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在2015年第3屆中國(武漢)鋰電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ABEC 2015,鋰電“達沃斯”)上,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鋰電達沃斯學委會秘書長墨柯發表了題為《2015-2016鋰離子電池市場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的演講報告,以下是演講報告實錄:
非常感謝大家還能堅持到現在,我給大家報告的題目是“2015—2016鋰離子電池市場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由于時間比較晚,我盡可能長話短說,我這個報告可能更多的是數據,大家感興趣可以會后向組委會電郵索取。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2014年鋰離子電池產業和市場的狀況,總體來講,鋰電池市場需求還是在高速增長當中,年均復合增長率這幾年達到了32.51%,但是我們看一下,它是在逐漸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因為前面幾年我們市場需求高速增長,靠的是成本下降的驅動,現在這個成本的驅動力在逐漸下降,市場要繼續高速增長,必須要找到新的驅動點,那就是技術。
在里面鋰電池市場正在快速轉向動力需求,交通工具和工業儲能這塊可以統稱為動力需求,2011年占比比較小,但是逐年逐年增長得非常快。
這里面最大的增長動力是電動汽車市場,電動汽車對鋰電池的市場需求,2011年才占6.63%,到了2014年已經突破了16.7%,我們預計今年會突破25%,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
中日韓鋰電池產業競爭格局變化,總體來講是中國鋰離子電池企業的出貨總量在逐年增長,不單總量,市場份額也是在逐年增長。
主要鋰離子電池企業市場份額,這個不多說,在將來電動汽車當中,我們認為這三家企業可能也會占據一個壟斷的地位。
這是2014年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市場格局,具體不多說。
來看一下我們國內現在吵得最熱的是三元電池,但是實際上從汽車電池的市場來看,錳酸鋰電池是主流,包括看一下LG、AESC這些廠家的主要產品占比,大家看這個表。有日本的調研機構顯示,松下的核心專利數量遙遙領先于其他企業,包括在磷酸鐵鋰這塊,他們專利數量是其他企業加起來之和,他們有很強的技術實力。
主要電池企業關鍵材料供應商情況,這個也不多說。
2014年正極材料市場格局,我們要注意到一點,跟鋰電池快速增長不同,材料企業有一些已經到頂了,要走下坡路了,正極材料就是這樣。2013年我們看一下,中國占比50%,2014年馬上下降很多,主要是因為我們在高速增長的電動汽車市場方面,我們正極材料的貢獻遠遠不夠。當然了,今年會改變,今年情況不一樣,因為今年海外的正極材料企業供應不過來,所以中國的動力電池產品大多數還是采用國產的,這也會帶來電池品質和安全的問題,這個后面會提到。
負極材料也不多說,負極材料主要就是三強壟斷,要提到三菱化學現在追趕得很厲害,它們主要是依靠中國山東的石墨資源在快速發展。
電解液和六氟磷酸鋰市場格局也不多說。
隔膜倒是增長得很快,也出現了一些比較好的隔膜企業,像武漢的惠強等等,希望他們都能夠取得快速發展。
主要講一下2015年,2015年前三季度實際的進展,美國市場是8.24萬輛,同比跟去年相比稍微降了兩三千輛主要原因是因為從今年的四五月份以后,有部分的州陸續開始取消電動汽車采購或者稅收優惠,他們認為完全靠市場電動汽車也已經能夠發展起來。所以我們預測今年銷量會維持在去年的水平,大概12.1萬,包括電動客車在內。
然后到了明年之后,它會重新回到它的正常增長軌道上去。對于歐洲,我們是低估了碳排放法規對于車企的威懾力,所以它們增長很快,我們原來預測增長25%,實際翻番增長50%。中國現在大家都知道,大大地低估它的政策的刺激因素,中國的發展是非常快的,今年確確實實有可能會到30萬,24萬輛還是前不久做出的調整,現在看還得繼續往上調。日本側重發展是混合動力。
看1到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現在已經是29萬輛了,非常驚人。這是賽迪資訊的一張圖,我引用了一下,主要強調政策刺激的因素,前面幾輪政策刺激沒有起到效果,但是作用到了現在差不多開始爆發了。
原因分析也不多說了,剛才說的,政府的強力推動,還有車企的強烈愿望,因為車企現在傳統車不好賣,生意比較難做,而生產新能源汽車,不但可以獲得政府的補貼,而且很容易得到政府各種政策的支持,包括土地、稅收,特別是銀行的貸款和資本市場的資金,這一點很重要,很多企業生產的現金流其實是越來越緊張,它需要通過這種手段獲取更多資本來維持它的運轉。
全球市場電動乘用車前三季度銷量,具體數我也不說,總體來看,PHEV應該是未來可能會發展更快的。
這個是我們大概統計的一個表,在2014年,包括之前,EV有40款,PHEV有20款,這主要統計銷量在500輛以上的。2015年新增的PHEV有6款,EV只有1款。總體上以后可能PHEV在未來幾年會發展得快一點。
講一下2014年車用電池的單元情況,大概都是290到310美元每千瓦時之間,2015年還沒說,但總體可以看到海外市場價格漲幅到10到15%,中國市場是20%左右。
