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元旦起,新補貼政策以動力
電池為補貼核心,并以能量密度為補貼調整系數的依據。特別是新能源客車領域,其補貼受動力
電池的性能等級差異影響較大。
顯然,在補貼大幅退坡、技術門檻提高的雙重壓力下,動力電池企業在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還面臨著提升制造工藝、提升能量密度、消化過剩產能、加強產品研發和加大產業鏈協作等諸多挑戰。
作為專業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天勁股份又將如何應對更高技術門檻、更高能量密度等要求?
近日,高工
電動車網與天勁股份動力電池專家楊華溝通后了解到,天勁股份將通過技術創新、智能制造和新材料應用等方式來提升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與安全性。
具體來看,天勁股份將從技術提升、生產工藝創新、市場布局策略等方面著手,全方位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在補貼大幅下滑、技術門檻提高的發展形勢下,天勁股份未來的發展戰略及規劃是什么?
楊華:根據天勁股份的全新發展規劃,天勁股份立志在未來3-5年內成為“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第一梯隊成員”,實現年產值超100億元的目標。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天勁股份將從技術、生產工藝、市場布局等方面做出相關調整。其中,技術方面,天勁股份將堅持研發生產軟包動力電池,走高鎳、高能量密度的技術路線,打造標準化、信息化、安全可靠的智能化模塊產品。
而關于生產工藝方面,天勁股份將對現有電芯及模塊進行自動化改造,提升生產自動化和在線檢測的綜合能力,實現智能制造的目標。
市場布局方面,天勁股份將從單一的客車及專用車市場,逐步提升一線品牌乘用車用動力電池市場的比例,同時配合客戶逐步完善相關實驗室的建設。
在工信部新推出的《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中要求電池企業產能必須達到80億瓦時,對此,您怎么看?天勁股份是否有進一步擴產的計劃?
楊華:80億瓦時不僅是工信部的規范要求,也是未來動力電池市場的需求。目前,80億瓦時在短期內對我們是一個挑戰,尤其是單體電芯的產能,原因在于:單體電芯產線的投入資金巨大、固定資產多,同時從投入到產出至少還需要1年多的時間。
但是,天勁股份將于今年年中在佛山順德等地籌備建設生產基地,進行產能大幅度提升,在2017-2018年期間,各項產能將分批投入。而在PACK方面,我們將實現高度自動化生產,快速提升我們的動力電池產能。
楊華:在能量密度的提升方面,天勁股份制定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單體能量密度的提升:在與材料供應商聯合研發高能量密度的技術方案的同時,開發大容量的電芯單體,從早期的10Ah拓展到32Ah,以及近期正在研發40-50Ah的單體。
第二步,天勁股份將大量引入輕量化材料在模塊及PACK箱體中的應用。例如模塊及PACK箱體中的應用、發泡鋁合金在箱體及隔板中的應用。
第三步則是完善結構設計與工藝,包括完善力學模擬在PACK設計中的運用,刪繁就簡,確保科學合理設計及簡約輕便的工藝應用。
據了解,在補貼逐步退坡的重要時期,不少車企對動力電池企業提出了降低產品售價的要求。一邊是原材料漲價,一邊是降成本的要求,在您看來,電池企業在此背景下該如何做到“降本化”的發展?需要做好哪幾個關鍵點?
楊華:降低動力電池的生產成本一定要以“保證安全性能”為永恒條件,否則,一切的降成本都是無意義的。
目前,在原材料持續漲價、“降本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動力電池企業的壓力巨大,日子確實不好過。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認為做好以下四點非常重要:
一是提高生產自動化及在線檢測能力,這不僅可以提高產品的良品率,還可以降低人工成本。
二是建立信息數據庫。信息數據庫的建設不僅是記錄信息和保持可追溯性這么簡單,更多的是讓動力電池企業保持各個部門間的順暢流動,提高企業的整體工作效率。
三是加強運程監控在售后服務的應用。實時把握動力電池在使用端的運行情況,做到經常維護,提前防范,從而減少售后服務的成本。
最后,與材料廠商達成戰略合作,鎖定或降低相關原材料的成本。
楊華: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產業還需要解決里程焦慮、充電不方便、安全性等問題。未來,我們認為,快充技術將得到快速的發展,而整個動力電池市場將呈現“強者愈強、弱者快速被淘汰”的態勢。同時,動力電池單體及系統的各項標準與要求都將越來越完善。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