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特瑪目前探索的是以聯盟為主導的第三種模式。”深圳市沃特瑪
電池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耿德先認為,這種模式的最大優勢在于通過技術協同實現了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資源整合與高效利用。
當前新能源汽車領域,主要存在兩種生產模式。一種是以領軍企業比亞迪為代表的自成一體式,這類企業掌握核心技術,采取內部封閉式研發、生產,幾乎獨自完成新能源汽車主要零部件及整車制造等環節;另一種則是以宇通為代表的垂直整合模式,這類企業立足于自身的技術實力和行業影響,對零部件企業進行整合以增強競爭力。
“很明顯,這兩種模式都有其先天不足,比亞迪模式對企業體量和技術積累要求非常高,需要維持龐大的零部件投入,普通企業很難企及;宇通模式則是強調整車廠的優勢地位,同樣要求強大的技術儲備,并且這種模式可能在售后和保養方面面臨問題。”耿德先認為,沃特瑪采用的聯盟企業抱團發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模式創新。
沃特瑪的這種模式更類似于一種自由協作,針對具體項目,聯盟內部企業立足于自身研發優勢,個體之間通過最優化的資源整合形成配套。事實上,這和互聯網領域備受推崇的“U盤化生存”有異曲同工之妙。
“U盤化生存”是互聯網知識社群“羅輯思維”創立者羅振宇提出的一種理念,選擇這種方式的企業或者個人最為核心特點就是“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
正像沃特瑪新能源汽車創新聯盟副秘書長鐘孟光所說,同時兼顧各方利益又能保證高效運作的資源整合,能夠保證聯盟的新能源客車實現完全市場化、可持續運營。
堅守的價值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實現“U盤化生存”至少需要兩個要素,首先就是要夯實自身的特定核心價值。
沃特瑪成立于2002年,是國內最早研發磷酸鐵鋰電池、汽車啟動電源、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并率先實現規模化生產和批量應用的磷酸鐵鋰電池企業之一,也是首批進入工信部頒布的《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及產品目錄的十家之一。
14年來,沃特瑪一直堅持磷酸鐵鋰32650圓柱型電池的研發。沃特瑪電池研究院院長饒睦敏表示:“我們不懷疑任何一種材料都可能是未來電池的最佳材料,我們也知道磷酸鐵鋰電池的弱點在哪,但我們始終堅持自己能做的。”
沃特瑪也試圖借鑒其它材料的優點來彌補磷酸鐵鋰電池的不足,尤其是在電池高密度方向上,預計今年年底,沃特瑪將推出能量密度在140瓦/公斤的新產品。時至今日,沃特瑪已經擁有390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17項,國際專利7項。
當前,沃特瑪已經與包括東風、一汽、大運等在內的數十家整車生產企業深入合作。在純電動公交領域,為了解決營運和充電難問題,沃特瑪專門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民富沃能,民富沃能已經實現了純電動公交的快速充電。此前在公交市場上,只有采納鈦酸鋰電池或多元復合鋰電池的客車能夠實現快充,而民富沃能是第一個實現了磷酸鐵鋰客車快充的運營公司。
在某些特定的缺少充電樁的地方,民富沃能會為公交公司配置移動補電車。民富沃能副總經理陳林介紹,民富沃能已經開發出內置1200度電和600度電的兩款移動補電車,一輛裝載150kwh電池的客車,單槍充一小時即可充滿,雙槍充半小時即可充滿。
不僅是聯盟
“U盤化生存”的第二要素即是釋放想象力建立多維度的連接與整合,創造新的模式、生態。沃特瑪進入新能源客車銷售和運營當中,依托的正是與相關核心零部件企業的整合。
2013年,沃特瑪開始整合上游材料端,由電池供應商轉向聯盟,并以深圳市民富沃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為市場運營平臺,為城市交通電動化提供一套完整、系統的解決方案。是年10月,一個囊括了動力電池、電機、電控驅動系統、動力總成、充電設備、運營平臺等機構公司的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正式誕生。
