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北京迎來了連續第三天的霧霾,距離新能源汽車概念的長城華冠舉行在新三板掛牌敲鐘儀式還有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在順義長城華冠的二層會客室里,戰略投融資總監曹懷英正在向來采訪的媒體記者們介紹公司的情況。隔壁的房間里,公司董事長陸群正在接待到訪的投資機構代表,商討在資本市場中進一步合作的操作可能。
從2014北京車展上,長城華冠推出旗下全新純電動跑車——前途,被媒體稱為中國版特斯拉,到2015年7月,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發布《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為其進入電動車市場提供了可能,再到9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總股本1.2億股,近30億估值,20億定增接近完成,國開銀行、興業銀行等機構成為戰略合作伙伴。長城華冠,中國最大的汽車設計公司之一,正在極其迅猛且目標明確的撲向電動汽車整車生產及銷售市場。在收到新三板掛牌確認函的那天,整個長城華冠沸騰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迅猛,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像這天一樣,媒體和投資人的陸續到訪漸漸成為常態,也讓之前一直沉寂于整車生產廠商身后,像參謀一樣默默提供整車設計方案和技術支持的長城華冠有機會走到幕前,正式成為汽車市場的參與者并開始引人關注。
“我們開竅了。” 曹懷英在談到長城華冠從整車市場的參謀者到參與者的轉變時毫不諱言的說,“我們干了十二年的整車設計,在2002、2003、2005年的時候,我們幫過吉利,也幫過奇瑞,做生產規劃,車型達產。但我們始終并沒有直接進入市場。直到《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出臺,規定要求企業必須得有技術,必須得是自主的,必須能夠做出的設備足夠好。而這恰恰與我們多年來的付出相契合。我們從在2007年、2008年就開始從事純電動汽車的研發,2011年又接了薩博的純電動汽車設計的任務。因為他是一個要做歐洲體系的,薩博對于技術跟追求又比較嚴苛,所以,按照這次規定的要求,我們比別人早走了七八年的路,且起點很高。”
時也?命也?
8年前的那一次后知后覺,讓長城華冠錯過了民營企業進入整車生產銷售市場的第一個黃金期,教訓是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諸多在經驗和技術方面都不如自己的汽車行業的后來者們在市場上極速擴張。
這8年來,吉利完成了對沃爾沃的全部股權收購;奇瑞連續位列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榜首;比亞迪在電動車市場上形成了品牌效應。而長城華冠則只能在沉默中等待下一個機會的到來。
這一等就是8年。2015年7月,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發布《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當看到其中第八條中強調的“具有純電動乘用車產品從概念設計、系統和結構設計到樣車研制、試驗、定型的完整研發經歷。具有專業研發團隊和整車正向研發能力,掌握整車控制系統、動力蓄電池系統、整車集成和整車輕量化方面的核心技術以及相應的試驗驗證能力,擁有純電動乘用車自主知識產權和已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以及第九條中所列“具備純電動乘用車整車正向開發能力的研發機構。至少具備整車及動力系統匹配、整車管理系統、車載能源管理系統、車輛輕量化、車輛安全等關鍵技術的設計開發能力、試驗檢測能力以及對整車產品運行狀態的監控能力”的時候,長城華冠感覺自己的第二次機會來了。
或許在2007年接過薩博純電動汽車設計任務的那一刻開始,機會的大門就已經開啟了,但當時沒有人能無法預測到,長城華冠這一舉措為自己8年后抓住進入市場的第二次機會奠定了領先的優勢。而持續8年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技術研發,也使長城華冠在面對第二次機會的時候有著無比的信心。
