未來五年的規劃,處于這樣的時間節點,在中國舉辦第九屆亞洲太陽能論壇,可以起到如何更好的促進亞洲太陽能產業發展,特別是通過區域合作更加全面的推進綠色發展。
中國政府制定了“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也明確了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經濟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的能源發展戰略總思路。
當前,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中仍占到64%,水電、風電、太陽能、核電、天然氣等新型能源只占能源消費的57.9%,在能源需求增長爆發的大背景下,正是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優化能源結構的時期。中國作為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在轉變能源發展方式方面,既有自身必須轉變的要求,也有擁有全球能源變革的外在環境需要,我們愿與各國加強合作,加快推動清潔、低碳能源發展,共同完成新一輪能源變革。
今天,借這次論壇我主要談三方面的觀點,與大家分享。
一、全球能源變革需要全世界各國共同行動。
當今世界面對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資源的快速對接,嚴峻的環境污染和全球氣候變化,尋求可持續的能源方式,已是擺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的重大問題。進入新時期以來,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的新能源技術逐步開始規模化發展,全球正在興起新一輪能源變革。2015年11月,中國政府聯合了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在中國蘇州召開國際能源變革論壇,匯聚多國政府代表、企業專家,探討了能源變革的戰略和實現路徑,發布了宣言,提出了共同推動全球能源變革的倡議。
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發展。2014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推動中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戰略構想,其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一是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的全面消費。二是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三是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四是推動能源組織革命,打通能源發展的快車道。一個合作,就是加強全方位國際合作,實現開放創新下能源的發展。
中國牢固樹立了清潔能源發展理念,要在世界化石能源清潔化發展的同時,大膽推動非化石能源的規模化發展。中國政府確立的目標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工業生產總之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2030年前后,排放達到峰值,并力爭達到共識。這是中國政府向國際社會做出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我們將加快調整能源發展方式,確保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亞洲地區的太陽能產業大有作為。
亞洲是目前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也是占全球新的能源需求規模最大的地區,當今和今后一個時期,亞洲約占全球新增能源的45%,這既是嚴峻的挑戰,也是實現能源轉型的基礎。亞洲將是新一輪能源轉型中最重要的地區,走一條新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亞洲地區必須有所作為,而且也可以完全做到大有作為。
亞洲開發銀行在2010年設立亞洲太陽能論壇,建立了區域太陽能產業的重要平臺,這項活動極具前瞻性,近3年來,在全球光伏發電新增裝機中亞洲占了50%以上,亞洲地區也是規模制造規模最大的地區,太陽能產品制造居世界首位,多晶硅產業約占全球的65%,光伏產量占全球的95%,光伏組件總量占全球的92%。從目前發展趨勢看,太陽能是具有潛力的新能源發展技術,在全球能源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光伏發電增幅趨穩,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如果亞洲各國如果抓住全球新一輪能源轉型的機遇,在新能源各領域、各環節建立起類似光伏產業的優勢,不僅將實現本區域能源轉型的跨越式發展,而且可以把清潔能源打造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的新生力量。
三、中國愿加強與亞洲各國在太陽能領域的務實合作。
亞洲各國能源密切關聯,既面臨很多共同問題,也有很強的突破。我們將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中,將能源作為重點,特別是把本區域太陽能優勢發揮好,實現共同發展。
一是,中國愿與各國分享太陽能產業發展的經驗。在中國眾多清潔能源利用方式中,太陽能特別是光伏發電近年來快速發展,成為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的一大亮點。自2008年起,中國連續8年光伏電池產量居世界首位,累計為全球提供了70%以上的光伏電池產品,自2013年起,中國連續3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超過1000萬千瓦,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光伏市場。同時,光伏發電已形成多元化格局,各種工業廠房、公路建設以及千家萬戶居民開展了各種光伏應用,許多地區把光伏與農業、漁業、生態治理相結合,特別是把光伏發電與扶貧相結合,開辟了光伏+的新模式。在“十三五”時期,中國每年將新增1500萬-2000萬千瓦的光伏發電,繼續保持全球最強勁增長的光伏市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充分發揮了光伏在解決邊緣地區用電方面的作用,2003—2015年,中國政府安排財政資金支持無電地區建成光伏獨立電站670座,光伏互用系統35萬套,為120萬無電人口解決了用電問題。我們愿與解決用電問題的國家分享經驗,通過區域合作將中國的經驗推廣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能源保障。
二是,大力加強太陽能產業合作。中國在光伏制造和開發利用方面具備較豐富的經驗,產品性價比高,工程建設能力強,可以與有關國家在投資、裝備、工程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迄今為止,已有中國企業在亞洲其他國家設立光伏制造,有的甚至以產業園區的方式積極配套、迅速形成有效的生產能力。我們將積極支持相關產業走出去發展,優化產業布局,在更多的地區建立光伏制造體系,中國在能源技術、裝備、工程等方面積累了較強的經驗,非常愿意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與亞洲有關國家合作。最近幾年,我國與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形成了合作模式,今后我們在與亞洲各國的能源合作中將更加重視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太陽能的開發利用,實現本區域綠色能源優先發展。
三是,加強與亞洲開發銀行合作,推動太陽能產業發展。亞洲各國多數是發展中國家,普遍缺乏建設資金,關鍵是要將寶貴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四兩撥千斤,通過進一步創新配更多的金融資源。亞洲開發銀行作為區域性政府間金融開發機構,在亞洲地區消除貧困,促進區域社會發展方面開展了很多工作。
中國在2013年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亞洲是“一帶一路”合作的重點區域,能源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中之重。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亞洲地區的合作發展,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銀行,并出資400億美元設立了開放式的絲路基金,重點在沿線國家基礎設施,開發產業合作等方面提供投資與支持。中國愿與亞行、亞洲各國政府和企業一道,充分利用各種金融平臺,創新投融資模式,實現產業、金融一體化發展,協同建設具有技術和市場優勢的亞洲太陽能產業體系,使亞洲太陽能走在全球的前列。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