“聯盟核心理念是開放,不僅是市場開放,還包括技術研發的開放,其結果就是核心技術的溢出效益。”在耿德先看來,聯盟企業都像是一個個自帶信息的U盤,每次對外合作,聯盟會根據客戶需求提出整體解決方案,然后結合各企業研發優勢在聯盟中的企業中去推薦,選用聯盟中的核心零部件來配套,各家企業形成新的研發整體。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之初,尤其是客車領域,大多數整車廠缺乏電動核心技術儲備,因此失去了對零部件企業的絕對掌控能力,核心零配件企業則有機會整合上下游成為產業主導者。但隨著相關技術的迅速普及,整車廠憑借資金、規模和客戶等優勢,將重新尋求在產業鏈合作中的主導權。此時,沃特瑪這種核心零配件聯盟抱團模式的優勢就充分體現出來,在合作中,聯盟無疑將獲得更多的話語權。
“現在聯盟的廣度和深度已經更加拓展,廣度覆蓋到全國,深度從整車設計到運營。”民富沃能副總經理、綜合設計院院長韓玉榮介紹,現在聯盟已經打通了整個產業鏈,包括總成系統、底盤系統、駕駛室系統等。對外合作時,聯盟根據客戶需求,系統化的提出購車及運營的解決方案,提供從充電設施建設到車輛設計、運營和維護的一體化服務。
此外,聯盟還通過深度整合構建起“移動端 APP+云端管理系統+云平臺數據分享+線下充電設備+支付與金融”等O2O服務模式。通過無線傳感網絡,將車輛、移動補電車、充電樁信息集中于云端數據中心,利用數據處理,實現公交、通勤、物流車等車輛安全管理、高效利用。
云端數據中心可以獲取所有車輛電池電量、電流、電壓、車速、定位、關鍵零部件狀態等90余種實時信息,監控車輛和關鍵零部件的運轉情況,及時對故障進行診斷、預警,快速反應。
一個成功樣本
當然,沃特瑪并沒有止步于創建了一個可以實現內部自由連接的聯盟,更是把聯盟作為一個整體,推動其與聯盟外部公司的跨區域、跨業界整合。
“我們早就已經拿到相關整車生產資質,但我們沒有造過一輛汽車。”韓玉榮介紹,聯盟每次與地方政府合作,首先是詢問當地是否有整車企業或者其他關鍵零部件公司,“我們更希望跟當地的企業合作。實現多方共贏,同時還能降低成本。”
目前,沃特瑪已經和東風、一汽、珠海銀隆、江蘇九龍、廈門金旅、長安客車、大運汽車、力帆汽車等國內整車企業展開合作。
2015年,沃特瑪推出物流車電動化解決方案,并通過了東風汽車供應商體系評估,雙方合作聯合開發、生產3噸物流車5000臺。當年10月,東風純電動物流專用車銷量就達到4106輛,同比暴增107倍,成為當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合作雙贏的范例。
今年3月份,山西臨汾與聯盟簽下200輛純電動公交車的訂單,將于今年內實現全市423輛傳統燃油公交車電動化,成為全國率先實現城市公交全面電動化的城市。
耿德先介紹,很多客車生產企業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相關儲備明顯不足,對新能源零部件的技術了解和整合能力也不強,同時沒有辦法應對復雜的售后,臨汾同樣有類似的難題。
聯盟依據當地情況,首先在電機、電控、動力總成、連接器、充電樁等聯盟內部上下游企業內整合,繼而與當地車企合作,為城市交通電動化提供一套完整、系統的解決方案。韓玉榮說:“完全是我們和聯盟企業和造車廠一起去打造這個車型,在不影響公告的情況下,可以允許公交公司做一些調整。”
“通過合作降低成本,我們這套方案即便沒有地補也沒有問題。生產出來的整車能租能售,為當地公交公司解決了前期購置成本難題。” 陳林介紹,此外還有聯盟的快充快補技術作支撐,一臺車20分鐘充完,利用公交車調度間歇補充6-10分鐘能跑40公里,電動公交再也不必糾結于續航里程問題了。
目前,臨汾總上線運營純電動公交已經有223輛。按照8年運營周期計算,這些公交車共需要電費9634萬元,與天然氣公交車相比可節約13551萬元。“把一個城市、一個省份做好了,再復制到其它地方就會容易很多。”陳林表示,臨汾模式是一個可以復制的樣本。
電影《超體》提出了人類大腦用量從當前的10%被大幅提升后的假設,當女主角的大腦被100%開發后,她最終變成一個自帶信息的U盤,雖然這只是科幻,但或許正是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沃特瑪這種“U盤化生存”的價值所在。
(責任編輯: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