“在我們做純電動汽車研發的時候,有很多技術是沒有人做的,現在要做純電動汽車技術,可以從別人那里買技術,可當時沒地方買,只能自己研發。所以我們就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技術體系,包括生產化體系、整車控制體系、能量保護與能量管理體系,以及整個綜合調教。”曹懷英說,“而我們在做長城華冠之前的15年,是在北汽做研發與生產,協助把克萊斯勒的這種研發體系、驗證體系、整車生產體系本土化,并且同時開始做國內自己的這些整車的研發,同時研究美國的軍用吉普,做著中國的212,并且生產著合資的。應該說華冠既有幾十年整車生產工業的傳承,又有這種沒有產業包袱的創新,這是我們在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里面比較獨特的地方。”
整車工業生產15年經驗,為車企提供設計方案、生產協調、技術支持12年形成產業網絡,純電動汽車整車研發8年形成技術體系,這些積累讓長城華冠董事長陸群在接受媒體時可以很有底氣表示,對于生產資質,目前長城華冠在積極申報中。在目前申報企業中,長城華冠最符合《規定》要求。
時也?命也?陸群說5年前成立電動車事業部,開始設計和研發純電動超級跑車——前途K50。當時,長城華冠沒有料到相關部門會為電動車專門預留資質,只是在潛意識里認為,未來決定電動車成敗的核心因素是技術,而長城華冠需要為此做儲備。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謀事在先
抓住機會的關鍵,在于能否成為第一批申報成功的企業。自去年《規定》征求意見稿發布之后,就有近10家企業積極籌備電動車資質申報。今年上半年,這股申報之風有增無減,很多企業為了達到要求,通過掛靠、合資、合作等方式申請,競爭呈白熱化狀態。
《規定》第八條第四款中硬性規定的“自行試制同一型式的純電動乘用車樣車數量不少于15輛。提供的樣車經過國家認定的檢測機構檢驗”,原本會拖延很多有意向企業獲得申報資質的步伐。按照發改委相關人士的解讀,純電動汽車達到要求,必須經過很多試驗。碰撞、安全等試驗必須是全新的車輛。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道路測試,以及企業自行開展的各種檢測試驗等等。另外,企業產品上市后還應該有一些車輛儲備,以備在實際使用中發現問題,進一步進行某些方面的檢驗。15輛車并不多。
也恰恰是這條規定,使得長城華冠成為第一批擁有申報資質的企業的可能大大增加。長城華冠在去年車展后進入樣車試制階段!兑幎ā烦雠_后,已將15輛樣車交付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進行各項試驗?煽啃栽囼灥3萬公里里程已經完成了2.8萬公里,而最可能帶來麻煩的碰撞測試,目前已經順利完成了正碰試驗和側碰實驗,后碰也已經完成。
按照華冠的估計,所有的試驗內容將會在11月底完成。在進行試驗期間,長城華冠同樣在著手準備可研性報告的內容,預計同樣將會在11月底完成報告要求的各項認證。
而與此同時,華冠已經在開始著手進入造車階段的準備工作。作為首條生產線落戶地的蘇州生產基地開始籌建,初步規劃年產目標雙班5萬臺。
“我們會全力為整個行業建立好新型工藝的純電動汽車的生產示范的中心,然后我們也會采用開放式的商務模式,跟所有想從事整車生產的新能源純電動汽車整車生產的朋友進行合作,協助他們獲取新的整車生產資質,建立新的工廠。”曹懷英在談到華冠在隨后整車市場上的戰略布局時,顯示出一種謀事在先的從容:“我們未來的市場戰略有四個部分,第一是繼續為合作車企提供的整車設計和技術支持,第二是我們自營品牌純電動汽車的制造和銷售,第三是我們會參股其他整車廠,建立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第四是我們會跟新能源企業聯合建立一些新型材料、新型部件的合資工廠。例如電池的合資工廠,我們和三星[微博]的談判,如何做都協商好了,現在已經進入法務階段;和力神的談判也在進行中。碳纖維材料我們也在與兩家企業談判。在互聯網和安全駕駛方面,我們現在有四五家企業正在做技術層面的合作,跟國際上大型公司也正在做談判。后期還會有鋁鎂合金、電池控制器、無線充電等方面還陸續有合資材料工廠的建立計劃。”
當華冠謀劃的戰略布局完成時,一個從設計到制造,從材料到整車,從自營品牌到合資品牌的多維度全產業鏈的產業網絡是否會使華冠成為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中隨處可見的身影呢?
當環境、能源的嚴峻現實倒逼新能源、新材料在各行業中被廣泛應用時,已經在籌劃新材料合資工廠的華冠,對純電動汽車領域之外的社會新能源變革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