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一部移動電話誕生之日起,人們對它的依賴有增無減,特別是在“大哥大”時代更是身份的象征,就連富豪都對它趨之若鶩。不過,當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手機行業進入到功能機時代,此時手機的制作成本已下降不少,體積也縮小到手掌大小,幾乎人手一部,并且它們的附加功能大多都是當MP3使用,所以當時廠商們之間互拼的焦點在顏值上,因此那會兒可以看到很多樣式的外觀,像滑蓋、翻蓋、旋轉手機等。
然而,當Android這一開放式系統在手機上運行之后,忽然讓人們意識到原來手機還能這么玩!例如工作學習、休閑娛樂等。正是由于智能手機集眾多功能于一體,與移動互聯網相結合,從而達到功能機所沒有的高度,所以功能機逐漸被智能機所取代,至此手機行業進入到智能時代,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少便利。
俗話說“有得必有失”,雖然智能手機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但功能機時代的百變外觀并沒有延續下來,目前大多數智能機都是清一色直板造型,并且屏幕尺寸也越做越大,但這正好滿足一些用戶的觀影需求。除屏幕外,智能機的內部配置也向PC靠攏,區分CPU、內存、硬盤等參數。當然,這也是手機行業變革最重要一步,正是因為這種變化,廠商們在手機配置上大做文章。如今,手機端配置過剩已成共識,大家便把目標瞄向系統、體驗、續航等方面,那它們會是手機行業下一個變革點嗎?下面我們就來聊聊。
說到系統,凡是對智能機了解的人都知道,時下手機系統基本上分為Android和iOS兩大陣營(其它可以忽略不計),它們占據手機市場90%以上份額,前者屬于開放式,后者屬于封閉式,從目前的市場狀況看,開放式系統在安全性上不如封閉式系統,而封閉式系統不如開放式系統多樣化,在一些功能上還要借鑒前者。
如果你一直關注Android和iOS的發展動向會發現很有意思的事情,由于之前的Android系統一直被碎片化以及安全問題困擾,所以谷歌發布的Android 5.0版在安全方面采用了與開放背道而馳的封閉機制,可以說是為了安全而“關門”。相反iOS系統則在原先完全封閉的基礎上開放接口,允許用戶安裝第三方輸入法,并在下拉菜單中加入自定義程序,這多少讓“果粉們”欣慰了一把。假如照此發展的話,也許今后會誕生既是Android又是iOS的系統,至于這種變化是否會帶來手機行業的變革還有待觀察。
而在體驗上,iOS可以說是目前運行最流暢的系統,雖然Android系統已推出Android 5.0版本,但要想擺脫之前的印象還需時日。不過,iOS系統雖有良好的用戶體驗,但對大屏手機的操作優化沒有Android陣營做的好,像什么智能分屏、單手模式、語音操作等。
其實,系統層面Android和iOS目前都可以做到流暢運行,只是在手機形態上目前還沒有大的突破,特別是這幾年的直板造型用戶早已審美疲勞,因此市面上出現了曲面屏、柔性屏等創新設計,但受限于
電池技術,才導致手機形態停步不前。
目前智能手機所使用的電池技術還是索尼于1992年發明的鋰離子電池,經過十幾年發展雖然誕生了燃料供電、太陽充電池等技術,但它們存在造價高、轉化率低等問題,因此以現在的技術而言,鋰離子電池依舊無法替代。不過,廠商為提高智能機的續航,采用增加電池容量或提升充電速度等方法。要是未來能解決電池形態以及續航等問題、相信網上流傳的那些投影、卷軸、透明等概念將會成為手機行業的下一個變革點。
(責任編輯: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