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份中旬以來,A股大盤持續下行并跌破3100點,近期上市公司開始集體上演“減持秀”。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17年1月1日至5月24日,A股共有29家汽車類上市公司被重要股東減持了3206萬股,參考市值合計減持金額達6.7億元。
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成為減持“重災區”,不少大股東趁年報披露期借高送轉利好減持。數據顯示,21家汽車零部件公司被重要股東減持了1504萬股,合計減持金額達4.5億元,是整車上市公司減持總額的4倍。
在上述減持中,包括龐大集團、云意電氣、猛獅科技和奧特佳4家上市公司遭遇重要股東“清倉式”減持;有10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減持金額達到1000萬元,其中4家公司的重要股東減持金額超過1億元,6家公司被重要股東減持股數超過100萬股。
股東清倉式減持頻現
據統計數據,在2017年1月1日至5月24日期間,有5家汽車整車上市公司遭到實際控制人的減持,減持總計1504萬股,參考市值合計減持金額為1.1億元。
其中減持數額最大的為江淮汽車。2017年3月10日,江淮汽車持股5%以上一般股東建投投資以集中競價的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825萬股,僅此一項減持部分參考市值就高達1.05億元,約占公司總股本的0.44%。
與江淮汽車不同,排名第二位的廣汽集團的股東減持交易類型全部是高管減持。公告顯示,2017年5月4日至5月8日期間,包括馮興亞、吳松等4位高管累計減持公司股份20萬股,減持部分參考市值約為524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遭遇重要股東減持的上市公司中,也有個別公司遭到控股股東“清倉式”減持,其主要減持股份來自于公司實際控制人持有的資產管理計劃所持股份。
以汽車服務類上市公司龐大集團為例,公司公告稱,2016年6月17日至2016年7月5日,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龐慶華控制的長城資管計劃增持公司股份1.07億股,占總股本的1.60%。因長城資管計劃將到期,長城資管計劃于5月17日減持1.07億股,不再持有公司股份。本次減持后,龐慶華在公司股東大會上合計控制占公司總股本35.1%的表決權。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的理由各不相同。有為提升自身資金利用率,為公司提供周轉資金;有的則考慮到企業戰略性部署,進行漸進式減持。至于更多上市公司的減持原因則顯得直接而清晰,而其套現的意圖也相當明確。
零部件公司成減持重災區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21家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被重要股東減持了1504萬股,參考市值合計減持金額達4.5億元,是整車上市公司減持總額的4倍。
事實上,汽車類上市公司遭重要股東清倉式減持的公司中,除了上述的公司實際控制人因資管計劃到期減持外,還包括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資管到期減持的情況。
與出爐時市場的喧鬧相比,員工持股計劃的退出總是低調。微妙的是,員工持股計劃在鎖定期滿減持時,逾半數還是借助了“高送轉”等老套路,通過利好消息來推高短期股價的情況并不少見。這其中就包括云意電氣和猛獅科技。
數據顯示,在2017年1月1日至5月24日期間,云意電氣合計減持公司股份347萬股,參考市值減持金額達1.73億元。
今年1月3日,云意電氣發布了一份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股票出售完畢及終止的公告。按照公司公告,其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所持的146.5萬股股票已全部出售完畢。記者注意到,受去年11月24日云意電氣披露“10轉28派1”的高送轉利好消息刺激,公司股價屢創新高。而按照減持期間云意電氣的交易均價約為47.72元/股估算,云意電氣的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套現約6992萬元。
而在2月11日,云意電氣又發布了一份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公司股份及其減持計劃實施完畢的公告。公告顯示,云意電氣持股5%以上股東德展貿易在2016年12月8日、2017年2月3日及2月10日,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合計減持了云意電氣約200萬股,減持比例為0.88%。以55.77元/股的減持均價計算,德展貿易合計套現金額約1.12億元。
無獨有偶,2017年1月5日晚間,猛獅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2015年員工持股計劃已經完成購買,成交均價為28.47元/股。
公告顯示,猛獅科技2015年員工持股計劃于2017年1月5日鎖定期屆滿。截至2017年1月11日,公司2015年員工持股計劃(萬家共贏金石一號)所持有的公司股票共計345.88萬股已全部出售完畢。成交金額為9848萬元,成交均價約為28.47元/股,買入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1.25%。
值得一提的是,當日該公司股價收于25.30元/股,這意味著該員工持股計劃陷入了剛建完倉即浮虧的尷尬境地。
“高送轉可以說已成為員工持股計劃解套的黃金搭檔。”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員工持股計劃與市值管理之間關系微妙。上市公司如何在激勵員工的同時避免短期炒作“割韭菜”,已成為員工持股計劃未來亟待解決的問題。 (責任編輯:admin)