海外車企的電動汽車和電池戰略,電動汽車戰略海外車企基本上還是以插電式的混合動力為多數的。那么電池在逐漸地轉向韓國企業。中國的車企還是側重發展純電動的多一些,電池選擇的戰略一般是多樣化,但是今后也可能會以這兩家韓國企業為主,因為它們的動力電池在中國的生產基地前不久先后都已經投產。
我們來看一下為什么大家都會愿意選擇韓國企業,我列舉了一下這四方面的一個比較,中國企業在技術的能力上面,目前是稍微的差一點,主要因為前一階段我們發展磷酸鐵鋰,到現在才開始轉三元。關鍵是制造的能力,韓國企業現在它的動力電池單元不良率達到了1PPM級別,這個是很驚人的。中國優秀企業,A品的成品率達到70%就算很不錯的,加上B品達到90%就不錯了,這樣的電池在電動汽車上用,因為一致性的問題其實是挺大的。價格二者是差不多,韓國企業能夠1塊5到1塊6Wh,中國是1.44,如果國產,它們價格跟我們差不多,甚至更低,這就導致他們產品非常受歡迎,這對中國企業是非常嚴峻的挑戰。
我對2015年鋰電池市場規模的預測,在2015年總量8600萬千瓦時,電動汽車占比會首次超過25%。對于2015年中國電動汽車電池用量預測,我們預計電動乘用車會消耗到380萬千瓦時的用量,電動客車和電動的專用車什么的,大概是10020萬千瓦時,如果按照磷酸鐵鋰和錳酸鋰離材料來區分,磷酸鐵鋰還是占多數,大概會超過10050萬千瓦時左右。
我補充一下,現在很多人說中國今年動力電池特別地緊張,產能不夠,我們認為產能總體上是夠的,可能緊張也就是結構性的緊張,這個表列舉了,現有的產能今年達到了2000萬千瓦時,產能其實是夠的。
呈現緊張的原因一個是電池路線轉型的鎮痛,由磷酸鐵鋰向三元轉,可能企業準備不足。另外一個,政策導致的選擇錯位,我們補貼的政策其實有很多的漏洞,導致車企它寧愿選擇更便宜一點的電池。這樣的話,一些價格便宜一點的,品質我覺得可能很難保障,相比較而言,相對好點的就比較困難。
關于2016年和2020年趨勢分析和預測,我們來看一下,2015年25萬輛,2016年50萬輛,這樣漲的話,按照他們這樣的預測推算下來,電池大致的估算,2019年就到了1億kWh,2020年達到1.3億kWh,那么產能的情況是怎么樣?現在在建的,已有的如果全部實現,已經有1.85億kWh,我們是完全足夠的,我們現在是有點太瘋狂了,這個行業其實需要冷卻下來,這樣太熱并不是好事。
關于2016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測,這個預測又得再調整,因為2015年預測24萬輛,是前不久做出的,今年很可能到30萬輛,但是總的來講,我們增長力這方面還是不想調整,我們認為中國2016年增長力可能最多只有50%,2017年降到30%,2018年降到20%,越來越低,這是因為政策刺激的效果,之后會顯著下降。電池價格的下降和能量密度的提高,到那時候能夠取得很大進展,那個時候海外的市場會推動中國市場往前走,那個時候會逐漸地由底部再向上回升,2019年會回升到25%,2020年回升到30%。
海外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存在這么一個主要的規律,大家也可以根據這個去推測一下未來幾年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況,也就是說車用電池組的價格以每千瓦時計算,大概銷量增長約20%到30%之間。
簡單說一下電動汽車市場大發展主要取決于兩大因素,一個是電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提升到一個什么樣的標準?純電動的由150公里提升到300公里。電池成本大幅度下降,下降的一個目標是什么?就是由2014年大概390到400美元每千瓦時到200美元每千瓦時左右。現在主要企業都是向這么走。
三星的技術目標路,三星現在已經到200瓦時每公斤,2019年到250,2020年突然到300以上,因為它們計劃到那個時候他們全部鋰電池要實現量產。
我說一下隱憂,電池問題可能會集中的爆發,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預測明年的增長會比較低的主要的原因,我們來看一下2014年,電動汽車的銷量由1萬輛增長到8萬輛,2015年由8萬輛增長到24萬輛,這樣車輛的品質難以管控,電池的品質管控也難以管控,而且電池看起來有點更糟糕,因為2014年的時候,咱們所需要的材料,大多數還是以進口為主,包括比亞迪,它的磷酸鐵鋰材料大多數還是來自于加拿大。而今年你要讓他們再提供這么多材料是不可能的,因為今年磷酸鐵鋰需求量可能會高達2.6萬噸,而三元材料的需求量可能高達8000噸,海外企業它們是供應不過來的,因為他們生產的計劃性很強。只能更多用國產,用國產電池問題可能更加凸顯了。
總的來看,從中國企業總體制造能力來看,2014年銷售車輛當中電池出問題的,時間大致是在2016年,今年的電池出問題的時間也大致是在明年,這樣的話,在都疊加到明年,明年電池問題可能會集中爆發,特別是電動汽車放量都是在下半年,明年下半年大家要關注一下,這是一個問題。
2015到2020鋰電池市場規模做了一個預測,分了電動汽車和其他,我們預計到2020年超過2.2億千瓦時,其中電動汽車到2020年它的市場占比占到了38.83%,將近40%。價格的預測預計到2020年到200美元。最近碳酸鋰供應很緊張,我們也對它做了預測,不多說。
中國企業的主要機會,從電池來看,主要機會在差異化的市場,第一個就是具體的電池類型用量大的市場,不同的手機電池都不一樣,這是我們的一個機會。另外就是日韓電池巨頭重視不夠的市場。另外就是關注錳酸鋰離電池技術。
另外在設備、正極材料及鋰和鈷等資源短期有機會,鋰和鈷現在價格上漲也很厲害。
我大概簡單介紹到這里,謝謝!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